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一次打到日本本土的战争(下)

第一次征讨日本失败后的忽必烈并没有放弃外交的手段,1275年二月,忽必烈派遣以礼部侍郎杜世忠为首的使团去到日本进行访问,不料此时的北条时宗认为元朝不过如此,将忽必烈使团的成员全部杀害。此消息由于当时的交通问题,并没有及时传递到忽必烈耳中。


中国唯一一次打到日本本土的战争(下)

北条时宗

1279年,忽必烈在崖山击败最后一支抵抗的南宋部队后,开始着手渡海作战。日本方面为了防御元军再次入侵,镰仓幕府执政北条时宗大力加强备战:一是加强长门守护所的力量,任命胞弟北条宗赖为长门守护,防卫中国西部;二是增派北条实政去镇西主持九州方面的备战工作;三是费时五年,由藤原经资负责筑起一条西起今津,东至箱崎的高六尺厚一丈长十余公里的石坝。


中国唯一一次打到日本本土的战争(下)

日本修筑的石坝

公元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日弘安四年)年初,元军第二次征日舰队集结完毕,这次的远征军空前强大:兵分两路,一路以忻都、洪茶丘为统帅,率蒙古、高丽、汉联军四万人,从高丽合浦出发,沿上一次的线路先攻对马和壹岐两岛;一路由南宋降将范文虎率江南军(南宋降军)十万人从宁波出发,横渡东海到壹岐岛会师。


中国唯一一次打到日本本土的战争(下)

范文虎

大军临行前,忽必烈告诫众将:“取人家国,欲得百姓土地,若尽杀百姓,徒得地,何用?又有一事朕实忧之,恐卿辈不和耳,假若彼国人至,与卿辈有所议,当同心协谋,如出一口,答之。”一是不要滥杀百姓,二是将领要团结,应该说忽必烈很清楚自己军队的两大弱点,但是事后证明,他告诫的话一点没起作用。


中国唯一一次打到日本本土的战争(下)

忽必烈

5月,率先出发的东路军九百余艘战舰横跨朝鲜海峡,首先攻陷了对马岛和壹岐岛,因为遭遇守军的殊死抵抗,恼羞成怒的元军大开杀戒,300多岛民被屠戮。东路军占领壹岐岛后,按照计划,应该在此等候江南军在6月中旬会师,共同登陆进攻。但是,统帅忻都自恃熟门熟路,加上抢功心切,根本没有等江南军,命令舰队率先驶往博多湾,准备登陆作战。


中国唯一一次打到日本本土的战争(下)

忻都

令忻都没想到的是,为了抵抗中国军队的入侵,日本人老少皆兵。十几岁的少年也拿起了竹枪,连藤原经资年过八十的老父亲,都披上了甲胄从军。此时的博多湾近海浅滩都被插上木桩,阻止战船靠近,而且此时的博多湾遍布十几公里长,两米高的石墙,上面还设有防御工事。忻都尝试派步兵登陆,试图翻越石墙,但被石墙上的武士,居高临下,用弓箭射死,元军减员很多。

忻都看到强攻无望,于是率军前往博多湾北部的——志贺岛。志贺岛退潮时,有一块狭长的浅滩跟九州岛相连,忻都想在那里建立登陆场。但志贺岛地形狭长,不适合元军惯用的大军团作战,而日本武士那种单打独斗的作战方式,却在这里发挥的淋漓尽致。日军士气高涨,元军勇士被装备精良刀具的御家人,砍的盔歪甲斜,肢断头飞,战斗减员多达一千余人,副帅洪荼丘在小股日本武士的突袭下,吓得落荒而逃。


中国唯一一次打到日本本土的战争(下)

博多湾

正面战斗失利,夜战元军也屡屡吃亏。夜间,东路元军的战船在志贺岛附近海面停泊,半夜遭到日本水军的袭扰,日本武士发挥近战的长处,偷袭元军屡屡得手。为对抗日军偷袭,忻都命令将战船环绕,结果元军在海上漂泊了将近两个月,没法上岸修整。不久军中爆发瘟疫,病死者多达三千多人,忻都和洪荼丘畏惧,看到南路军爽约未至,便打算撤军逃跑,但在高丽将领金方庆的劝阻下,忻都才答应再等一段时间。


中国唯一一次打到日本本土的战争(下)

两次对日作战进军线路图

按照作战计划,南路军本应在六月中旬和东路军会师。但因为主帅阿刺罕染病亡故。忽必烈新任命的征东大帅阿塔海尚未到任,在宁波庆元港滞留将近一个月的范文虎下令大军开拔。负责九州防务的日军总大将藤原经资,率军迎战江南军,双方鏖战两天。日军保家卫国作战极为凶猛,南路军主将范文虎,看到东路军的惨状,又在战斗中亲眼见到勇猛凶狠的日本武士,这位向来畏敌如虎的降将,不由心存畏惧。

此时中国军队约为14万人,日本军队约为4万人。不过东路军和江南军两位主帅关于是否继续攻打九州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忻都和范文虎都不习水战,所以大军移师驻防于鹰岛,在此处休整大军,建立前进基地。东路军和南路军,很多将领都缺乏航海知识,三四千艘战船停泊于此,紧密相连。只有高丽将领金庆元和水军出身的江南军将领张禧,下令将战船分散停泊,以避风暴。


