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抗清名將史可法和李定國誰更強?

小龍女5505


首先,史可法你可以說他是抗清名臣,但不能說他是抗清名將,因為他壓根就不是武將。再說,史可法的功績,也根本無法與李定國相提並論!

過去,我們總是歌頌史可法的忠節,讚揚他不屈的氣節。但卻不曾深究,他其實對南明來說是幫了倒忙的。因為,他不懂軍事卻統帥大軍,致使明軍一敗塗地;他雖剛直愛國,卻孤高偏執,沒能穩定南明抗清的統一戰線。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史可法實則是一個誤國誤民的忠臣!

當年,揚州城之所以在極短的時間內,便被清軍攻陷,數萬軍民慘遭屠戮,史可法是需要負首要責任的。正是史可法一連串的軍事失誤,最終導致讓南明失去了揚州這個重要的戰略要衝。

當年在左良玉部東下、清軍南下的緊急情況下,作為大明督師的史可法,倘若能權衡利弊,放下自己的孤傲,有效平衡各方,那麼江北形勢斷然不會如此快速的惡化。

身為大明的督師,史可法並沒有表現出如袁崇煥、孫傳庭等那般殺伐果斷,臨危不亂。而在大敵當前的危急情況下,軍令不明,朝令夕改,造成明軍指揮系統的混亂和防線的鬆散。

舉個簡單的例子:揚州之戰前,有一部明軍駐屯於高郵,結果史可法居然一天之內連發三令,上午令應廷吉“督一應軍器錢糧至浦口會剿左良玉部叛軍”;到中午則令“諸軍不必赴泗,速回揚州聽調”;下午又令“盱眙告急,邳宿道可督諸軍至天長接應”......使得本就惡劣的形勢變得更加嚴峻。而明軍也 因此無法在清軍主力抵達前,構築起穩固的防線。

再說,揚州乃無險可守之地,而史可法居然放棄整個淮河防線,選擇退守此地,本身就是致命的軍事錯誤。加上退守揚州後,史大督師又一波接一波的瞎指揮,瞎折騰,讓軍心散亂的明軍變得更加混亂不堪。

手下總兵劉肇基建議他趁清軍立足未穩,應該主動出擊,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史可法不聽。而後守城時各部將官提出的合理佈防建議,他也一概置之不理。作為一個文官,軍事的事史可法本來就不在行,但他又自以為是,不聽專業人士的合理建議。

最終偌大的揚州城,沒幾天功夫就被清軍踏破,這裡頭史可法是需要負首要責任的。只不過,從民族氣節來看,我們應該敬重史可法寧死不屈的氣節和忠心,至於他的才能和功績,我就不敢苟同了!

而李定國不同,雖然他是起義軍出身。但清軍入關後,在民族大義面前,李定國毅然投身到抗清戰爭中去。憑藉自身卓越的軍事能力,李定國幾乎是以一人之力,力挽狂瀾,支撐起南明整個抗清事業。

明軍在李定國的率領下,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縱橫數省,連戰連捷,收復湘、桂大片失地,擊敗清軍數十萬,取得了湘桂大捷。同時,還逼死定南王孔有德,斬殺敬謹親王尼堪,史稱“兩闕名王”!

李定國是大明王朝最後的戰神,是大明最後的輓歌。因此,李定國可不是史可法能比的!


這些歷史要讀


李定國從各方面都遠比史可法強,說難聽的,史可法被清朝封個王都不過分,我給你們還原一個真正的史可法吧。史可法忠義不假,但是史可法可以說領導能力和作為領袖的情商近乎為零,大敵當前更是不知輕重的攪局,弘光政權失敗最大責任就是史可法。

崇禎上吊煤山的消息傳來以後,南明決定擁立皇帝,但是史可法一直舉棋不定,他不喜歡弘光,但是作為地方最高權利核心,沒有明確反對,等馬世英已經擁戴弘光以後,他還頗有微詞。眼看清兵南下,明朝正朔已經命盡(崇禎的幾個兒子和女兒最後都死在清朝手裡了)史可法在這個毫無意義的問題爭論半天,而一年的時間中,明朝完全可以想策略防守。

