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物聯網,殺手鐗業務的應用探索

當前,互聯網的浪潮正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物聯網轉移,人口紅利觸頂,巨頭們紛紛將戰場從C端轉向B端。城市、生活、製造、醫療、汽車……這些B端企業智能化迭代後,將開啟一個萬物互聯的新世界。而這其中的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是萬億級市場。

有這麼一種說法:產業物聯網的體量將會是消費互聯網的100倍。也就是說,以場景為中心,運營萬物並從中獲利,將是未來重要的商業模式。而5G,無疑是推動這一變革加速落地的導火索。

5G+物聯網,殺手鐧業務的應用探索

投身於物聯網浪潮的先行者們

因為廣闊的前景,物聯網領域的建設正如火如荼。三大通信運營商身先士卒,在積極籌建5G網絡的同時,也正加速佈局物聯網。

2019年初,中國電信低調成立天翼物聯科技有限公司,著力於物聯網開放平臺的規劃、研發、投資、建設、運營、維護、支撐與安全管理,建設運營物聯網開放實驗室,開展物聯網產業鏈合作,打造物聯網產業生態,構建產業鏈視圖等。截至目前,中國電信已實現物聯網全國覆蓋,物聯網連接數已突破1億,天翼互聯產業聯盟也發展到了360個。中國電信董事長楊傑曾說佈局物聯網產業是中國電信發揮“扁擔效應”的具體表現,物聯網與智能連接、智慧家庭、互聯網金融、新興ICT這四個生態圈密切相關。

也是在2019年初,中國聯通與IBM攜手成立認知物聯網聯合創新中心,通過“產業+資本+基地”的螺旋模式賦能各行各業產業集群,力圖在3-5年內建成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的物聯網創新生態中心。截至目前,中國聯通已實現物聯網全國覆蓋,大力推動“物聯網平臺+”生態建設,聚焦工業製造、消費、智慧城市等重點行業領域。

中國移動則在2018年斥資20億,用於推動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面向芯片和模組方面,從而降低各行業引入物聯網技術的門檻。也基於此,僅去年一年時間,中國移動物聯網的連接數就翻了一倍,總的物聯網連接數達到5億,其物聯網智能硬件涵蓋智能家居、智能手錶、智慧停車、智能穿戴、車聯網等行業。

而除了通信運營商之外,互聯網科技企業們也爭相佈局。以BAT為例,百度雲以ABC+IoT+智能邊緣促進物聯網應用落地,生態版圖已覆蓋金融、鋼鐵、家居、汽車等領域;阿里依託雲+AI+IoT能力為企業提供服務,試圖在5年內連接100億物聯網設備;騰訊則扮演數字化助手角色,幫助物聯網開發者快速成長,並推出一款物聯網通訊產品,以“一雲兩端”模式,打通物聯網全生態鏈路,構築設備、雲、應用一體化應用體系。

此外,各硬件廠商們紛紛入局,在2019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物聯網成為最大看點之一。儘管目前看來,物聯網領域的玩家們各有各的側重點,支持力度也不盡相同,但隨著5G和AI等技術的不斷成熟,物聯網領域的混戰很快就會來臨。

由4G向5G進擊的物聯網

首先必須承認的是,5G確實不是物聯網的唯一選擇。早在5G尚未萌芽之前,就已有許多物聯網設備問世,大到智慧城市、無人商店,小到智能家居、智能手環,人們已享受到物聯網所帶來的便利。但需要看到的是,這些問世的應用大多僅需依託低速、小數據量的通信連接,而這些應用所構建的智能場景離我們想要的萬物互聯還很遙遠。

作為下一代移動通訊技術,5G憑藉高寬頻、低延遲、海量聯網的三大優勢,能夠進一步推進人和物、物與物的連接,為物聯網新的業務和應用提供承載。那些曾受限於傳統移動通信,無法施展拳腳的服務應用,都可以在5G下獲得實踐。同時,流量的增長將極大地觸發數據應用的規模化爆發,這也為依託於大數據資源進行智能決策的物聯網應用,挖掘了更多的用武之地。

