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如果不換將趙括,廉頗將軍能守得住嗎?

LosAngeless


守不住,趙國匆忙換帥趙括時,趙軍事實已處斷糧狀態,太行山區運糧極為不便,無法支撐大軍,而秦國用渠運糧,糧草消耗情況會好很多。首先,初戰廉頗防守喪師幾萬,對面是秦將王齡,守而不擊一年多,趙軍糧盡,趙王怒斥,過於神化此人。其次,趙括出擊,正面擊潰白起秦軍本陣,秦王傾全國之力趕到戰場才扭轉戰局,而且在趙軍被圍四十餘天,外無援軍,內無糧草,軍隊不自亂,即使戰神白起也不能像破郢和伊闕之戰痛宰敵軍,也謹慎用兵防守,斷趙軍糧道,說明白起在趙括那裡討不到多少便宜,趙括只是輸在國內戰和不定與年輕人對政治一竅不通,等不到趙王的代地鐵騎援軍和承諾的糧草。最後,趙括率最後的趙軍突圍,在士兵一個個倒下,親自上陣力戰而竭身亡,也算為趙國戰死,不應過於苛責一個人,送"紙上談兵"一大帽,至少我認為其人能力不亞於趙奢,此人跟隨其父就獻計攻下齊國數座城,每次論兵,趙奢還贏不過其子


手機用戶51922843589


守不住的!

當初之所以趙王會換將,就是因為守不住了!當然,這倒不是廉頗的能力問題,而是國家實力上的差距!



當時秦趙兩國因為爭奪上黨地區,已經耗了三年,兩國之間的戰爭在長平已經演變成了一場國力之間的對抗。

而顯然,趙國的國力比不上商鞅變法後的秦國。



從地理上看,長平距離趙都邯鄲不過200裡,而距離秦都咸陽在400裡以上,趙國後勤明顯佔優。但是呢,趙國得糧食可沒秦國多啊,長平之戰前秦國已擁有關中、四川、江漢和河東四大糧食產地。而趙國呢,無非士太原盆地,再加上邯鄲。與此同時,秦國召集百萬青壯,疏通渠道,讓秦國可以直接從水路運糧,其運糧甚至比趙國更快,更暢通。



再加上,趙國被秦國騷擾糧道,截斷運輸!後來趙王實在撐不住了,這才聽取了郭開的意見,換下了力主堅守的廉頗,讓趙括主動出擊。最終趙括敗給了白起,四十五萬趙軍將士全軍覆沒。

所以,無論換不換廉頗,趙國都是輸,只是廉頗可能會讓趙國輸得沒那麼慘,可以最大可能的保存實力。



當然,趙國並不是一點機會沒有,趙國當時如果能得到其他國家的幫助,且不說齊楚這樣的大國支持,趙孝成王只要是把握住韓魏這兩個三晉老牌盟友,秦國就很頭疼。韓國與魏國根本不需要出兵來正面戰場,只需要派出小股部隊騷擾秦國運輸線,那屆時沉不住氣的可就是秦軍了。



或者說,在堅守的上黨的同時,像趙武靈王計劃的那樣,動用其西北部邊軍對秦國進行閃擊戰,直擊關中!

只可惜,這些策略趙王都沒用!


白話歷史君


雖然廉頗善守,但總體來說,如果沒有外力介入,這場仗不管攻或是守,趙國都失敗。

《史記》記載:

四月,(王)齕因攻趙。趙使廉頗將。趙軍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斬趙裨將茄。

最開始王齕帶兵的時候,廉頗試探性地攻擊秦軍的偵察兵,沒想到反被殺了一個裨將。廉頗明白了戰鬥力差距,開始據守。

六月,陷趙軍,取二鄣四尉。

才過了倆月,秦軍又拔掉了趙軍兩個堡壘,殺掉四個校尉。

七月,趙軍築壘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壘,取二尉,敗其陣,奪西壘壁。

七月份,長平前線的一個重要堡壘西壘被秦軍佔領,本來是互為犄角的陣勢,一下子變成了孤掌難鳴。在王齕面前,廉頗防守得如此捉襟見肘。最後只能

廉頗堅壁以待秦,秦數挑戰,趙兵不出。

這個時候,全天下都在關注著長平戰事,沒人敢輕舉妄動,其他五國都等著秦、趙兩敗俱傷,他們漁翁得利呢。但是想對於秦國,趙國處境更加不利,因為廉頗雖然不出戰,也已經被秦軍蠶食了不少,繼續這樣下去,可能就沒有一戰之力了。所以趙王才遷怒於廉頗