中国唯一一次打到日本本土的战争(下)

元日战争对比

七月三十日,海中发生异象,都是风暴将至的征兆。当晚,“神风”来袭,留在船上过夜的元军葬身鱼腹,很多战船因为停泊过近,互相撞击,化为齑粉。三四千艘庞大的东征舰队,被风暴摧残,只剩下几百艘战船。张禧等人率部营救落水遇难的袍泽,范文虎的座船被毁,抱着一块木板,在海中漂流,被张禧所救。此时鹰岛附近海面,化身人间地狱,被溺死的元军被海浪冲回海滩,堆积成山,幸存的元军虽有几万人,但士气低落。


中国唯一一次打到日本本土的战争(下)

日本台风

八月一日,”飓风大作,战舰皆破坏覆没,左副都元帅阿刺帖木儿以下溺死者无算,流尸随潮汐入浦口,积如邱陵。漂流免死者尚数千人,至鹰岛缮治坏船,欲逃归,皆为日本人所杀。范文虎、李庭等船亦坏,庭抱船板漂抵岸上,以余众由高丽北还”

但此时的鹰岛上,还滞留着几万名无船可乘,被主帅抛弃的士兵和随军远征的工匠。他们推举一位连名字都没留下的张姓低级军官(张百户)为头领。准备砍伐树木,收集木板,制造舰船回国。但北条时宗没有给他们留下机会,在少贰景资的带领下,装备精良,以逸待劳的日本武士,对缺乏粮食、武器,犹如一片散沙的元军幸存者进行了攻击。


中国唯一一次打到日本本土的战争(下)

元军沉船

元军士兵,稍微抵抗后,便全部投降,被日本武士押解到博多湾太宰府。在那里,御家人对战俘的身份,进行了甄别。战俘中的蒙古人、色目人、女真人、汉人(金国统治区的汉人)和高丽人,被就地处死。而剩下的两万人,则是江南军中的南宋军人和工匠们,他们作为奴隶,被安置在博多。

后经考古发现,江南军搭乘的舰船,多为平底的河船,不适用于远航使用。南宋时代有着发达的航海技术和造船工艺,不会出现如此低级错误。于是有人认为,是负责建造舰船的南宋遗民有意为之,毕竟一年内,建造三千多艘适用于海战的战船,的确是强人所难。于是有人将河船改为海船,滥竽充数,结果这些河船经不住风暴的摧残,遇到台风直接解体。


中国唯一一次打到日本本土的战争(下)

日本人绘制弘安之役

弘安之役,幸存回国的元军,不过两万多人,被俘的元军两万多人,十四万大军,有十万人死难。感到颜面尽失的忽必烈,准备第三次征日战争,但因为江南各地爆发起义,征讨安南国和窝阔台后裔争夺汗位等种种原因,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东征诸将,只有张禧没被治罪,但忻都、范文虎等罪魁,表面治罪,实则官运亨通。

虽然日本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通过这次战争日本倾尽国力,战后受货币经济影响,无法恩赏抗元官兵,导致御家人的贫困与御家人制度的解体。北条时宗在抵抗中国四年之后就去世了,留给镰仓幕府的是御家人和非御家人的仇恨,各个军阀之间的矛盾。后醍醐天皇乘机发动正中之变与元弘之变,虽然都失败,但是镰仓幕府的统治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动摇,在战争胜利五十年后,镰仓幕府被推翻。


中国唯一一次打到日本本土的战争(下)

后醍醐天皇

后世把中国这两次征讨日本战争的失败因素归结为飓风的袭击。文永之役元军的退兵,多半在于多民族混编而带来的矛盾。日本的气象学者荒川秀俊指出,旧历10月20日,即阳历的11月26日并非台风季节,当时可信的第一手文书资料也没有任何台风的记载。荒川氏的结论是,所谓文永的“神风”,是同弘安之役的台风事实相混淆的结果。

事实上元军的自发撤退,决非台风的影响。二十日晚,忻都,洪荼丘、金方庆等主要将领进行了作战会议,会上金方庆认为“我兵虽少,已入敌境,人自为战;即孟明焚舟,淮阴背水计也,请复决战。”

然而主将忻都则认为“小敌之坚,大敌之擒,策疲兵入敌境,非完计也,不若班师”。忻都的话不免遁辞之嫌,他宁愿借故退兵,也不愿意让金方庆抢到大功。从而断送了本已经胜利在即的军事行动。


中国唯一一次打到日本本土的战争(下)

弘安之役

弘安之役,中国军队的战败除了有大风的因素,还有就是中国主帅的外行指导内行。还有一方面就是日本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不惜倾尽国力的抗战,修筑浩大工程,防御得当。此外,中国军队在日本并不得人心,如果中国军队真的攻进日本,那么没有后勤保障的中国军队也会进退维谷。

这次中日战争,日本战胜当时最最强大的中国军队,给日本人极大的民族自信,日本人也以大风为荣,处处加油鼓劲的时候都借风进行比喻。而中国人也第一次看到了日本人实实在在的威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