不僅如此,史可法還狗眼看人低,認為高傑“出身低賤”,同樣史可法還瞧不起馬世英,大敵當前,史可法不考慮如何抗敵,內鬥搞得挺歡,可以說是自私自利。

最可恨的,史可法還贊同何騰蛟聯虜平寇的傻逼觀點,我們知道,李自成已經犧牲九宮山,順軍精銳已經被多爾袞,吳三桂殺敗。順軍大勢已去,大順餘部李過,李來亨,郝搖旗向南明朝廷表示歸順,抗擊清朝。況且順軍本身就是出身明朝的百姓,他們反對的是士紳階層和官僚(史督師讀書讀狗肚子裡去了吧?不知道官逼民反?說的就是你們東林黨還倒打一耙),而清朝是和明朝你死我活。順軍本身也是漢族。我也不知道史可法怎麼分析的局勢,竟然襲擊大順大西,順和西最後被文官集團排擠。最後,大順大西沒襲擊南明,清朝殺了幾十萬百姓。史可法和何騰蛟這群腐儒他們倒是成就名節了“看鐵蹄錚錚”,但是老百姓可謂“血淹沒人間,怨淹沒人間”。最後,跪地投降迎接清朝,嫌棄水涼的,也是所謂的讀書人,他們就是明朝的蛀蟲,也是逼反順和西的人,史可法泉下有知不知道作何感想。

史可法有氣概,抗清是事實不假,但是說他英雄,我認為說不上,說他是個好領導,更扯淡。史可法就是典型的腐儒,死要面子(所謂的君父之仇,他老師左光斗對他像是父親,被迫害死,他除了哭無動於衷,這點最虛偽),還無能。

李定國就不一樣了,可以說李定國不僅僅是英雄,還是英傑。因為李定國的才能堪當大任,他不僅僅英勇,更是傑出。

李定國出身西軍,後來滿清進入四川,屠川的惡魔張獻忠眼看大勢已去,竟然也表現了大義,對李定國,孫可望(然而孫還是可恥的認賊作父了)說,明朝三百多年不滅亡,那是天意如此,你們趕緊去投奔明朝,不能認賊作父啊。

於是,李定國最後投奔了永曆政權,這個名字,也和國姓爺一樣,真正的和日月(日月是什麼?)同輝。

李定國先說他的才能,李定國和鄭成功兩個人,曾經支撐南明最後一片漢土二十多年,甚至康熙時期明朝國祚還能維持,就是這兩個人的功勞。李定國軍事才能沒的說,李定國用兵如神,而且自己訓練了強大的軍隊,曾經挫敗了清朝無數次,全省時期,李定國佔據了整個東南和西南,南明軍威大震,李定國還逼死了孔有德。

而且李定國顧大局,不和那些只會空談的文人計較,更不爭功名。若不是孫可望嫉賢妒能,內鬥投降。劉文秀等人拆臺,李定國一定大有作為。要知道清朝最初不過20萬人口,6萬士兵,僅僅坐擁東三省。而李定國竟然反攻到整個東南,西南。可見李定國的實力了。

在李定國全盛時期,錢謙益(說真的我覺得錢謙益有這個覺悟不簡單了,雖然是熱臉貼冷屁股導致他覺醒。雖然我黑他,但咱們祖先不也是乖乖當順民,而且當時抓住要被殺頭的。)甚至提出了整個東南的戰略,要鄭成功和李定國聯手反撲,遺憾的是鄭成功也被荷蘭人和清朝困擾,未能如願。

最後的漢土,鄭成功和李定國撐出最後的一片天,也是文明的殉道者和守護者。我也姓鄭,有這樣的本家祖先,挺自豪的,也挺感動,向天再借五百年本身也是獻給他的,後來滿姨總菊給電視劇大英雄鄭成功封殺了。

最後,李定國的一席話更是感人至深:李定國的大業不成,憂憤,積勞很快病倒了,彌留之際,李定國說,寧可餓死在荒野,也不要向敵人投降啊。李定國病逝後,順,西餘部繼續反對清朝,最後到了緬甸。緬甸華人的祖先就是他們啊。這是多麼驕傲的血統,這就是自詡清流的東林黨眼裡的賊寇。而東林黨,大多數卻可恥的向清朝獻殷勤,認賊作父。當時多爾袞問一個英勇就義的大臣:馬世英怎麼樣?大臣:忠臣。多爾袞:馬世英弄權,怎麼是忠臣?大臣說:馬世英為國家而死,沒有背叛父母,怎麼不是忠臣,然後他又指著留辮子的東林黨:這些才是不忠不孝之人。所以,東林黨和大西軍高下立判,史可法和李定國也沒有比較性。史可法這種虛偽之徒,根本不能和真英雄李定國相提並論。

某種含義來說,鄭成功和李定國也是被東林黨坑死的,不是投降,就是史可法,何騰蛟這種豬腦子,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就屬東林黨,東林黨就是明朝敗家的根源。