趙王既怒廉頗軍多失亡,軍數敗,又反堅壁不敢戰

廉頗在守下去,趙軍可能就沒有反擊的力量了,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拼死一搏,於是趙括就上場了。趙括不是神仙,他最好的方法也是據守,然後讓外交人員鼓動其他五國攻秦,否則長平的局破不了。

關注廁讀大歷史,每天分享歷史知識,品味歷史智慧。


廁讀大歷史


我說句公道話,如果我是趙王,現在有兩個人選,一個趙括,一個由穿越者給我舉薦的李牧,我沒有現代人的記憶,那麼這兩位,我依舊會選趙括。

論家世,趙括是趙國宗室,趙國名將趙奢之子。

論實力,趙括連趙奢都能說的啞口無言,更何況,趙奢將軍擊敗過秦軍。

論舉薦人,趙括是由我王叔平原君舉薦,平原君何許人也,君子也,有門客數千。

你說,我選誰?

選那群瘋子舉薦的人麼?

或許,我會考慮一番,任用李牧為帥,趙括為監軍。

但可能會有三種結局,第一種,全軍覆沒,趙括、李牧死。第二種,死一半,趙括死,李牧全身而退。第三種,死大多數,趙括死,李牧全身而退。


大秦惠文王嬴駟


長平之戰從表面上看是趙括的指揮不當和戰神白起的英明決斷鑄造的戰爭史詩,從本質上來講是秦趙兩國綜合國力和政治體制的一次巔峰對決,也是戰國時期霸主們武裝力量的一次階段性平衡之戰,此戰滅了趙國的爭霸之心,從此苟延殘喘!長平之戰期間,各國都是觀坐釣魚臺想漁人得利,都不接濟趙國!而戰爭一結束紛紛倒向趙國,此等戰國局面,秦國的統一是歷史的必然!所以長平之戰趙國不管是誰出戰,敗是必然的!不是趙括無能,是商鞅變法後的秦國太牛逼了,其他國家簡直就是中國男足似的存在!


冷月無聲81370801


僅從戰場上地理態勢,雙方將領的指揮謀略藝術和士兵的意志來看,廉頗取勝不可能,守住陣地是可以的。但從雙方國家的綜合實力和長遠的消耗能力看,趙國必敗無疑。但是這只是對事物的靜態分析。當雙方在戰場上實力接近、僵持不下的時候,取勝的因素不僅僅是綜合實力決定,也要靠最高決策層的謀略運用,最高決策層的堅定意志。事實上,秦國贏得趙國,就是在綜合國力勝於趙國的基礎上,使用的計謀。如果僅憑綜合實力去拼趙國,費時費力不說,還不知何時能取得戰果。而使用計謀,時間短代價小見效快。反過來說,如果秦國不使用計謀或使用反間計謀失效,趙國仍然使用廉頗守住陣地,很可能是秦國的最高層意志動搖,先行撤兵罷戰。因為秦國國內供需緊張著急壓力山大,雖然趙國壓力更大,但他們面臨生死存亡,只能變壓力為動力,根本就沒有退路可走!


李渝泉1


長平之戰是一個轉折點,使趙國再無能力於秦一較長短,至於廉頗的能力雖然比白起可能差點,但絕不是泛泛之輩,四大名將、破燕拜相、趙有廉頗、馬服,強秦不敢窺兵井陘這都是對廉頗的歷史評價,而趙括呢?不僅趙奢遺言不讓他帶兵,藺相如也不同意他帶兵,而秦國之所以反間計讓趙括替換廉頗還不是因為他誇誇其談華而不實銀樣蠟槍頭嗎?廉頗配享武廟,難道古人都瞎了不如你們?


寧靜致遠2386822537


即使輸,也不是會敗得那麼慘。首先,久歷沙場的話廉皮頁不會將四十多萬趙軍全部陷進秦軍的包圍圈,也不會讓秦軍全部隔絕糧道。對於起傾國之力的秦軍,長平一帶丟失是免不了,但不致於趙軍全部葬身於長平。以後白起不是在長平之戰輝煌勝利過了段時間,不願攻邯鄲嗎?


落月天空112


守是基本守不住的、但是年輕的趙括急於冒進、導致四十萬趙軍被坑殺,長平之戰也就演變成了趙國的滅國之戰。


左右開弓的我


當然守得住,秦國雖然強大,但面對的不僅僅是趙國,秦軍戰線較長損耗更大,繼續長久的耗下去,秦軍百害而無一利,要不然也不會花費重金去使反間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