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難忘烈士,難忘烈士家屬的話!中國預警機之父談成功背後……

王小謨,中國預警機之父。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然而,關於他的故事,很多人看到了成功的結果,卻並沒有看到艱辛的過程。誰能想到,他在研製中國第一部三座標雷達時,曾經“想死的心都有了”。

永遠難忘烈士,難忘烈士家屬的話!中國預警機之父談成功背後……

王小謨,上海金山人,1938年生。著名雷達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現代預警機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被譽為“中國預警機之父”。他是2012年的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我們先從一個雷達知識講起,以前的雷達是兩座標的,只能看到距離和方位,不像三座標雷達一樣還能看到高度。在中國,突破三座標雷達難題的是王小謨。在這裡,有必要引用一下公開介紹:先後主持研製過中國第一部三座標雷達等多部世界先進雷達,在國內率先力主發展國產預警機裝備,提出中國預警機技術發展路線圖,構建預警機裝備發展體系,主持研製中國第一代機載預警系統,引領中國預警機事業實現跨越式、系列化發展,並邁向國際先進水平。

王小謨從小就喜歡兩件事,第一是京劇,第二就是無線電。他考進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學習雷達專業。畢業後,到國防部第10研究院南京第14所從事雷達研製工作。

永遠難忘烈士,難忘烈士家屬的話!中國預警機之父談成功背後……

上世紀50年代末期,中國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開始研製三座標雷達,但是因為後來中蘇交惡,項目中止。王小謨參加工作的時候,只看到蘇聯人留下的一些基本資料,距離成品還有非常遙遠的路要走。僅工作兩三年後,年僅二十五六歲的王小謨就開始負責新型雷達的研究。然而,由於動亂,項目被迫停止。後來,英國人研製出的雷達在世界上熱賣,這對王小謨刺激很大:中國人並不落後,別人能想到的方案,我們中國人也能想到,甚至能比他們提前想到。但是,這需要最起碼的穩定的環境支持。

上世紀70年代,因為國家三線建設。王小謨到了貴州。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王小謨在山溝溝裡面摸索了十年,克服了重重困難,研製除了383三座標雷達。但是,成功並不是那麼輕易的來的。1979年,王小謨和同事在武漢對383雷達樣機進行試飛,結果樣機表現打擺子,時好時壞,他們一遍遍排查原因,用了三個月時間也沒能解決。後來,他在回憶中說:“那時候說真的是死的心都有了”。但是,畢竟心有不甘,他們沒有放棄。最終發現,各路接收器都沒有問題,但當12路在一起工作時,彼此之間有輕微干擾,影響了靈敏度。這個問題發現了,解決了,雷達成功的最後障礙掃除了。對此,他總結說“越是低潮越是要能幹多少幹多少,不能閒著,保持人的韌性和彈性,否則機遇再次降臨的時候什麼都幹不了。”

永遠難忘烈士,難忘烈士家屬的話!中國預警機之父談成功背後……

有這樣的精神,我們就能理解,王小謨為什麼能夠帶領團隊實現一個又一個突破。眾所周知,以色列本來要跟中國一起研發預警機,但被美國給攪黃了。其實,即便在合作過程中,以色列也不給中國核心技術。國家決定我們走自主研發的道路,時代再一次把挑戰和機遇擺在了王小謨面前。王小謨團隊把“我們一定要爭口氣”這個口號做成大標牌,掛在試驗場,每天都能看到。王小謨認為,中國預警機取得成功,不是一個人一個團隊的成功,而是我們這個國家的成功,“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也是為什麼其他國家用了十幾年,而我們只用五年就能把預警機研製出來的原因”。

在這裡不得不提,空警-200在最後一次試飛的時候失事,機組人員全部遇難。有一件事讓王小謨終生難忘。機組上犧牲的一位烈士出身農村,當地有關方面去慰問,問有什麼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位母親說:“沒有什麼要求!我這個兒子是為國家獻身的,不是什麼壞人。”

永遠難忘烈士,難忘烈士家屬的話!中國預警機之父談成功背後……

要創新,首先你要相信自己不會比別人差!要爭氣,首先你要相信奉獻精神最可貴。無論王小謨,還是他的團隊,還是為中國雷達、中國軍工整體發展做出貢獻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人,無不要有這樣的精氣神和樸實無華的奉獻精神。現在,有些人動輒指責懷疑我們的發展,其實是因為其內心深處已經亂了,不再相信那麼多美好的東西,再去看外界,自然帶著有色眼鏡。所以說,不忘初心,實在是寶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