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哏历史:天津有个三不管,讲理之人莫进来

说起“三不管”,举凡天津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里虽然是块“杂八地”,却也是代表了天津市井文化的地方。这里混杂着三教九流各色人物,,引车卖浆之辈穿梭其中,无论是窑子还是宝局,无论是大烟馆子还是洗澡堂子,各行各业要嘛有嘛。这里是风水宝地,衬托着海河文化。但是,这里也是藏污纳垢的地方,充斥着欺诈、野蛮以及暴力,在三不管您非要找理讲理,那么您来错地方了,这里本身就是个不讲理的地方,因为若是讲理,您在这里就混不下去。

津门哏历史:天津有个三不管,讲理之人莫进来

老地图上的“三不管”

起源

1900年之前,天津只有南市,而没有“三不管”,当时天津旧城区只有不足4平方公里,四面城墙,洋鬼子进了津,法国人在城墙上架起大炮朝着东北角、西北角等几个离着城墙近的地方连开数炮,城墙四遭到处是死尸,别提有多惨。

在洋鬼子还没来之前,天津旧城的南门外,有一片沼泽地,水去地干之后,城外的平头百姓聚在这里做些小生意,逐渐变得热闹起来,外地来津门打把势卖艺的班子聚集此处卖艺,说相声的来了、唱大鼓的来了,变戏法的来了,天长日久,这里成为平民们的“游乐场”。平地抠饼、对面拿贼,五行八作在这里自食其力,自力更生。一时间热闹非凡,城外比城里还热闹。后来城墙让洋鬼子拆了,城里城外没了分界线,没想到南市更热闹了。

津门哏历史:天津有个三不管,讲理之人莫进来

日本人拍摄的清末南市三不管老照片

但是,自古有善就有恶,江湖文化到哪都少不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多地盘小,自然就要抢地盘,为了混口饭吃,这里经常出现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场面。平民在此谋生,恶霸也在此横行,原本在侯家后玩闹的混混们便不约而同来到此地,要说混混的发祥地在南市,这话一点都不假。虽然侯家后也是出混混的地方,可这里才是他们的大本营。

津门哏历史:天津有个三不管,讲理之人莫进来

小人书《津门遇险》插图

混混

天津历来是水旱码头,为了争口饭吃,拉帮结派打架抽死签儿,青皮混混一群一帮,底层百姓为了生计变成社会渣滓的事情常有,因此也衍生出天津卫特有的“混混文化”。混混真实叫法应该叫“混会儿”,也就是说这行虽然看着威风,但不是长久之计。也俗称混星子,不过天津人习惯性管这种人叫做“臭狗食”。冯骥才大作《神鞭》之中的玻璃花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混星子,当年在侯家后“开逛”,“叠了”之后,从混星子一跃成为“大耍”,在没有遇到傻二之前欺男霸女无恶不作,玻璃花就是混混的缩影。

津门哏历史:天津有个三不管,讲理之人莫进来

“混星子”玻璃花

(注:“开逛”指利用特殊方式打响名头;“叠了”混混儿惯用的上位方式,躺在地上任由人打,打断骨头不吭声不喊疼,喊疼就“栽跟头”了,挨打过后,有人出钱疗伤。伤好之后,在此地每月拿份钱,俗称“拿一份”;“大耍”,全称“大耍巴人”,比混混高一等次。这些都是天津卫才有的语言,笔者不解释,估计您不懂。)

三不管

时至1903年,日本鬼子开始找麻烦了,东洋人看中了南门外这块风水宝地,愣是逼着清政府割给他干租界,他要把鸦片馆子、窑子、宝局子(赌场)建起来。东洋人限期住在南门外的天津百姓在两个月之内必须搬走,要不然就用东洋武士刀教训教训地干活。

津门哏历史:天津有个三不管,讲理之人莫进来

南市老照片

衙门都惹不起洋人,老百姓哪敢啊,于是乎拖家带口离开南门外,大多数人就临时在南市这块地方搭起窝棚。然后,“三不管”出现了。

为嘛叫“三不管”,那是因为这块地方一面是法租界、一面是日租界,一面是清政府的地盘,法国人腻歪日本人,日本人腻歪法国人,清政府腻歪任何人,于是谁也懒得管这里。既然都没人关,那就混混管吧。

津门哏历史:天津有个三不管,讲理之人莫进来

打把势卖艺

没有多长时间,南市三不管便成了天津卫最繁华的地方,也成了最乱的地方,要说三不管哪天太平了,那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要说三不管哪天不干架,老百姓都觉得没意思。要说哪天没人收“规钱”(保护费),做小买卖的反倒感觉不踏实了。南门外那些妓院、赌场、烟馆一股脑挪了过来,底层贫民都愿意到这里混事由找饭辙。哪怕你什么本事都没有,趁着下雨的时候,拿几块大青砖摆在泥坑中,让那些窑姐儿踩着青砖过去,别弄脏高跟鞋,你都能赚上几毛钱。两毛钱买棒子面,两毛钱买烧酒,一毛钱买“老果仁”,就够自己和一家人吃的了。就连津门相声大师马三立,当年也在三不管撂地摆摊混营生,因此可见三不管是个多么有“魅力”的地方。

津门哏历史:天津有个三不管,讲理之人莫进来

三不管内说相声

虽然这里恶霸横行,虽然这里混混成帮,但是却挤破脑袋往里钻,因为站住了脚也就意味着有饭辙了。进了三不管,人的本来面目就展示的一览无余,生旦净末丑,神仙老虎狗,到了三不管,管保“现原形”。在这里讲斯文、讲文明、讲道理,那是你有眼无珠来错了地方。是条龙到了这里要卧着,是条虎到了这里要趴着,初来乍到敢在此造次找茬,揍不死你算你造化大。

三不管,透着天津人聪慧、机巧;三不管,也体现出野蛮、暴力;三不管,外人眼里的不良地,津门百姓的好地方!这就是一种特色,一种文化,若非要用现代眼光去批判,那么你一定是个装X货!

津门哏历史:天津有个三不管,讲理之人莫进来

津门“大耍”袁文会

今日就写这么多,三不管的文化和故事太多,笔者今日暂且写这些,若您喜欢这篇文章,在评价区留言。明日笔者接着为您讲讲三不管里面的市井百态,混混又是怎么炼成的,里面又有那些藏污纳垢的去除,若好人进去了又会怎样!这些事啊,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