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被元朝占领成为行省的日本,终因为北条时宗和台风而得救

12世纪末期的日本,风云动荡,一场席卷日本东西的源平合战让河内源氏最终击败了恒武平氏,源赖朝也得以在镰仓拉开幕府统治日本的序幕。

然而源赖朝所没想到的是河内源氏的统治在他的儿子源实朝死后就宣告结束,终结了源氏政治生命的居然是他的岳丈和妻子——北条时政、北条政子父女。

在伊豆蛰伏二十余年打下的基业最终竟然被枕边人窃取,更讽刺的是这个枕边人追根溯源的话还是桓武平氏后裔。什么你说明明是北条氏,怎么又成了平氏了?这里就要说到古代日本里姓、氏和苗字的区别了。日本的姓更多是对其与王权亲疏关系与自身地位的表述,天武朝之后就制定了八色之姓分别是真人、朝臣、宿祢、忌寸、道师、臣、连、稻置。而日本的氏则是氏族血缘区分的象征,源氏、平氏、藤原氏、橘氏、丰臣氏构成了日本的五大氏,但是一个大家族不断繁衍发展除了嫡系继承宗谱以外,各分家也需要自立门户,各分家之间也需要区分,苗字也就出现了。

差点被元朝占领成为行省的日本,终因为北条时宗和台风而得救

关于姓、氏和苗字间的区分,我们举个例子就会看的更加直白,这里借用一下天下人织田信长的名号,第六天魔王全名织田弹正忠平朝臣信长,其中织田为苗字,平是氏,朝臣是姓,信长是名,弹正忠是官位。尾张织田家是否出自平氏不能确认,但上文所说的镰仓幕府执权北条家却是根红苗正的平氏出身。

差点被元朝占领成为行省的日本,终因为北条时宗和台风而得救

织田信长的头盔,头前饰有織田家纹“木瓜纹”

北条一门虽然未能登上将军大位,但是作为天皇和将军背后的实权者,他们也在历史上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在历代执权之中,又以北条时宗最为传奇。

作为一个孤悬海外的岛国,日本几乎没有面临过外敌入侵的威胁,幕末西方列强的黑船来袭,也只是耀武扬威的在海上开了几炮,签字画押后,高唱着我家大门常打开,就算应付过去了。二战如此惨烈,炼狱直接写进了现实,但是盟军士兵真正踏上日本本土也是裕仁颁布停战诏书之后。

差点被元朝占领成为行省的日本,终因为北条时宗和台风而得救

二战时日本签署投降书的密苏里号战列舰

不过这份幸运差点在镰仓时代就被终结。13世纪时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人收回了指向西方的马鞭,而把视线转向了日出的东方。危急存亡的时刻,北条时宗作为幕府当家人只得挑起权力甩给他的责任。所幸他做的不错,当元朝大军唱着为你,我攒了半年的积蓄,漂洋过海的来看你时,他回手就是一掏,在九州借着元军内部矛盾和海上的气象条件挫败了忽必烈的野望,如果说一次是运气好,那么连续两次击败日本只能说明北条时宗才堪大用,应对得当,当然还有他的运气真是好到爆。

故事要从九州说起,1268年,负责外务和贸易的九州大宰府收到了一份非同一般的国书,国书来自一衣带水的朝鲜,承载的却是忽必烈的野心,国书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你要么主动投降,要么我打得你投降。

差点被元朝占领成为行省的日本,终因为北条时宗和台风而得救

这份国书到来的消息首先在京都的公卿中炸开了锅,忙乱中草拟的回书却被北条时宗打回,这个仅仅17岁的少年血气方刚的答复朝廷:“蒙古大言无礼,不必修书!”都说艺术源于生活,日本动漫中多中二少年拯救世界的剧情想来也是有历史出处的。

差点被元朝占领成为行省的日本,终因为北条时宗和台风而得救

虽说北条时宗仗着年轻气盛在台前撑住了场面,但是台下的十年功该做的还是得做。镰仓幕府其实是一个关东强力武士的联合政权,维系武士和幕府的纽带就是奉公和恩赏,所谓奉公是指地方的强力武士作为御家人承担年贡、民役以及防务,而作为回报幕府要给予土地财货,同时保障御家人的政治经济地位。然而经过八十年的变迁,这条纽带却越来越细。

由于和南宋贸易的繁荣,大量宋钱涌入,土地买卖也日益繁荣,而武人又不善经营,大量恩赏所得土地被豪强兼并,贫富差距愈来愈大,御家人的地位变迁也引起了幕府统治基础的削弱。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巩固统治就需要维护御家人的地位。为此,他早在危机发生之前就以追加法的形式限制了土地买卖和转让,保障御家人的经济利益。同时幕府恢复了裁决纷争的引付众,从行政上给予御家人保障。

