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殖民者的一次"看著辦" 讓兩個南亞大國"火拼"了七十多年

2019年2月26日,印度12架幻影2000戰鬥機對飛越了克什米爾地區的實際控制線,對巴基斯坦展開空襲。隨後印巴雙方在空中和地面都展開了激烈的武裝衝突。而人們的視線又一次被拉到了這個從20世紀中葉以來就被頂上全球熱點衝突排行榜的地區。

英國殖民者的一次

克什米爾地區

蒙巴頓方案的BUG

二戰結束,印度掀起了又一輪獨立浪潮,印度獨立運動衝擊著英國殖民當局的統治,當時有人形象的將印度稱為是"一艘艙中裝滿彈藥而在大洋中著了火的船"。當時的英國在二戰中國力受到重創,"日不落"帝國的光輝已然不再。

英國殖民者的一次

英國駐印度最後一任總督

迫於強大的壓力,英國於1947年提出蒙巴頓方案。承認印度的獨立地位。並提出"分而治之"的方案,原本的英屬印度被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不過英國可不想徹徹底底從此地抽身。於是在蒙巴頓方案中英國人留了一個BUG,這個BUG就是克什米爾,當時克什米爾是最大的之一,面積約為21萬平方公里。人口約為500萬。地處亞洲心臟,周圍分別與、、和接壤,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按照英國人的意思此地歸誰所有,英國人不做要求,你們自己看著辦。

可當時,這個地方雖然穆斯林人數居多但多為下層平民,印度教徒雖是少數但多為上層貴族。印巴雙方都對希望將此地完全納入自己版圖當中,該地區半個多少世紀的衝突也由此而起。

第一次印巴戰爭(劃界之戰)

就在印巴分治的當年,衝突由此而起。當時在克什米爾地區有大約20萬穆斯林被殺害。當時印度利用其在克什米爾地區佔據上層統治地位的優勢,控制克什米爾議會通過決議,宣佈該地區歸屬印度。

同年10月,大批穆斯林落武裝分子,進入克什米爾幷包圍了克什米爾的首府斯利那加,克什米爾大君哈利·辛格向印度求援,印度緊急出兵。

英國殖民者的一次

在坦克和空軍支援下印軍很快掌握了戰場主動權。擊潰穆斯林武裝後印軍向巴基斯坦推進。巴基斯坦總督命令巴正規部隊進入克什米爾地區與印軍決戰。後兩軍在奔傑地區展開了激戰。雙方不斷投入新的兵力,戰爭規模逐步升級,但都一時難以戰勝對手,隨後戰鬥進入對峙狀態。但第二年,印軍使用坦克突襲了乍吉山口,併成功奪取了該地,扭轉戰場態勢。

1949年初,在聯合國多次努力下,雙方宣佈停火,並按照當時實際兵力部署劃定了停火線。印度佔據了全境五分之三的地區,人口約400萬。巴基斯坦只控制五分之二的地區,人口約100萬。但印巴雙方仍衝突不斷。

第二次印巴戰爭(巴軍慘勝)

1965年8月初,游擊隊和在印巴停火線附近發生激烈交火。印軍隨後大舉增兵彈壓。當時的巴基斯坦軍方認為:印度總理尼赫魯已於1964年逝世,印度政壇陷入混亂,目前收復克什米爾的最佳時機。

8月底,巴軍發起代號"大滿貫"的軍事行動。向盤踞克什米爾西部的印軍發動進攻。印軍利用空中優勢頑強抵抗,檔仍未能頂住巴軍攻勢。巴軍乘勢奪取印控約500平方千米的土地,使克什米爾首府門戶洞開。

前線失利的消息傳來,不甘心失敗的印度決心發起反擊。當時印軍抓住巴軍主力都在克什米爾,本土兵力空虛的機會。派出軍隊向巴基斯坦發起大規模進攻,巴軍猝不及防一線守軍節節敗退,很快就退到了亞克爾運河邊固守。此時的巴基斯坦將取勝的希望寄託在本國空軍身上。當時印巴空軍飛機數量比為5:1。但巴軍憑藉自家美製戰機擁有空空導彈的優勢,在美國援助的高功率預警雷達站的幫助下,奪取了制空權,巴軍地面部隊在空軍的火力支援下,初步扭轉了戰局。

英國殖民者的一次

第二次印巴戰爭中投入作戰的空軍

不甘失敗的印軍投入了400多輛坦克向的門戶查溫達發起進攻,企圖切斷和之間最重要的聯繫通道。但掌握戰場制空權的巴軍對印軍的進攻部隊實施了空中打擊,擊毀印軍坦克近百輛,迫使印軍停止了進攻。

