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合院那点儿事

北京四合院那点儿事

四合院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那点儿事

北京始建于3000多年前的周朝初年。后世历经演变,辽代以此为南京,金朝定为中都。元代建大都,明代改建北京,清代、民国因之。自元代以来,城内的居民住宅均采用四合院的形式。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四合院的故事吧:

四合院的变迁

  • 元 朝

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期,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这里所谓“街通”即我们今日所称胡同、弄堂,胡同与胡同之间是供臣民建造住宅的地皮。 当时,元世祖忽必烈“诏旧城居民之过京城老,以赀高(有钱人)及居职(在朝廷供职)者为先,乃定制以地八亩为一分,分给迁京之官贾营建住。

元大都是当时举世闻名的大都市,元大都的建设包含有大规模的民居,胡同和四合院成为元大都的基本内涵。

北京四合院那点儿事

  • 明 朝

明代的住宅从整体上看依然沿用了元朝时期的风格。但是明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后,因为一同迁徙而来的还有数以万计的富商大贾,同时这种南北思维的碰撞,不仅让北京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同时也让建筑形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相较元代的四合院,明朝时期的建筑在规模、制式甚至色彩上都有了严格的规矩。

北京四合院那点儿事

  • 清 朝

满洲人入关之后,大量吸收汉学文化,建筑上更是秉承了明朝的制度。而清朝后期,因洋务派的兴起,这时期的四合院以及其他建筑多少都有了西洋的元素在里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圆明园式随墙门的出现,而同时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也有一些人开始在自己的宅院里建造西洋楼了。

北京四合院那点儿事

四合院的规格

北京的四合院之所以有名,还在于它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中国住宅建筑大部分是内院式住宅,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称作“一颗印”。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大致可分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种:

  • 小四合

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倒座房)三间。卧砖到顶,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

北京四合院那点儿事

  • 中四合

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5间,3正2耳,东、西厢房各3间,房前有走廊以避风雨。另以院墙隔为前院(外院)、后院(内院),院墙以月亮门相崐通。前院进深浅显,以一二间房屋以作门房,后院为居住房,建筑讲究,层内方砖崐墁地,青石作阶。

北京四合院那点儿事

  • 大四合

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7南7北,甚至还有9间或者11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等。院内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占地面积极大。

北京四合院那点儿事

北京四合院那点儿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