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是如何滅亡的?

北宋是怎麼滅亡的,這是一切發生的起點。北宋雖然也時刻面臨著來自北方遼國的威脅,但是還不至於對帝國的統治造成根本打擊。公元1125年,金國滅掉了遼國,開始了征服大宋的戰爭。他們一路南下,終於在1127年把大宋的兩位皇帝,徽宗和欽宗,跟一大批皇室成員劫掠到北方。

北宋是如何滅亡的?

這個事件就是有名的“靖康之恥”,北宋王朝從此滅亡。在這場鉅變中,宋欽宗的第九個兒子康王趙構幸運地逃了出來,他在南京登基稱帝,繼承了大宋政權,開啟了南宋王朝。

你看,南宋王朝一開始就是在屈辱中誕生的。建立之後,軍事上也節節敗退。高宗剛剛建立的小朝廷在戰火中四處逃亡,最危險的時候,甚至只能逃到海上避難。南宋朝廷建立不久,高宗皇帝就不顧身邊大臣的反對,開始一次次派遣使臣向金國求和,把父母的奇恥大辱完全拋到腦後了。

北宋是如何滅亡的?

在1129年的求和文書中,他甚至非常謙卑地寫到:目前的狀況是,我們想要防禦,卻缺乏人力,想要逃跑,卻又無處可藏,所以,只能乞求達成和解。高宗這樣說,可以說是完全不顧廉恥了。

在這場鉅變面前,一些士大夫也表現得非常卑劣可恥。這些人原本標榜忠誠和節操,結果在金兵逼近北宋都城開封的時候,他們居然主動投降,甚至逼皇帝出城,讓皇帝成了俘虜。

北宋是如何滅亡的?

皇帝昏庸懦弱,同僚毫無節操,這都讓那些希望重振國家的士大夫受到了巨大沖擊,他們越來越清晰的意識到,國家的強大不能只靠軍事力量,拯救社會的唯一的出路是道德重建。所以,那些有責任感的士大夫,就開始認同北宋時道德保守主義者的看法,反對改革和變法。他們認為,北宋滅亡的原因正是王安石變法帶來的制度變革。

宋神宗時,王安石在皇帝的支持下開始變法,希望通過制度改革增強國家力量,當時以司馬光為代表的保守主義者就激烈地反對他。神宗去世以後,哲宗即位,司馬光重新執政,廢除了新法。因為哲宗的第一個年號是元祐,保守派就被稱為元祐黨人。

北宋是如何滅亡的?

我們可以說,在那之後宋代的歷史,幾乎就是以王安石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司馬光為代表的保守派,也就是元祐黨人,輪流主政的歷史。

1093年至1125年,北宋覆滅前夕,元祐黨人失勢,改革派重新執掌朝政。只不過,這個時候的改革派,已經徹底失去了王安石變法的理想主義色彩,對制度改革毫不用心,道德上也無所顧忌,只關心黨派鬥爭,關心怎麼打壓對手。

北宋是如何滅亡的?

特別是徽宗時期,蔡京專權,他藉機極力打擊保守派力量,把元祐、元符時期反對變法的司馬光、蘇軾等一共309人都定為奸黨,甚至把他們的名字刻在石碑上昭告天下,想讓元祐黨人永遠不能洗脫罪名,他們的子孫也永遠不能在京城做官。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元祐黨籍碑”。

所以,南宋的士大夫一致認為,是改革派執政最終斷送了國家的命運。在南宋初期的朝堂上,那些原本支持變法的官員一個個都噤若寒蟬,不敢出聲,而保守派大多侃侃而談,批評變法。他們先是批評蔡京,後來,高宗皇帝直接越過蔡京,把矛頭指向王安石,說大家只知道蔡京的罪行,實不知國家的危機從王安石變法開始就已經開啟了。

北宋是如何滅亡的?

有保守派官員甚至說,王安石的學術不滅,國家就永遠不會復興。朝廷首先把王安石的牌位從神宗的宗廟裡請了出去,這就意味著不再承認他曾經享有的地位。接著又撤銷了曾經封給他的爵位,並且把任命狀從歷史記錄中刪除,好像這件事情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

從此以後,所有士大夫都對“變法改革”這個詞避之唯恐不及,任何涉及改革的建議都成了離經叛道的言論。雖然南宋周圍有很多強敵,急需做出一些積極有為的改變,但是,改革的大門還是徹底關閉了。保守主義者掌握了話語權,他們真誠地認為,制度上的變革不會帶來什麼好的結果,國家最需要的還是道德重建。

北宋是如何滅亡的?

這符合傳統儒家的看法,當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得有道德的時候,國家自然就會強盛起來。為了重建道德,保守派士大夫想到的道路就是重新回到北宋的道學傳統,回到人的內心去建立有道德的人格。

士大夫把北宋滅亡的原因歸結成了兩個問題:一個是王安石變法為代表的改革,所以南宋初期就開始不斷試圖清除掉王安石變法的影響,所有人都不敢再提出改革的建議,改革的大門徹底關閉了;另一個原因是道德墮落,所以士大夫開始強調道德建設對於國家復興的意義,開啟了重回道學的大門。一道門關上,另一道門開啟,這就是轉向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