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主張仁愛,莊子卻認為: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也就是反對仁愛,提倡孤獨的生活。對此,你怎麼看?

半溪


謝謝!

這就是一個相對的世界!不存在徹底的絕對。聖人是身處社會之中,以生活的態度宣揚仁愛的思想。因為人性中存在薄弱的一面,可以說就是仁慈的一面。況且一個社會如果徹底失去仁愛的意識,這一社會的一切都只有讓位於森林法則,交還於殘忍粗暴、、

莊老的思想意識已遊離於普通的生活之外。他站在生存本質的角度看待社會與生活。已超越生活的意義,尋問的是生命的本源、道之始終、、

出發點不同。所觀目標也不同。兩個角度所看到的自然不同。


大莫僧人


相比之下,我更推崇孔子的愛仁,謙卑,

溫良恭儉讓。如能這樣處世為人,天將

更藍,地將更綠,少了爭鬥,歲月靜好……


無名草2020


🎴孔子與莊子,一個是儒家的創始人,一個是道家的創始人,很多人都認為,儒家與道家最大的區別之處就是,一個主張入世,一個主張出世。

🎴處於當時的社會,孔子主張,人必然要積極進取,通過內省,把道德貫注於言行,通過社會透出個人的價值。莊子則不然,莊子主張,人應當順應自然,通過內省、自覺人的存在,做到「定乎內外之分,辨乎榮辱之境」,達到「超乎天地之外,遊乎四海之間」的境地。這是兩種不相同的生活態度,生活態度的不同自然基於對世界的觀感不同。

🎴孔子的一句話,卻剛好詮釋了儒道的最大區別。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細觀道家思想,卻如水一般,利萬物而不爭,所以老子才說:上善若水。儒家的仁義道德,卻似雄偉的高山一般,穩重不遷,易經也說:厚德載物。

🎴南懷瑾先生有一句話說得真好: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現在社會,很多人,只重外表,不修心骨,最終也只能剩下外圓,卻無一點內方,這並非是孔子所要倡導的,孔子的表,是由內向外的,而非只重表面。

🎴智者樂山,仁者樂水,而覺者樂于山水間也。不執著山,不著相水,那是覺悟者。

🎴我們雖然很難做個覺悟者,但至少要努力做個樂山樂水者。向孔子、老子學習!無論哪家的思想,區別只在方向上,內在的根,都是相同的,知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想要快樂長壽,除了要學仁靜智動以外,還要做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樣才能快樂並長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