差点被元朝占领成为行省的日本,终因为北条时宗和台风而得救

而解决幕府内的权力斗争也刻不容缓,1272年,北条时宗率先动手,在他的默许下,执权的手下——御内人出兵将过去支持将军的北条时章和北条教时兄弟诛杀。而同时京都的北条时宗支持者六波罗北方探题北条义宗率军击杀了北条时宗的庶兄北条时辅,从根源上规避了同室操戈的可能。

在这场二月的骚动结束以后,镰仓的春风也就如同剪刀一般吹向了抗元前线九州,安达泰盛作为北条时宗信任的御家人代表幕府接管了九州事务,留给他准备的时间也所剩不多了。

1274年,元军以忻都为主将,高丽人金方庆、洪茶全为副将,率领1.5万由女真人、汉人、高丽人组成的军队驾船近千艘从朝鲜启程征日。

差点被元朝占领成为行省的日本,终因为北条时宗和台风而得救

元军两次征日路线

长期承担着朝日交流的对马岛成了元军的开胃菜,1274年10月5日,元军登陆对马,对马岛防务的实际组织者守护代宗助国带着百人来到阵前,却被元军一顿乱箭射的七零八落,宗助国极其诸子悉数阵亡。

10月14日,元军在壹岐岛重复了对马的故事,不到十天,元军就完成了外围的清扫作业,兵锋直指九州本岛。10月20日凌晨,元军开始大规模在博多海岸登陆。已经最大程度集结的九州御家人这时候在主帅少弍景资的指挥下,准备迎接世界征服者的挑战。两者的差距,从段位来看就跟当下世界杯门外汉与世界杯冠军的区别类似。元军战术绝对规避无意义的正面对抗消耗,通过骑兵的素质以及良好的团队协调能力与敌军拉开距离,集中优势对敌军软肋进行针对性的的骑射压制,在获得优势后再进行追击清剿。简单来说,就是敌进我退,敌守我扰,敌退我追,这一切的基础都来自于蒙古人在机动以及团队协作上的优势。在来回牵扯的过程中,敌军的阵型被松散的拉开,蒙古人的迅速集结精准打击的优势就能发挥,一旦敌军撤退,就会进入草原军队最为喜欢的纵马追击的攻击节奏。

差点被元朝占领成为行省的日本,终因为北条时宗和台风而得救

而当时的日军在战术战力素养上甚至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仍然执着于武士和其郎党组成的分散战斗单元的独立作战,战场被日军主动割裂成难以联系呼应的分散板块,毫无疑问即使元军主力并不是纵横欧亚的蒙古主力,但应付这种中古战术仍然是绰绰有余。但是正当元军行将大胜之际,日军的中坚御家人发挥了战术不行,勇气来凑的作用,菊池武房、竹崎季长等人靠着不要命的冲锋也让多国混编的元军付出了一定代价。一番激战之后,博多不出所料的失守了,元军在抢掠之后并没有在岸边驻扎,而是退回了船队进行修整。

正当日军忙于思考第二天该怎么应战时,他们惊喜的发现,元军的船队不见了。关于元军的撤退有几种说法,一种是大风击碎船只,元军恐慌撤退,一种是元军箭矢兵粮殆尽,无奈撤退。这两种说法可能都有存在的根据,但个人认为绝对不是元军撤退的主因,沿海的人知道一般来说10月下旬少有台风发作,普通风浪造成的船只损伤并不足以令初胜的元军放弃进攻。箭矢兵粮殆尽就更加不合理了,忽必烈命令朝鲜方面备战数年,船队千艘,所带辎重武器只够应付一次正面接触的战斗?他可是盘算着征服日本而来的啊。所以这里原因应该归于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差点被元朝占领成为行省的日本,终因为北条时宗和台风而得救

如上文所说,元军的组成以蒙古已征服区域的多民族军队为主,他们没有替黄金家族的征服欲,反倒是有着对于长期异国拼杀的排斥。忻都的蒙古势力与朝鲜势力之间,朝鲜内部金方庆和洪茶全之间都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加之军队基层里的民族矛盾,主帅忻都主张借助胜利,在外交上不战而屈人之兵,而前文所说的风浪可能有发生,但它应该只是加速了元军撤退情绪的滋长。

总之,元军偏师未能达成目标,忽必烈盛怒之下投入了更多力量在朝鲜半岛整军备战,甚至于在朝鲜半岛设置了日本行省,以便征服后的行政管理。北条时宗领教了横扫欧亚的力量,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

他强化了异国警固番役,将九州的御家人分成四批,按季度轮岗负责防务,并扩大了重点防区范围,将本州岛西部的长门、周防等八国纳入其中,甚至连在武家体系之外的公家、寺社庄园和奴仆也需要承担相应的防务责任。

