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誕取代郭德綱?看誰更能扯!

十幾年前,郭德綱創辦“相聲大會”,幾年時間,郭德綱的名號幾乎成為“相聲”的代名詞。而兩年前,李誕策劃“吐槽大會”,幾乎一夜之間,李誕便“躺”到了網絡綜藝節目的最高峰。李誕當時一頭鮮紅的秀髮,像被雷劈過一般的造型,讓整個人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梗”。

李誕取代郭德綱?看誰更能扯!

李誕的吐槽大會跟郭德綱相聲的思路恰恰相反。郭曾經調侃說,“于謙和他的家人們,為德雲社相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在編排“于謙和他的家人們“,其中充斥著”倫理梗“,”有色梗“等諸多套路,這也是他當初被主流相聲界”反三俗“的重要原因。當然,老郭爐火純青的舞臺功夫,“半個心理學家”的表演素養,再加上各種“即興發揮”、“靈機一動”,成功地將內容格調不高的事實掩飾得無比自然,心安理得。其實是老郭的觀眾緣,將他推向了相聲界的巔峰。

李誕取代郭德綱?看誰更能扯!

吐槽大會的內容則主要取材於明星們真實的生活。明星們會遭遇一夜成名,也會遭遇一蹶不振;會遭遇白日飛昇,也會遭遇惡評緋聞;有趾高氣揚,也有垂頭喪氣;有狐朋狗友,也有雞毛蒜皮;李誕們巧妙地將這些明星的吃喝拉撒瑣碎事,從不同的角度標新立異地“開會”做出說明。當然其中也會有套路,但更多讓觀眾體會到的是思路清奇的腦洞和飆車互懟的快感。

李誕取代郭德綱?看誰更能扯!

所謂“吐槽大會”,其實不過是“狗仔”大會,“明星私生活”大會。李誕成功之處在於將“明星”與“狗仔”,“明星”與“私生活”之間曾尖銳對立的關係,變成親朋好友間的閒話家常,吹牛打P。在其中,節目取得流量,明星重獲熱度,觀眾體驗飆車,各取所需,各得所求。於是“吐槽大會”和“吐槽文化”迅速躥紅也就順理成章。

李誕取代郭德綱?看誰更能扯!

郭德綱和李誕雖都是炙手可熱的流量"諧星",但二人所依賴的群體和路徑也大不相同。老郭植根於傳統藝術,將傳統手法跟現實條件相結合,多體現了人們對過去時光的嚮往。老郭的德雲社類似於某種宗教,一個教主呼風喚雨,信眾們在教主的心理魔術下,不斷拜倒在地。李誕更靠近現在的潮流思想,人人生而平等,即便你是明星;體現了年輕一代對自由不羈的追求,對不堪生活的調侃。李誕團隊的表現更類似於某種哲學,各自獨立思考,得出不同怪誕的結論。

李誕取代郭德綱?看誰更能扯!

不管怎樣,李誕雖然只有區區兩年的成名史,在“諧星界”卻已開始跟老郭齊名。各種節目都努力“蹭”其熱度,大有接棒老郭,取而代之的走勢。“諧界”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兩三年。其實,社會越來越多元化,並不存在誰取代誰的問題,老郭說自己是半個心理學家,李誕說自己是個詩人,雖然聽起來荒誕,但不得不說,兩個人成功地拓寬了“主流笑星”界的邊際,在令人捧腹之餘之許也給人們帶來些許啟發和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