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风之功:从元朝远征日本分析陆海军的时代转化

导读:

元朝的骑兵靠着速度和屠杀闻名天下,在面对淮河防御体系,蒙古人出奇的创造出了一种不同以往的战术,绕道西藏,从四川方向包围南宋,直接掐断了宋朝方面联周围国家以抗蒙古的战略构想。在消灭汉人王朝宋之后,蒙古统治者取周易大哉乾元之称,宣示自己为历代中国皇帝的继承者,对周边四夷开展了教化征服的过程。

神风之功:从元朝远征日本分析陆海军的时代转化

蒙古骑兵作战图

大蒙古帝国在忽必烈的手上分裂成了多个帝国,统治中原地区的叫做元朝,他实际上是一个蒙汉结合的产物,与过去的成吉思汗所领导的国家有着很大区别,在一群儒生的劝导之下,忽必烈和他的继承者打算采用汉人的治国方式来获取中原的财富,而不是过去一味的粗放统治。

在数年的怀柔手段之下,江南的反抗归于平息,当地的老百姓慢慢的认可了头上蒙古人的统治,毕竟老百姓看的也不是很远,在谁手上不是耕田种地呢?只要徭役和赋税能够让自己活下去则可。

这种理念在元朝开国的前期持续了很多年,也使得元朝恢复了生机,不至于出现汉初的天子不能乘坐四匹颜色一样的马,而元朝皇帝的野心也在这个时候膨胀起来。他们认为凡是已知的国家都必须向他们臣服。这种思想可能是受到汉官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影响。

而这个时候,东方的日本一直不服元朝的统治,甚至公然挑衅说元朝乃是域外蛮夷之国,这一点让自称为中国皇帝的继承者的忽必烈十分不快。决定发动东征,这就是历史上元日战争的开端。


忽必烈的第一次征日双方军事实力之比较

神风之功:从元朝远征日本分析陆海军的时代转化

元朝鼎盛时期全图

忽必烈的态度一开始还是很好的,毕竟周围一群儒生天天教导他先礼后兵,不能轻易的用武力示人,这种观点在宋元时期的儒生心中简直是根深蒂固。他们总是天真的幻想着文明教化能够打动四方夷狄,但是真正的历史却又一次次的打他们的脸,忽必烈在派出几波使者出使日本都没有受到待见之后十分生气

但是日本人的硬气超过了蒙古贵族的想象,他们说绝不投降。其实在当时投降还是次要的,主要的是忽必烈想通过这样一个消息让日本承认自己中国之主的地位,但是日本仍然对于南方的残宋势力保持着幻想,这样便激发了第一次元日战争,在日本历史上把这次战争叫做蒙古袭来。

历来分析战争都是从中国方面先入手,这次我是从日本方面先入手的。日本当时真正的执政者不是所谓的天皇,而是幕府大将军手下的权臣北条时宗。他知道蒙古人一定不会善罢甘休,便积极的组织在九州地区的防御,这里的九州不是指中古的九州,而是日本国内岛屿的土地划分。

不得不说日本方面的眼光还是十分准确的,他们认真的分析了元军可能进攻的地方,首先便排除了从东海跨越大小琉球的作战计划,他们的执政者一致的认为元军肯定是通过高丽方面跨海东出。而历史之中的元军确实也是这样。所以北条时宗积极的在九州地区布置防御,还让各地的大名回到自己的驻地。

一:日本方面对于战争的准备

神风之功:从元朝远征日本分析陆海军的时代转化

日军战争俘获元兵图

日本当时参与战争的人数高达十万人,他们动用民夫在沿海地区修建类似长城一样的防御掩体,只不过这种掩体的坚固程度远不及长城。每天都会有巡逻的士兵来看着海上的动静,有专门的邮人负责传递消息,而国内的老百姓也被大名们动员了起来,一时间争斗停止了,他们结成了一条坚固的防御战线。这也是后来日本人战胜元朝军队的主要依靠,试想如果日本方面还是像以前那样内斗不止,还有可能抵挡住凶猛的蒙古人吗?

二:元军士兵成分构成和准备

神风之功:从元朝远征日本分析陆海军的时代转化

元军与日本驻防士兵交战图

元朝方面的军队组成人数赶不上日本,当时的征东元帅是忻都,左右副元帅是洪茶丘和刘复亨,当时的人数构成是这样的,蒙古军队一万人,汉人军队一万人,高丽军队5600人,水手6700人。真正可以用于战斗的人数也只有二万五千人左右,虽然说高丽军有5600人,但是真正能打战的有一半都是好事了,而军队之中的压榨又十分严重。

当时的蒙古军队是以胜利者的姿态驾驭着汉人军队的,自然少不了欺负和凌辱了,而高丽方面也是不在心,他们只不过是被迫前行,可以把他们看作是后世起义军裹挟的流民。就是这样一支各方势力混杂的军队浩浩荡荡的开启了东征日本的伟大计划。

日本本土作战与台风袭击以致失败

虽然说多国军队混杂,但是元朝却拥有先进的军事武器,在登陆日本本土之前,元军首先攻破了伊歧岛和对马岛,控制了制海权,保障了从高丽方面的补给线,而真正登陆上日本岛屿之后发现,日本的武士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就在沿海诸岛屿就已经消灭了数百名武士,因为当时元军采用的是步兵集团战法,而缺少战马的日本无法组织强大的骑兵来冲击元军,再加上元军中的汉人士兵又操持着诸多火器炸药,将日本军队打的节节败退,整个城池都成为了空城,大民和幕府将军已经士兵百姓都躲进了山中。

一:日军与元军作战具体分析

神风之功:从元朝远征日本分析陆海军的时代转化

元朝军队覆灭图

元军在战争前期的胜利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异域作战的一个特点就是越拖到后期越对域外军队不利,当时的元军也是一样,他们在占领所谓的城池后发现空无一物,粮食和人都被日军带入了山中,而日本的山多是丘陵地形,元军要想攻入山中就必须仰攻,在数十米的高坡之上往上冲,根本无法发挥战斗力。

最多就是远程的弓箭手能够进行一下覆盖,而日军方面则可以从容的布置防御,居高临下的阻击元军,在这种情况下,元军战果不大,损失惨重,再加上晚上突然刮起了台风,使得二百多艘运兵船葬身海洋。所以元军只能撤退,而日本方面则是载歌载舞,歌颂神风,所以说日本方面是一次意外之胜。

二:两次作战的失败激发了国内隐性变革

神风之功:从元朝远征日本分析陆海军的时代转化

海军船只中佛教徒祈祷台风停止

第一次都失败了,第二次还会远吗?不刚心失败的元军打算卷土重来。1281年,消灭南宋的元军再次袭来,当时是分二路进军,一路还是上次的败军之将统帅,还有一路则是由汉人范文虎统帅,但是历史却没有个元军再一次的机会,当时突然刮起了持续二天的台风,这场台风摧毁了元军大部分的船只和物资,使得元军不败而退,与其说是日军击败了元军,不如说是气候击退了元军。

元军的失败激发了国内汉人对于海军的重视,忽必烈一度想要发起对日本的第三次远征,但是因为多方开战不得不作罢,而国内汉人工匠对于造船事业的进取却没有停止,他们不断的吸取经验和教训,试图制作出能够克服台风的大船,以备后世皇帝再次远征,这种情况在后世被明朝永乐皇帝利用起来了,他只是派了一支由郑和率领的海军在大洋中航行了一圈,便使得万国臣服,其中就包括日本,这就叫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