差点被元朝占领成为行省的日本,终因为北条时宗和台风而得救

鉴于元军的机动性,日本也开始了类似边墙的障碍物修建,一条长约二十公里,高约两米的石磊在博多湾的海岸上出现。

双方各自回家修炼备战数年以后,二番战正式于1281年5月21日打响。元军此次兵分两路,南路军十万人主要为南宋降兵由阿剌罕挂帅,降将范文虎主理,东路军四万人主要为高丽、女真联军,主帅为一番战的核心忻都、洪茶全、金方庆。东路军熟门熟路,率先就位,并再度攻陷了对马、壹岐两岛,正当忻都在熟悉的博多湾寻找登陆点时,那道北条时宗苦心筹建的石磊发挥了作用。为了降低登陆作战的伤亡,忻都决定在近海的志贺岛登陆,那里没有设置防御石磊,一旦元军占领该岛,就可以顺着浅滩进攻九州本岛。

差点被元朝占领成为行省的日本,终因为北条时宗和台风而得救

志贺岛位置

为了抢夺志贺岛的滩头阵地,元军和日军发生了激烈的交战。经过了1274年的第一次交锋,日军更加熟悉元军的战术,进行了针对性的滩头防登陆战术演练,加之日军船小善于海战,偷袭骚扰就没有断绝过,使得东路军在博多湾陷入难以立足的尴尬处境。只能等着军力占优的南路军汇合来打开局面,

然而没有等来南路军,却等来了汇合地点更改的军令。最终平户成了元军的首要攻击目标,从五月底到七月底整整两个月,东路军就一直等着带头大哥前来汇合,终于14万元军完成合体,开始要全军突击的时候,一场真正的台风眷顾了日本,也摧毁了忽必烈征服日本的梦想。这无奈如同dota中zsmj打出圣者遗物刚要拯救世界,却被对手A掉,但是游戏里马甲又用7分钟再造遗物,现实中却没给蒙古人这样的机会。

长居草原的蒙古统帅完全没有对出现在大海上的灾害天气做出任何预案准备,仅仅一天停泊在岸的元朝船队遭遇了毁灭性打击,数千船只被击碎,慌乱的范文虎等人完美展现南宋降将的心态和意志,瞬间做出判断,败局已定,竟然不顾已经登陆的元军将士性命,径直开船走人。

差点被元朝占领成为行省的日本,终因为北条时宗和台风而得救

岸上的元军背水却没一战的动力,先遭台风暴雨侵袭,军心早就丢了一半,这会儿主将临阵脱逃,更是把仅存的战意扔在了脑后,面对渴望杀敌赢取恩赏的御家人自然难以匹敌,是役,元军大败,十万元军,生还者仅仅三分之一。

这场异国降伏的大胜也使得日本人愈加相信自己是神佑之国,神风的情结深深刻入了记忆之中,乃至二战后期日军组织的自杀式攻击也称为神风计划。元朝两次的失败或多或少都遭遇到了自然气候的打击,但笔者认为多民族部队难以同心,异国征伐引起的厌战情绪,

两次击退元军,也让北条时宗的声望达到了顶点,然而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北条时宗也概莫能外,仅仅三年之后,北条时宗就带着未尽的志向离开了人世。如同他的人生轨迹在达到顶点后迅速跌落一般,镰仓幕府的统治也进入了向下的拐点。

差点被元朝占领成为行省的日本,终因为北条时宗和台风而得救

若果要探索镰仓幕府衰败的原因,竟然也和北条时宗的政绩脱不了干系。元朝这个巨大的外患在此后一直如同阴霾一般笼罩在日本的上空,异国警固番役和石磊建设并没有随着元军的撤退而终结,越来越重的劳役防务负担几近压垮御家人本就不多的家底,而对御家人两次抗元的恩赏却由于幕府财政全部投入了备战之中而根本没有余力发放,御家人衰弱的同时与幕府也更加离心离德。

本就存在的恶党问题也因为幕府打着抵御外敌的旗号插手公家寺社经济而更加严重,武士越来越穷,游走在武家公家寺社三大体系之外的恶党也就越来越多,受元朝外患影响最大的西国和九州地区也是恶党最为猖獗的地方。

北条时宗和他的镰仓幕府命运出奇的一致,他们一同带着挫败大陆霸主兵锋的巨大光环走上了顶峰,却再也看不清脚下的路,由着性子就往下走去。因为异国警固番役和防御工事建设带来的高压统治激化了原本隐藏的矛盾,越来越无力的御家人和越来越强力的恶党一道为镰仓幕府为北条家的统治敲响了丧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