1965年9月20日,在聯合國的調停下,印度和於9月23日同時宣佈:接受聯合國的調停,全線停火。1966年1月4日至9日,在蘇聯政府的斡旋下,印巴兩國同意撤退到1965年8月5日前所在地區。第二次印巴戰爭就此結束。雙方簽署《塔什干宣言》,一致同意停火撤軍,並宣佈不使用武力而是通過和平手段解決爭端。

第三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遭"肢解")

1947年印巴分治後,巴基斯坦被分為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兩個部分,東、西巴基斯坦,在地理位置上對印度構成夾擊之勢。尤其是東巴基斯坦一直在前兩次印巴戰爭中起到牽制印軍後方的作用,令印度十分不安。在印度看來若能將東巴基斯坦肢解出去,可解後顧之憂,亦可挫傷"宿敵"元氣。

英國殖民者的一次

1971年印度與蘇聯簽署了《蘇印和平友好合作條約》,兩國結為準軍事同盟。在蘇聯的支持和援助下,印度利用發生動亂的局勢,向地區發動大規模突然襲擊,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

印軍計劃戰役在東、西兩個戰線上同時展開,在西巴方向,印軍投入的兵力主要用於牽制巴軍,並以優勢的空中力量打擊西巴腹地和克什米爾內的軍事目標。而在東巴方向上,印軍集中絕對優勢兵力,計劃在三個星期內迅速拿下東巴。印軍計劃在絕對優勢的空軍和海軍支援下,陸軍部隊從西面、西北、北面、東面四個方向同時對東巴實施合圍,奪取重要的交通樞紐,以切斷東巴的內部聯繫。利用向心突擊,肢解圍殲,一舉攻佔東巴首府達卡。

1971年11月21日,印軍向巴基斯坦發起小規模邊境進攻。同時集中兵力對在克什米爾地區巴軍的前沿陣地發起了攻擊。巴軍隨即進行反擊,雙方互有得失。巴基斯坦此舉正中了印度"聲西擊東"的策略。

12月11日,部署在東巴方向的印軍向達卡進發,印軍動用了幾乎所有的直升機和船隻,運載人員、槍炮和坦克,越過河流障礙,向達卡逼近。為了加快挺進速度,印軍有時利用直升機運送部隊,"跳躍式"前進。12月11日晚8時,印軍傘兵在達卡西北部實施空降,切斷了巴軍退路。到12月15日,印軍地面部隊已從東、北、西三面進抵達卡,空軍和海軍也對東巴實行了空中和海上封鎖,切斷了東巴與外界的聯繫。達卡巴軍在孤立無援,欲戰不能,欲退不得的絕境下,於12月16日,宣佈實行全線停火,向印軍投降。至此,戰爭基本結束,印度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印度解決困擾其長達二十多年的"東巴之憂"。東巴基斯坦也成為了獨立主權國家——孟加拉國。

卡吉爾衝突(印巴戰爭餘波)

第三次印巴戰爭結束後,印巴兩國領導人和部長級官員數次舉行會談,雙方關係一度趨於緩和,但在克什米爾問題上雙方一直沒能達成協議。這也預示著衝突依舊持續。

英國殖民者的一次

1999年5月,軍隊和克什米爾武裝分子越過兩國的實際"控制線",佔領了卡吉爾地區。

5月26日,印度出動大批戰鬥機和武裝直升機對印控克什米爾的卡吉爾和地區的"大批巴基斯坦滲透者"進行了兩次猛烈的空中打擊。這是印度首次動用空軍對付這類"滲透者"。巴基斯坦同日聲稱,有幾枚炸彈落到了克什米爾實控線巴基斯坦一邊,並在呼籲印度保持克制的同時表示"保留採取一切適當手段進行報復的權利"。

印軍發現後,開始展開軍事行動,整個衝突共分為三個階段,最後印軍在空軍的支持下,奪回了卡吉爾。整場衝突造成了印度530多人陣亡,一人被俘。而巴基斯坦方面公佈的數字並不一致。有說是3000多人陣亡的,有的說幾百人。美國中情局的估計是700多人。無論怎樣,這場衝突最後是以印軍的獲勝結束。

印巴雙方七十多年來,圍繞克什米爾地區長期的武裝衝突,使雙方都蒙受了重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這其中既有本地區的宗教文化因素,也有背後的大國博弈。如今,印巴雙方劍拔弩張,但專家認為迫於複雜的政治因素,雙方爆發大規模武裝衝突可能性不大,但雙方圍繞克什米爾地區的博弈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持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