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将至,降虚火,防风寒

​​还记得几天前的寒流么?是不是冷的记忆犹新。


冬至将至,降虚火,防风寒



但是寒流过去之后,气温很快回升了。毕竟今年是个火旺之年啊。

过几天就是冬至,虽然气温会逐步下降,但因今年火旺的很,总体温度(实线)还是会高于历史同期(虚线)。

如图所示


冬至将至,降虚火,防风寒


上海地区12月天气趋势|中国天气网

从冬至开始就进入到真正的冬天了,隔三差五还会有冷空气降临,戊戌年总体又火气偏旺,人就容易内火大,俗话说的“爱上火”,再遇降温大风,特别容易发生感冒、喉咙痛、扁桃体发炎、甚至发烧。尤其每年12月后又是流感集中爆发的时节,一定要防患于未然,最好还是不要生病。

预 防


预防也不难就两点:

降虚火,防风寒

有虚火内热的人越来越多,这和城市的生活节奏有关系:黑白颠倒,夜本为阴,当睡觉以养阴。 汗为阴,冬季不宜出大汗。无奈现在年终岁末,加班熬夜难免。夜间运动又时髦,加上温泉汗蒸。又刚过了双十一、双十二两个勾动你欲望的剁手节,除了无欲无求的仙人,估计多数人的阴都损耗了不少。

阴虚则内热生,这个热都是虚的,不能一味的寒凉降火,反而会伤了脾胃。最好的办法是滋阴。

滋阴降虚火

最居家的滋阴法就是米汤,大米,少放米,多放水,小火熬成米汤。略浓稠,尤其适合喝水也不解渴的人。每天熬一份,当水来喝。

米汤又叫米油,补脾益肾。其实最上面的一层白沫沫极为滋补,千万不要撇掉,有多补呢?

《纲目拾遗》记载 “治精清不孕,用煮米粥滚锅中面上米沫浮面者,取起加炼过食盐少许,空心服下。其精自浓,即孕也。”

防外寒好办,降温的时候,几个穴位集中的关键部位穿暖了就行。

后脖颈,腰腹,脚和脚踝


冬至将至,降虚火,防风寒


避虚风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冬至节气前后的风,这几天保护好了,一个冬天可能都不用担心生病了呢。

中医一直强调要避风

《素问·骨空论》:风者,百病之始也。

《灵枢·九宫八风》:圣人避风,如避矢石焉。

圣人躲避风,需要像躲避射来的箭矢与投来的石块一样。这里的风说的不是普通的风,而是八个重要节气的虚风

八个重要的节气是:

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