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答疑」受挫力发脾气幼小衔接胆小内向

「集体答疑」受挫力发脾气幼小衔接胆小内向

小喇叭:从即日起,将不接收集体答疑问题。家长可以关注儿童心理成长公众号,查阅往期咨询摘录、集体答疑、文章等。春节后将发布集体答疑服务的最新信息,请关注公众号相关消息。为此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集体答疑」受挫力发脾气幼小衔接胆小内向

第五期集体答疑活动有序进行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学习型社会,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就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一种能力。现在我们的孩子尚小,等他们将来长大了,你要传授他们知识已经不太可能了,而当我们掌握了这种自我学习的能力,并以身示范,将会实实在在帮到他们。这种能力比知识本身重要得多,这也正是我们开展一系列咨询活动的初衷。

1、遇到挫折不敢面对,用哭来示弱。

摘要:5岁的女孩,在读诗时有的字读错了,帮她纠正不愿意去改正还生气,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出现错误也是同样一说就哭,如何帮她改正呢?还有老师留的作业不主动去完成,每次说让写作业吧,就是我玩会,我再玩会的,拖延时间该怎么纠正呢?谢谢老师。

建议: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孩子在错误时为何不愿改呢?家长的担忧我明白的,我们都是为人父母,希望孩子人格品德优良,所以难免的对他们就要求高些。

不过我们将自己化身为五岁的小人儿来看待此事,当你正在不断努力尝试新事物,但因为年龄关系,所以能力有限,而你仍未放弃探索,却在这过程不断的遭受到打击,而你逐步在建立的自信,也一步步的跟着这些指正而消失。最后变成一个不想尝试,凡事说不知道,做事拖拉的孩子。

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了试误说就是错误递减的意思,孩子就是在错误中学习,我们看到孩子尝试错误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以及我们了解了错误递减的原则,我们就能放下自己的焦虑,然后我们用语言表达出对孩子的信任与肯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强他对自我的评价。这才是孩子进步的内在动力。

在指正错误上我的建议有二个方式可供参考:

第一是采用引导式-例如您提到读诗,我们可以读一次给他听,然后问问他,妈妈读的和你读的有没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他肯定会发现的,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鼓励他说,你真用心发现了不同的地方。

这里也运用到另一个方式就是提问式的方法,我们问他,由他去发现错误,例如您说做事情孩子出现错误时,我们可以问孩子觉得有没有哪里不对劲,由她去发现,若她一直没发现,则我们回到第一个建议,引导他发现错误,然后鼓励他的发现,这时候再告诉他正确的做法,孩子很愿意接受的,这样您的目的达到了,又帮孩子建立了自信。

学龄前的孩子呢,是玩中学,学中玩。所以呢,这个年纪对他们而言,游戏呢就是学习的一部分。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对于学习有兴趣,这时候学习对于孩子的感觉就非常重要,孩子感觉学习就像游戏一样。那将来他要学习的时候,他的内心就已经不会对于学习有所抵触。如果家长把学习和游戏分开。那孩子对于学习,就只充满了负面的想法,届时,我们想要孩子学习就备受挑战。

2、孩子在学校拘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发。

摘要:a. 请教各位老师,四岁半的男孩,幼儿园中班,平时在幼儿园很少说话,不爱和人交流,上课老走神,回到家什么都明白,但老发脾气,家长该如何引导呢?

b. 我家孩子七岁了,在学校从来不去厕所,经常尿裤子,老师,孩子是不是心理有问题?

建议:这二个问题提供的信息比较少,很难针对性的帮到您,不过我可以提供一些方向供您思考。

孩子有些异常的行为,并不代表孩子有了什么问题,可能只是孩子的内心,我们并不了解,所以我们也没有帮助他处理这个情绪,连他自己也觉得困惑,所以在行为上呢,让我们看到蛛丝马迹,因为上述的两个咨询孩子都还小,协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感觉以及父母的倾听,都非常的关键。这是能够找到孩子发生这样情况的原因。找到了原因,才能够针对这个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法,帮助到您和孩子。

而关于您提到爱发脾气这部分,我在第五个问题答复时会有再深入的分析及提供参考的方法。

3、幼小衔接的困惑。

摘要:a.

孩子由于年龄不够,是继续多读一个大班,还是去外面读个学前班,男孩子,元旦即满6岁,犹豫中,读大班学不到多少东西,小孩不想谈学前班?麻烦老师解答一下,谢谢。

b. 大班,一提学习就逃避,希望孩子能自主学习?

c. 要评估了,我家小孩不行哦,学习困难。

建议:第三个问题的家长询问孩子读学前班或继续读一个大班。依您孩子的年龄,这两个选择主要是要看您孩子的性格。若是他个性比较安静,内向,专注。那您可以选择读学前班,让他提前适应生活。若是他的个性,比较偏向活泼那您可以考虑让她续读大班,不论哪一个选择家长最重要的把握点,是这个年龄的孩子重点在于让他对于学习感到兴趣。

读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随着角色、要求和家长期望值的改变,孩子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而家庭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更加剧了这种不适应。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成了家长、幼儿园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过了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学了,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作业做完了,总是亲自帮他订正错误;总是帮着孩子整理书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如此这般,做父母的的确很辛苦,可孩子却越养越无能了。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样,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一旦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终身。

养成正确的坐写姿势:

告诉孩子们正确的坐姿应该是:身子上半部坐直、头部端正,目视前方,两手随意放在身体两侧,两腿平放,胸膛挺起。告诉他们,不要趴在桌上,或者翘脚架腿。因为良好的坐姿有利于骨骼生长,有利于身体健康。

4、玩手机成瘾。

摘要:12岁男孩玩手机没有节制,都耽搁吃饭学习了。怎么办?

