有你相伴,才算完美(一)|字畫,溫文儒雅

良伴、相知

有你相伴,才算完美

我們是一群無血緣親人

飲茶賞花,聽琴說話

品沉香的悠遠

心無掛礙

| 態度

茶在世間並不孤獨,字畫、花草、音樂、茶人都是知己良朋,其中字畫與茶的關係最為特別,他們相互傳承、相互記錄、相互映照。於是,茶之於字畫,不單純是雅緻,更多是文化與歷史的交織。


有你相伴,才算完美(一)|字畫,溫文儒雅


茶伴之畫

中國流傳至今與茶有關的畫卷不勝枚舉,閻立本的《鬥茶圖卷》、趙孟頫的《鬥茶圖》、丁雲鵬的《玉川烹茶圖》、文徵明的《惠山茶會圖》、唐代周昉的《調琴啜茗圖卷》等,除了畫家的個人特色外,茶畫中無一不顯示當時的茶文化。

比如《鬥茶圖卷》,描繪的是唐代興盛於民間的鬥茶情景。圖畫上有六個穿著樸素的百姓,身邊放著自己的茶具、茶爐和茶葉。左邊三人正在煎茶:一人看著爐火,一人提壺往茶盞裡注茶水,還有一人提著茶壺給眾人看,似乎是告訴別人他的茶好在哪裡。右邊的三人在品茶:一人正在用茶罐研茶,另外兩人似是在交流彼此對茶的認識與理解。人物刻畫細膩逼真,呈現出一段茶文化從文人墨客中走入尋常百姓生活裡的歷史。


有你相伴,才算完美(一)|字畫,溫文儒雅


同樣表達茶在民間的還有元代趙孟頫的《鬥茶圖》,畫中四人腳穿草鞋,身披粗衣麻布,袒胸露臂,有人拿著茶杯,有人在往杯中倒茶,有人在互相談論茶道,專注認真。畫中沒有文人墨客的優雅姿態,只是些淳樸鄉民在自己的茶文化中高談闊論,讓茶顯得尤為親切,不再那麼高高在上。足以看到從唐以來,民間鬥茶的繁榮。

當然,只要有茶有畫,就一定少不了溫和的謙謙君子,於是有了丁雲鵬的《玉川烹茶圖》,玉川子在花園中兩棵高大的芭蕉樹下坐著,背靠假山,身邊的石桌上擺著茶具,兩位老僕在身邊提壺送水、端著捧盒,他則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面前的爐火上——怕風掠過花草吹熄了火焰,於是不住地搖著手中的羽扇,雙眼緊緊盯著爐上的茶壺,好像看著愛人一般捨不得移開視線。那種投入與專注,讓他生出一種令人迷戀的光芒。


有你相伴,才算完美(一)|字畫,溫文儒雅


文徵明的《惠山茶會圖》繪製的則是他自己的故事。正德十三年(1518年)的清明節,文徵明與好友蔡羽、湯珍、王守、王寵等一起遊覽惠山,在碧綠的松林之中,有兩人在茅亭裡隔著水井而坐,或許說起了井水不夠甘甜,應取惠山泉水來泡茶最好;亭外有兩人圍著茶桌對話,知己在一起,總是說不完的經綸文典,也許還有些按捺不住的兒女情長。這一切,都在茶中溫暖展開,令人心馳神往。

當然,茶畫中有男子,必然有溫婉可人的紅顏。唐代的《調琴啜茗圖卷》,據傳為周昉所做,畫中五位主人公都是女性,一人坐在石凳上輕撫長琴,兩人坐在近前,附耳傾聽;另有兩位女侍分立兩旁,手中端著茶盤,上面或許是剛剛沖泡好的茶水。五人風姿綽約,娉婷婀娜,似是一場閨中密友的相會,也像是一次家中女眷的飯後小聚,說著女紅詩畫,說著紅粉心事,即便只是觀賞,也能隱約聞到畫中透出的脂粉香氣,混著茶香撲面而來。


有你相伴,才算完美(一)|字畫,溫文儒雅


茶伴之字

畫中的茶直觀而熱烈,通過人物的一舉一動與觀賞者溝通。書法完全是另一種模樣,它只有簡單的線條,其中包含的意境、思想,需要書法者賦予靈魂。這倒是跟茶極像的,茶本身是簡單的一片葉子,只是在遇到人之後才有了審美趣味和藝術特徵,オ有了生命力。

正如司馬光曾問蘇軾:“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輕,茶欲新墨從陳,君何同愛此二物?”蘇軾說:“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德也;皆堅,是其操也。譬如賢人君子黔晳美惡之不同,其德操一也。”茶與書法一樣,都是君子之態,需要高尚的德行來滋養。於是蘇軾一生寫過近百篇跟茶有關的書法詩作,可以是秉燭夜讀時的“簿書鞭撲晝填委,煮茗燒慄宜宵征”,可以是在春日午後的“春濃睡足午窗明,想見新茶如潑乳”。

唐宋茶文化興盛,所以大部分跟茶有關的書法作品都誕生於這個時期,像唐朝懷素和尚的《苦筍帖》,蔡襄的《茶錄》。《茶錄》除了是一本記錄如何烹茶、辦別茶的工具書之外,本身就是一部書法作品,後人爭相對其進行抄、拓,至今故官博物院還保留一卷抄本《楷書蔡襄茶錄》。


有你相伴,才算完美(一)|字畫,溫文儒雅


唐宋以後,茶文化在傳承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大量的文人致力於茶的研究,於是又湧現出許多優秀的茶詩與書法作品,比如米芾的《苕溪詩)、鄭板橋的《竹枝詞》、汪巢林的《幼孚齋中試涇縣茶》,等等。

古人將對茶的情懷寄託於書畫,或是浪漫,或是嫻雅,或是熱情,或是內斂,絲毫不加掩飾。這樣想來,那時的品茶,不管是街頭巷尾,還是廟堂之高,都在盡情享受,美了歲月,慢了時光。


有你相伴,才算完美(一)|字畫,溫文儒雅


而它們也在提醒忙碌空虛的我們,有茶、有知己,有一段可以用來消磨的時光,便是最好的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