2018年12月6日,首個面向商用的5G智慧電網應用在廣東啟動。

2019年初,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落地了首個智慧醫療的5G場景應用。

2019年1月17日,成都基於5G室內數字系統的“智慧園區”網絡開通。

2019年1月21日,重慶第一臺5G無人駕駛巴士在該公司內部開始試運行,能實現無人操作下的行人避讓、車輛檢測、加減速、緊急停車、障礙繞行、變道、自動按站停靠、轉彎燈開閉等功能。

……

在2019年初央視財經頻道《經濟信息聯播》推出的“部長話開年”系列報道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今年我國將進行5G商業推廣,未來僅有20%左右的5G設施是用於人與人之間的通訊,而80%將用於物與物、物與人的連接,即物聯網。

可以說,物聯網是5G影響最大,同時也受益最大的領域。根據國際研究顧問機構Gartner調查顯示,5G應用多數都將集中在物聯網中,預計到2020年,全球將有204億個聯網裝置。中國移動發佈的《5G產業發展與投資報告》中也顯示,預計到2025年,5G用戶會達到12.8億,5G將直接拉動物聯網連接數量累計達到125億,5G連接萬物是連接人規模的10倍。

未來,一個5G基地臺在一平方公里內可連接百萬個終端設備,必將影響各行各業、徹底改變人類生活。

5G的機遇與挑戰

除了前景和錢景之外,與5G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相對應的,還有來自業界的擔憂。

2018年6月,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常務副主任、中國電信科技委主任韋樂平在“中國光網絡研討會”上表示,電信行業發展存在週期性,而週期性的關鍵轉折點是要找到新的“殺手鐧業務”,5G若無“殺手鐧業務”,行業發展將不可持續。

2019年1月,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5G實際上被誇大了它的作用……現在人類社會對5G還沒有這麼迫切的需要……5G的發展一定是緩慢的。

似乎在可以明確的市場需求中,那20%的人與人之間的通訊需求儼然成為5G的主要市場,但這顯然不是從業者們斥巨資推進5G建設想要看到的結果。所以殺手鐧業務的挖掘,直接關係到了5G的未來。

對於5G而言,最重要的是找到商業價值,而物聯網最大的難點,同樣在於商業模式。物聯網一直以來被視作互聯網的延伸,但與商業模式成熟的互聯網不同,物聯網尚處在試錯期,商業落地難、盈利難也一直為業界詬病。物聯網被分為消費級與產業級,分別面向消費者、企業和政府,但就目前而言,面向C端和B端的產品處境艱難,G端依靠政府政策尚可維持,但這並不是長久之計。而5G+物聯網,或能照亮前路,畢竟商業模式的成型,不應僅侷限於前期積累,更重要的是思維的轉變。萬物運營的重點不在“連接”,而在“運營”。

多位積極推進5G試點的從業者表示,在4G出現之前,沒有人能預見到共享經濟、短視頻等應用會搶佔如此多的流量。同樣,5G+物聯網的商業模式,等5G建好之後就會被創造出來,現在還為時尚早。

在5G時代,底層的基礎設施將進一步開放,為自由組合和編排提供便利,實現資源合理編排,能力靈活調用。這讓上層應用開發者不再受通信網絡專業和邊界的約束,而5G+物聯網也必然會迸發出新的火花。畢竟物聯網並不能算作一個行業,甚至可以將其視為除手機之外的所有行業。從環境監測、無線感測網絡、食品管制系統、產品供應鏈等,到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建築、智能工廠,乃至智慧城市等大範圍的應用,可以說山也能物聯網,海也能物聯網。雷軍曾說過:“未來沒有所謂的互聯網企業,未來每個公司都變成物聯網公司。”而5G無疑將助推物聯網更為簡易、快速,其延伸出的龐大商機不可限量。

而目前,不管是5G,還是物聯網,從業者們都仍在為基礎構建而努力,它註定不能高速發展,但它一定是不斷向前的。

2019年5月8-9日,在“第十七屆論道——論道齊魯 啟智視聽”上,流媒體網將新增5G相關論壇,和與會嘉賓一起,探尋5G時代的

“殺手鐧業務”,期待您的參與。

更多精彩行業資訊請關注流媒體網微信公眾號和今日流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