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孩子各個年齡段如果和孩子溝通?這幾種方法效果好。

在和很多家長的交流中,發現家長們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和孩子溝通不暢,甚至是見面就爭吵,家長打罵孩子有不管用。家長焦急,孩子煩惱。我總結一些案例,總結一下6歲以下,6-12歲,12歲以上孩子的三種溝通方式,供家長參考。

家長在孩子各個年齡段如果和孩子溝通?這幾種方法效果好。

家長在孩子各個年齡段如果和孩子溝通?這幾種方法效果好。

中國家庭親子關係有個特點,幾乎沒什麼感情交流。父母也好,孩子也好,為對方做了什麼,基本不說出來,只要問心無愧就好。家長和孩子之間溝通的障礙是:家長對孩子溝通方式,是從考慮怎樣對孩子有利;而較少考慮怎樣說孩子才能接受。現代家庭教育的觀點是,把孩子看為一個成年人,尊重孩子的心理和自尊,平等對話,才能更好的溝通。

家長在孩子各個年齡段如果和孩子溝通?這幾種方法效果好。

家長在孩子各個年齡段如果和孩子溝通?這幾種方法效果好。

無論年齡段,統一的溝通方法和差異如下:

1、愛的傳遞。關心孩子的身心和健康的話要經常說。

對於6歲以下孩子,可以嘮叨多一點。

例如:寶寶路上要小心,過馬路時要等綠燈,遇到生人別隨便搭腔,遇到什麼困難,記得找警察……。

對於6-12歲的孩子,可以簡單說,點到為止。

例如:孩子,過馬路注意一點,早去早回。

對於12歲以上的孩子,要簡練說。

例如:兒子,注意安全。

2、放下家長的身段來說話:

對於6歲以下孩子,家長說話要蹲下來,和孩子平視說話。講孩子當成大人,給孩子以尊重。

對於6-12歲的孩子,家長彎下腰來和孩子說話,孩子有親切感。

對於12歲以上孩子,面對面說話,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大人了。父母對孩子的自信和可定。

3、和孩子分享家長的喜悅和家庭計劃,讓孩子參與。

對於父母加薪升職等喜事,和孩子恭喜。家庭的大小事,只有可以公開的,就和孩子分享。各個年齡段的孩子通用。全家一起慶祝和參與,讓家長有機會和孩子在高興的環境下溝通。

家長在孩子各個年齡段如果和孩子溝通?這幾種方法效果好。

家長在孩子各個年齡段如果和孩子溝通?這幾種方法效果好。

4、當出現問題的時候,變通說法,鼓勵和讚揚孩子為主。

例如:孩子學習出現問題,老師和家長反映問題。

對於6歲以下孩子,家長可以說:老師說你比以前進步了,和多事做得很棒,如果某事也做好了就更好,我們一起來加油。(變通說法,給鼓勵)

對於6-12歲的孩子,家長可以說:最近是不是壓力有點大,身體還好,需要家長幫忙嗎?(帶支持的說法,給自尊)

對於12歲以上孩子,家長可以說:我相信我的孩子,如果需要家長幫忙就直說。(相信孩子,給自信,給自尊)

5、談話方式和內容隨孩子成長,而相應改變。(親近孩子,做真心朋友)

對6歲以下孩子:從關心孩子個體,可以發展到學校,同學的變化,隨孩子身心,親近孩子。

對6-12歲孩子:從注意安全,可以關心孩子最近交什麼朋友,玩什麼體育活動。甚至是什麼遊戲好玩。和孩子拉近距離。

對12歲以上孩子:最近那個明星很火爆,那款遊戲怎麼玩,那套書最近流行。不同年齡段有不同愛好,家長要跟隨他,否則如何和孩子做朋友。

對於兩個成年人,不是朋友,如何交心。這個成年人是你的孩子而已,要記住他是成年人。

家長在孩子各個年齡段如果和孩子溝通?這幾種方法效果好。

家長在孩子各個年齡段如果和孩子溝通?這幾種方法效果好。

6、和孩子交流不是隻有說話,有還有參加各種活動。

例如和大孩子打球,跑步以及活動等,一起流汗,一起肢體交流。

例如和小孩子一起做遊戲,一起扮演角色。這個都是交流。我個人的例子是孩子和我最近不太說話,我聽說孩子在學校被別人欺負,我衝到學校找家長交流,孩子看見我衝到學校的樣子,就自然和我親近,願意成我朋友。

7、對於年齡大的孩子的特殊點,不要和孩子硬碰硬。

例如:當孩子出現迷戀電子設備時,厭學的時候,不要整天和他談學習,他會越來越討厭和家長溝通。我們家長暫時不要談,迴避不談,通過他喜歡的電子設備和孩子交流。讓孩子放下戒備,和你交朋友,談真心話,逐步用其他愛好代替電子設備,可以是用打籃球或外出旅遊來代替。

對於年齡小的孩子,出現迷戀電子設備時,用玩遊戲,全家活動來代替。

家長在孩子各個年齡段如果和孩子溝通?這幾種方法效果好。

家長在孩子各個年齡段如果和孩子溝通?這幾種方法效果好。

8、家長要學會傾聽。

小孩子多交談多說話。大孩子多傾聽少說話的原則。孩子在你真心誠意的邀請下,一般會說出問題。我們家長根據具體清楚,心平氣和的幫助孩子走出困境。

9、家長要學會創造機會交談。

低年級的孩子,在吃飯和快睡覺的時候,和孩子交流會容易一些。

高年級的孩子,在吃飯前後交流,孩子願意講。掌握好溝通的時機和時間,以達到預期效果。

家長在孩子各個年齡段如果和孩子溝通?這幾種方法效果好。

家長在孩子各個年齡段如果和孩子溝通?這幾種方法效果好。

10、所有交流必須從孩子的“利益”為出發點。

孩子能接受什麼?喜歡什麼樣的結果?家長要清楚,根據孩子自身的“利益”出發,一步步引導孩子,讓孩子知道“如果不這樣”,自己就會“吃什麼虧”,這樣溝通起來,孩子會聽進心裡去的。這種方法對孩子通用。

11、最後,提醒家長,不要譏笑孩子的任何想法。都支持,都鼓勵。

孩子從小到大,他的想法在不斷變化,小時候想當科學家,長大一點想當兵,再大一點想開挖掘機,這些都不可怕。有想法就是好的,將來如何引導我們再說。但不能譏笑孩子,否則你們之間的大門就被關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