建议:因为您的描述简短,不知平时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如何?是否有了解孩子选择沈迷于电子产品的原因呢?不过以目前孩子的行为推测,您肯定是既担心又焦虑。因为您的孩子呢年龄巳快步入青春期,所以首先您需要先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当双方的感觉良好时,建议您和孩子做约定。

约定的原则是与您可以接受和孩子也可以接受为主。提供您这个年纪的孩子电子屏幕使用的时间是一天在一至两个小时内,和孩子约定了电子屏幕时间使用限制同时,您也和孩子一起制作一份不使用电子产品的活动列表,这列表里包含了你们的亲子共度的时光,增加彼此的感情,

例如桌上游戏,纸牌游戏,下棋或者外出散步等,鼓励孩子进行多样化的娱乐活动。包括阅读,运动,兴趣爱好培养或一起设计有创意的作品等。以亲子互动的乐趣来代替电子屏幕的过度刺激。

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呢,过往的教育在他的心中已经形成他的自我价值观,想了解他的内心巳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提供到帮助。在这里提供一本书给您参考是简尼尔森博士所著的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这本书可以帮助您了解孩子及原因,明白了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后也欢迎和我们分享及咨询解决问题的办法。

5、如何“赶走”孩子的坏情绪呢?

摘要:孩子快6周岁,生活中奶奶照顾为主,很多时候奶奶比较好说服,比较宝贝,有时也会凶,在家里,比较闹腾,有点叛逆期的感觉,早上起来,拖拖拉拉,什么都要大人弄好,最近生病好了就突然变了,老是突然发脾气,让他干什么,老是把不要,就要挂嘴上,和他怎么好好说就是重复那句话,而且老是憋着不说话,就是撅着嘴。

建议:

孩子爱发怒呢,他的原因呢,有以下几种:

第一,就是他们对自己的父母,自己呀,或者是生活或者对他们发怒的其他人呢,感到沮丧。

第二,就是孩子认为没有人关心他或考虑到他的需要,所以他以愤怒的方式来表达。

第三,是孩子被人指手划脚的控制,而且他没有选择的时候呢,他也会感到愤怒。

第四,就是孩子被过度保护了,那这样的孩子呢,也会常常感到愤怒。因为大人包办的事物太多,孩子丧失了学习的机会,不明白做事情的过程,转而他对事物及人缺乏认同感,而只关注自己以自我为中心了,

第五,是孩子看到父母或家中其他成员以发怒来沟通问题及表达需求时,他也会这样做、在我以上说的这几点中,您发现了吗,你的孩子有几项就是他发怒的原因呢。

针对这个情况呢,以下提供一些建议给您。

首先,建立日常惯例表,把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呢,有条理地列出来,并且和孩子一起设计且训练孩子执行。让日常惯例表,变成孩子的一个生活习惯。第二,在孩子心情好的时候呢,可以提起你注意到他经常生气并请他帮忙想出一个能表达自己生气而又不伤害别人的办法,

您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想办法。例如:打枕头啊,打地鼠啊,听喜欢的音乐呀,画画呀,妈妈的拥抱啊,或者找一个能让他冷静下来的特别地方呀,种种之类的,当孩子发怒的时候呢,我们先认可孩子的感受,然后就问问他是否愿意用之前讨论过的这些方式来抒解自己的情绪呢!

6、如何“赶走”孩子的坏情绪呢?

摘要:七岁,男,父母都是商量着教育,活泼开朗,但是爱生气,做事情拖拉,做事情不认真,敷衍,怎么办?

建议:第六个提出问题的家长和第五个提出问题的家长,情况很相似,您可以参考第五个家长,我所提供的建议,唯一不同的可能是七岁巳进入小一了,孩子由以游戏为主的学习模式转为以任务为主的学习模式,在这中间的衔接过程呢,会有一些不适应,也需要一点时间来磨合,这时候家长的鼓励和陪伴,就非常的重要,这点提供您参考。

游戏对儿童的发展有三个重要的意义:

第一,可以发展儿童的动作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第二,儿童在游戏中自由自在,获得愉悦,提高教育效果;

第三,儿童在游戏中遵循游戏规则,这样可以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感。因此,我们不必担忧孩子太多的玩乐,我们只要让他明白学业和玩乐是可以并行的,只是需要合理的安排时间。

温馨提示:头条号上现有不少家长咨询儿童心理问题,因三言两语无法获取全面信息,也无法有针对性地给出建议。刘鸿雁工作室提供集体答疑(免费)和一对一咨询服务,预约请加微信号“lhyxinli”,注明“头条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