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電商的“微時代”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新的上山下鄉時代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新的上山下鄉時代。這一輪縣域電商帶動的新上山下鄉,雖然也有政策刺激、行政推動的因素,但年輕人作為市場主體卻有了更多的自覺自願,更多的人在順應和把握趨勢。唯有更多小微主體的崛起,縣域電商才能形成"萬馬奔騰"的氣勢。對於縣域電商而言,僅僅依靠龍頭企業的拉動與優秀典型的示範,是遠遠不夠的。經過兩年多的基礎夯實,縣域電商在公共服務平臺構建方面基本成型,但大多數孵化器、眾創空間與公共服務中心都存在一個突出問題:缺人,人氣很弱,領導來參觀時"熱熱鬧鬧",平日裡卻"冷冷清清"。如何"旺"得起來?創業成本更低、機會更多的微商,恐怕對於縣域來講,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目前,微商大團隊基本上聚集於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誠然,一線城市人口基數大、消費能力強,但問題是"獲客"的成本越來越高,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為何不眼晴向下,再來一次上山下鄉呢?我曾經聽安徽碭山縣的領導介紹,他們的縣域電商不靠淘寶,不等京東,全是本地微商群體的努力,將地產的黃桃罐頭和梨等不起眼的農產品,賣到了全中國。微商的商業模式,大多依賴於"社群裂變",而縣域可以藉助於鄉緣、地緣、血緣與親緣等得天獨厚的"社群因子",構建基於區域的大社群。

同時,我們還要看到,相比較於一線城市,大部分產品在縣域更具競爭力。圈子更好建,產品更好賣,為什麼不參加"新上山下鄉"呢?

縣域電商的“微時代”

我所謂的"微時代",其實還有一個含義,是指縣域的"自生態"。

幾年來的實踐已經證明,平臺電商在幫助區域在提升品牌、打造影響力等方面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但要是將農產品的銷售希望都寄託於平臺電商,怕是各地難免都要失望。電子商務的技術與商業模式的快帶迭代,直接導致平臺電商涉及縣域的流量資源也是"青黃不接"。說白了,縣域電商的農產品"賣不動"。要動一動,只有參加各類大促,但實際上各方都不賺錢,白忙活。越來越多的縣域意識到這一點,紛紛加大了在"自生態"領域的力度,推動供應商、銷售商與消費者實現本地化內循環,這樣做的好處,是GDP與稅收、就業都留在了當地。現在的問題,不要簡單地"本地化",而是用互聯網+,提升本地生活品質的同時,如何倒逼本地的傳統行業與小微企業"轉型升級"。

很多農副產品的消費半徑,其實就在產區附近,沒有必要賣到全中國。純粹通過開設網店的方式,大部分農產品的銷售利潤無法支撐物流成本與營銷費用,這也是當下在平臺電商上做生鮮電商無法盈利、難以為繼的主要原因。所以,何必捨近求遠呢?以社群方式切入,大大降低物流成本與營銷費用,或許能夠開闢一個廣闊空間。而這,正是微商的優勢所在。當然,我們要看到,微商當下經營的熱點產品都有這麼幾個特點:賣點獨特、見效快、利潤空間大等等,與農產品並不完全"相符"。但一種商業模式的成型,首先得基於行業特點,農產品是剛需、復購率高、地緣認同度高,完全有可能走出一條"農特產品微商"的新路子。

總結一下:農村廣闊天地大有可為,縣域"自生態"離不開微商群體,涉農領域有適合微營銷渠道的好產品——這三點,是我呼籲縣域電商"微時代"的根本原因。我們廝守著一線城市,卻慘淡經營,何苦呢?反觀上山下鄉的路上,那裡才有螞蟻雄兵成長的土壤與空氣。但是,這個"微時代"是否能夠到來?取決於政府能否眼睛向下,正視、關愛"微商"這個群體的健康成長;也取決於微商們自身的"否定之否定",形成一股"正能量"!

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