放學後的teatime


論軍事才能,無論從戰略上,還是戰術上,史可法無法與李定國相提並論。

史可法軍事才能一般

在崇禎時期,史可法曾帶兵平定農民起義,結果參將潘可大與副將程龍全部陣亡,史可法因為長時間沒有平定叛亂而獲罪,朝廷令他戴罪立功。

崇禎上吊後,史可法擁立福王朱由崧為帝。南明此時處在清朝、李自成兩方面壓力之下,史可法提出的策略是"聯虜平寇",有點像當年老蔣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內”,想先利用滿清的力量剿滅李自成,再謀求後續打算 ,這種充斥著“漢奸”味的論調,真的不敢讓人恭維。

在與清軍作戰時,不知是大勢所趨,還是訓練有問題,史可法指揮的軍隊士氣低落,大多數都是不戰而降,等於給清軍訓練了軍隊。

在揚州守衛戰中,史可法用兵失策,一味嚴防死守,最終被清軍屠城。

南明時期,史可法就是氣節沒輸,其他方面輸得一塌糊塗。

李定國時運不濟

李定國是張獻忠的義子,一直跟著張獻忠征戰,實戰經驗豐富。張獻忠死時囑咐他歸順南明。

李定國治軍有方,部隊不僅戰鬥力強,而且紀律嚴明。明遺老李寄描述說:"定國兵律極嚴,(長沙)駐師半載,居民不知有兵,入市輸買。定國所將半為羅倮傜佬,雖其士官極難鈐束,何定國御之有法也。"

李定國帶兵打仗更是有獨到之處,打得最爽的是衡州一戰,清廷派敬謹親王尼堪任定遠大將軍,率領十五萬精兵攻打長沙。尼堪到衡州附近,李定國率軍迎戰,他採用伏擊戰術,佯裝敗退,尼堪以不李定國軍隊不堪一擊,緊追不捨,追至演武亭,一聲炮響,大西軍伏兵四起,清軍成了甕中之鱉。李定國一馬當先,將尼堪斬落馬下,清軍幾乎全軍覆沒。

在最後的磨盤山一仗,如果不是漢奸光祿寺少卿盧桂生透露了軍機,估計吳三桂死無葬身之地。清軍已經進入李定國的埋伏圈,盧桂生卻跑去告訴吳三桂明軍的作戰計劃,吳三桂立刻命令清軍用火炮、火器向李定國軍隊的埋伏區域射擊,李定國的軍隊損失慘重。但這一仗清軍雖然取勝,也勝得很慘,有記載清軍自都統以下陣亡10多人,士兵陣亡多達8000多人。

李定國戰略戰術都勝史可法一籌,只是南明大勢已去,生不逢時。


聾王侃史


在明末清初朝代更迭之際湧現出一大批誓死不屈堅持抗清的名將,英雄,史可法和李定國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若論軍事能力史可法無法和李定國相比,畢竟李定國自幼在軍中長大,打仗如同家常便飯一般,而史可法則是文官出身,軍事能力著實非常一般。

但是若論堅毅以及誓不降清的氣節二人則不相上下。

先說史可法

1644年明朝京城被李自成攻破,崇禎皇帝上吊,後世將其認定為明朝滅亡的時間,實際上由於明朝特殊的兩京制,即便北京陷落,明朝在南京還有一整套政府班子,有廣袤富庶的土地,最次也能做到劃江而治,當時史可法正在南京擔任兵部尚書一職。

按照常理來說亂世誰有兵權誰能做主,史可法此時名義上是能左右乾坤之人,但是史可法在擁立新君這件事上猶豫不決被馬士英等人佔了先機,排擠出決策核心無奈只得出鎮淮安、揚州。又在“聯虜平寇”還是“聯寇滅虜”這件事上錯誤的選擇了“聯虜平寇”。

根據歷史記載史可法的軍事能力確實一般,史可法在江北苦心經營的防線在面對清軍進攻時不是投降就是不堪一擊,就連史可法親自鎮守的揚州城也沒有組織像樣的反擊,當然大廈將傾非獨木可支,黑鍋不能讓史可法一個人來背。

再說李定國

流寇出身的李定國是張獻忠養子,排行第二,十幾歲便能獨自領兵作戰,張獻忠建立大西政權後李定國被封為安西將軍,這一年李定國剛滿24歲,由於智勇雙全李定國在軍中頗有名望。

張獻忠死後李定國、孫可望等人穩定住局面聯合南明對抗清軍,對於李定國的軍事才能不用多說了大敗清軍、兩蹶名王都是耳熟能詳的事蹟,很多時候李定國是南明永曆政權唯一可以依靠的救命稻草。

