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民營企業家的創業故事

中國的第一代民營企業家,經歷了艱苦創業的故事。今天,我們請他們在這講講自己的創業故事。

大家能夠從中感受到,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現有多中經濟共同發展格局的建立,不是平地而起的,它離不開廣大民營企業的努力和奮鬥。

——盧邁在“市場化改革中的企業家與企業家精神”晚宴上的講話

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東昇

“心中有一個夢想,所以孜孜不倦”

五位民營企業家的創業故事

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東昇

我的兩個故事,分別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

1988年,我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下屬《管理世界》做副總編,評中國500家大企業。

30年前,當時世界500家大企業美國是最多的,第二是日本,第三是德國,第四是法國和英國。30年後,這個秩序沒有變,只有一個國家的企業加了進來,就是中國。

今年(編者注:2018年)世界500強企業美國有126家,中國120家。

當年的那次評選啟發了我,我夢想著有生之年辦一個世界500強的企業。

如今我這個夢想實現了。

1996年,我下海創建了泰康保險集團。今年,泰康保險集團第一次成為世界500強企業,排第489位。

為什麼想要辦保險?

上世紀90年代,我隨中國青年代表團去日本,看到滿眼高樓大廈,到處都是廣告。我對日本的住友生命很好奇,問同行人那是什麼,他說是人壽保險公司。

從那時起,這個種子埋在心中了。

後來,我看到友邦保險重回內地,中國也鼓勵創辦人壽保險公司。於是我想,我也辦一家人壽保險公司吧。

1992年開始,3年到4年時間裡我天天跑人民銀行。那個時候,沒有任何人為了辦保險公司找過他們,我周圍都是要辦證券公司、期貨公司、信託公司的,只有我一個人在申請保險公司。

跑了四年時間,1996年我拿到了牌照。又用了22年時間把這個公司做到了世界500強,並且成為中國第四大保險公司。

當年就是這樣,心中有一個夢想,所以孜孜不倦。22年了,這也算是一箇中國的故事。

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後

追求卓越,我想做百年老店

五位民營企業家的創業故事

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後

40年前,1978年,黨三中全會宣佈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中來,在農村待了15年的我回到杭州。

那時候農村土地承包正式開始,廠長經濟責任制給了我一個機會。

我承包了一個經銷部,給人代銷冰激淋、棒冰,也賣文具紙張,做一些小生意。

做生意過程中,我發現那時小學生都面黃肌瘦。為什麼呢?後來我發現,獨生子女政策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都寵孩子,造成很多孩子偏食,營養不良。

所以我們請了營養學專家,開發了一個能開胃的產品——那就是娃哈哈營養液。

喝了娃哈哈就是香,這個廣告語。這第一個產品奠定了我們的發展基礎。

1991年,哇哈哈的產品供不應求,想發展卻沒有廠房。當時我們只有十來個正式職工,一百來個農民工從事生產。

那個時候,杭州有家經營不善的罐頭廠,虧本、負債,工人工資發不出來。

市政府領導想要哇哈哈兼併這個罐頭廠,但一個小廠兼併國營大廠,原本的工人不答應。哇哈哈自己這邊人也不願意,因為我們福利比較好,獎金和效益也比較好。

當時,社會上有很多輿論,說我們瓦解國營經濟,資本主義復辟了。

最後,我們花了八千多萬元完成了收購。這奠定了哇哈哈規模化生產的基礎,也是娃哈哈發展比較關鍵的一步。

後來我們又陸續收購了三家資不抵債的廠,走出了全國第一步,又逐漸形成了規模經濟,直到現在成為中國最大的營養企業之一。

我們產品也在升級換代,由安全轉向健康,這是消費者新的需求。

我們想追求卓越,做百年老店。

物美控股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張文中

企業和企業家是這個時代進步的推動力量

五位民營企業家的創業故事

物美控股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張文中

1987年,我從南開大學研究生畢業,可以說是“擠”進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這幾年應該說真是白天黑夜,都在努力的想給國家、給這個民族做點貢獻,為改革開放建言獻策。

最早是參加中國價格改革的研究,接下來又主持了中國石油價格的研究,1989年石油價格形成機制就是我們那個報告提出來的。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這段時間的工作為了打了很厚的底子,我是用企業家精神搞研究,尋求突破。

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離開,我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做過博士後,在硅谷我瞭解到,市場的力量還是很大的,企業和企業家是這個時代進步真正的推動力量。

硅谷這段經歷也進一步讓我下定決心搞企業。

我本科學數學,博士學系統工程學。回國之後,就在中關村做了軟件公司,開發了一個POS機。

當時收款機還是很先進的,含了計算機的CPU在裡面,但也沒有人買我們的設備系統,後來我決定,自己做一個超市給大家看一看。

1994年底,我們在北京開了第一家物美超市。

店開完之後確實效果很好,當年銷售額超過1億,而且已經盈虧平衡,更重要的現金流很好,兩千多萬現金流。

當然中間經歷了很大的坎坷,到目前為止我們有一千多超市,有五百億銷售額,也是中國最大的超市之一了。

百人會理事會主席、金鷹集團董事長王恆

只要堅強有信心,就會往好的方向轉變

五位民營企業家的創業故事

百人會理事會主席、金鷹集團董事長王恆

跟大家分享一下美籍華人在中國經歷的改革。

1992年,我的公司作為房地產開發起家,然後過渡到現在最熱門的城市綜合體,

到了1996年的時候,我們轉型成了百貨公司的運營商,公司發展是切合了中國當時的開放政策。

2001年WTO整個開放之後,我們才辦了零售執照。我的公司經歷過所有的中國經濟的整形、改變、起伏跟改進。

我感覺,直到今天大家對改革過程中遺留的問題仍然非常關注,因為這不僅關係到單個企業的發展,也關係到中國企業和國際化企業的接軌。外商准入和在中國的經營情況。

對上述中國在轉型中面臨的問題,我都對它們往好的方向發展有堅定的信心。

華彬集團董事長嚴彬

在海外20年、國內20年,我是受益者,也是見證者

五位民營企業家的創業故事

華彬集團董事長嚴彬

我12歲出來闖蕩,16歲在河南插隊,啥苦都吃了。

1979年我出了國,東盟十個國家都待過,什麼事兒都幹。

對企業家精神,我也沒想那麼多。

想想40年咋過來的,可能最重要的一條是勤奮吧。我是屬馬的,馬睡覺都是站著睡。我現在虛歲65,每天還是工作16個小時。

我們這些人都是從地裡拱出來的,插過隊,遇到什麼事情都基本能自己盤清楚。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原作者並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