但是人無完人李定國在擊潰孫可望之後也多少有些大權獨攬排斥異己的作為,但是瑕不掩瑜,李定國的軍事才能以及誓死不降清的氣節依舊令人敬仰。

同一時期還有很多值得我們敬仰的英雄,他們的事蹟不為人所熟知,甚至姓名都很少有人知曉,比如在江陰英勇抗清的閻應元,比如和岳飛、于謙齊名的“西湖三傑”之一張煌言,評價他們不能單純的用強弱來衡量,更應該關注的是他們的民族氣節。


一點點歷史


李定國的軍事才能是強於史可法的!李定國作為張獻忠的養子,經歷大小戰陣無數,展現出了過人的才能與謀略。是經過戰爭洗禮長成的軍事幹才。其才能我覺得都在張獻忠之上!作人的品行是強過張獻忠的!其意志力非常堅定,在抗清護南明舊主過程中,表現的極其出色!不愧為大漢民族的英雄!雖出身緑林,但有一棵正直良善之心!在國家危亡,民族受辱之時!毅然放棄舊怨,投入救國護主的抗清激流之中,力挽狂欄,成了抗清的中流抵柱。雖大業未成,身死許國!但英雄氣概永留青史!讓後人敬仰懷念。史可法也是我中華賢俊之才,楊州抗清英名永存!雖無軍事長才,但懷一棵士大夫畏不懼死的雄心,存報國抗敵之壯志,捨身家性命於不顧,慷慨悲歌,不投降不變節!不辱望族名節。寧折不彎,大義凜然,面對窮兇極惡的滿清,奮勇抗爭,直到城破身死!留一世英名,激勵華夏後人,不畏強權向賢看齊!成為仁人智士的表率!與文天祥丞相,岳飛將軍一樣,是我中華至賢才俊!是後輩中人學習的榜樣,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豐碑。也是我大漢民族的僑傲。論軍事才能李定國是要比史可法要強的!倆人不在一個檔次!這是環境與人生經歷造成的。


秀才說歷史


史可法精神可嘉,死的悲壯!重若泰山!

但要說到軍事才能,那肯定是李定國啦,不是一個層次的!李定國是明末清初極為罕見的漢族名將,胸有韜略,作戰勇猛。

其早年是張獻忠義子,素知兵事。歸附南明後,更是一路高歌,連戰連勝,逼得大漢奸孔有德自殺身亡。衡陽一戰,誘敵深入,滿清八旗統帥親王尼堪斃命於此。後全軍高歌《滿江紅》一路進擊,一向自詡野戰無敵的滿清八旗精銳竟不敢再戰,倉惶潰退。清廷大震,就連順治皇帝也悲嘆:“我朝用兵,從無此失。”

只可惜功高震主,孫可望此人度量太小,導致聯明抗清以來前所未有的復興良機也成曇花一現。就連後來的黃宗羲追憶往事,也恨恨不平,嘆道:“定國桂林、衡州之捷,兩蹶名王,天下震動,此萬曆以來全盛之天下所不能有,功垂成而物敗之,可望之肉其足食乎!屈原所以呵筆而問天也!”

李定國可是明末將領中,唯一敢和數倍於己的八旗勁旅死磕的主,也正是他打破滿清“八旗兵滿萬不可敵”的神話!

尤其是最後一場磨盤山戰役,更是以少勝多,大敗吳三桂和滿清聯軍。這是一場非常激烈和經典的阻擊戰。假如不是那個光祿寺少卿盧桂生叛變投敵,估計吳三桂也難逃兵敗身死,更不會有其後來入緬親手勒死永曆帝這等遺臭萬年的事了。


獨孤痴客



125878215蜂獾


李定國,只是將才。





S飛龍S


江陰有個小吏,閻應元對抗清兵八十餘天。打死打傷滿清軍隊八王十三將,就單個的戰績而言,這個閻應元才是殺傷滿清軍隊的第一人。史可法?守楊洲才幾天而已,完全沒有機會和閻應元相比較。李定國在永曆皇帝死後還能堅持抗清,他的戰績也要高於史可法。史可法就是文臣而已,武力對抗?壓根就不是他的強項。所以揚州陷落僅僅只是幾天而已。


愛看愛思考


當屬李定國,率大西軍餘部聯明抗清,兩厥名王,攻桂林逼定南王孔有德自焚,戰衡州,陣斬清敬謹親王尼堪外蘭,清廷大震。準備與南明劃江而治,要不是孫可望嫉賢叛變,本可擴大戰果。後又設伏磨盤山,準備盡殲清兵,不料大理寺監盧桂生叛變,功敗垂成,清兵為此也不敢縱深追擊。李定國堅持抗清鬥爭直到逝世,告誡屬下,可死荒野,不降滿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