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襄樊之战在三国战争史上不是最大的一场,为何能威震华夏?

苏白衣


说关羽威震华夏的不是别人,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原文是: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先为大家分析一下当时形势是怎么样的?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击败了襄阳太守吕常和征南将军曹仁,将吕常和曹仁分别包围在襄阳城和樊城中,吕常和曹仁据城死守,城内仅有魏军数千人。而且当时汉水猛涨,水势已经快要涨到与城墙一般高的位置,吕常和曹仁没有任何办法,要么投降,要么死守。

襄阳在汉水南岸,樊城在汉水北岸,当时关羽的水军已经控制了汉水,拥有绝对的制水权。

于禁和庞德在樊城的北边,由于水势过大,魏军又没有水军,因此被关羽击败,于禁投降,庞德被杀,要知道于禁的七军是曹魏最精锐的部队,于禁是曹魏外姓将领中地位最高的将领,于禁官拜左将军,假节钺,假节钺这个权力在当时的曹魏政权中,仅有于禁一个人有这个权力,于禁基本上相当于曹魏中央军的司令员,你想想是什么概念?



当时的襄阳城离宛城(今河南南阳)只有130公里,只有一两天的行程,拿下襄阳和樊城,关羽就可以进一步进逼宛城。

梁、郏、陆浑等 地的强盗很多遥受关羽的印信,梁地是今天的开封,在许昌的东北方向;郏地是今天河南的郏县县,在许昌的西边,洛阳的东南边;陆浑是今天河南嵩县东北一带,在洛阳的南边,南阳的北边,洛阳与南阳之间的位置。

洛阳是中原的重地,也是曹魏的核心区域,许昌是汉献帝所在的位置,是曹魏名义上的都城。



也就是说,关羽这一战,围困襄樊,逼近南阳,都城许昌和重地洛阳一带,都因为关羽的襄樊之战,而产生动乱,一旦关羽拿下襄樊,那么宛城就成为蜀汉与曹魏的前线,而许昌和洛阳就成为二线,只要突破宛城,关羽就能兵临都城,这是怎样一种威胁?

为什么曹操两次准备迁都,因为曹操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威胁,曹操一生何其英雄,什以大风大浪没见过,如果不是实实在在的威胁,曹操怕过什么?虽然司马懿和蒋济劝曹操不要迁都,只要联络孙权共同打击关羽即可,但曹操的考虑显然与司马懿和蒋济不同,曹操考虑的更多是政治影响,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影响,毕竟只要有威胁都城的可能性存在,在政治上造成的影响都不会小。



不可一世的曹操,实力强大的曹魏,居然要靠联合东吴来共同击败关羽,你可以看到,这个时候的关羽有多么的强大。

一个武将,打得一个雄据天下九州,以中国自居的正统政权,几欲迁都,整个中原地区全都因为关羽的这一场战争而震动,搅动曹魏政权看似平静之下的各种不满势力纷纷响应关羽来背叛曹魏,这种阵势,放眼整个三国,也唯有关羽才能做到吧。

看看东吴的孙权打合肥,打了几十年,毫无进展,哪怕十万大军,连合肥城都攻不进去。再看蜀汉的诸葛亮,7年时间5次北伐,也没有关羽这一次取得的进展大,更没有关羽这一战产生的威胁大。



《三国志》作者陈寿作为晋朝人,以魏为正统,蜀汉的关羽在陈寿笔下,至少是个敌方,而“威震华夏”四个字,陈寿绝无隐瞒或夸大,放眼整本《三国志》中,唯有关羽有这四个字的描述。

襄樊之战不是三国最大的一场的战役,连前三都排不上。关羽在没有蜀汉中央军的支持下,已经达到这样的战果,要不是东吴的背盟偷袭,关羽绝对不至于城破身死,很有可能继续创造辉煌,威震华夏,关羽当之无愧!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建安24年(219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兵从荆州南郡出发,攻占曹魏的襄阳、樊城。这次战役被称为襄樊之战也称关羽北伐,此战虽不比官渡赤壁之大战,但牵扯魏蜀吴三方十万兵力,而且因此直接导致刘备赖着不还的荆州被关羽的“大意”失给了东吴。从此蜀汉失去了隆中对的大好局势,开始走下坡路。


上图是襄樊之战前蜀汉最鼎盛的时期。可见占据了荆州南郡要地是多么大的优势,既制衡了东吴,又掣肘了刚刚汉中大败进入守势的曹魏。刘备选了“称万人敌,为世虎臣。然刚而自矜”的关羽守荆州,一守守了12年,晚年的关羽攻襄樊,战庞德,水淹七军,收陆浑,威震华夏,吓得曹操都差点迁都,仿佛一如当年的“千里走单骑”。

可是处于守势的曹操积极用封赏江南撺掇孙权威胁关羽后方,孙权正因为刘备拒还荆州、关羽拒绝结亲被大骂“吾虎女岂配犬子”而怒气冲冲,于是谋臣吕蒙、陆逊巧用连环计,骗过了关羽,最终使得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为潘璋手下擒获,予以斩首。



经过这场战争,三足鼎立局面重新洗牌,进入守势的曹魏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东吴因此占据荆州六郡,全据长江进一步巩固了政权,损失最惨重的蜀汉,不仅没有攻克襄樊,反而损兵折将,失了“隆中对”要地荆州,直接导致对东吴的夷陵之战,使政权更加弱小。


一定要快乐99


首先是曹刘之间战争局势,不久之前刘备率军攻打汉中,夏侯渊战死,曹操增援无功而返,刘备控制了汉中地区,称汉中王。随后曹操一侧,宛城骚动叛乱,关羽又在襄樊之战水淹七军,大破曹军,再损失于禁,随后“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可以说短短两年多时间,刘备的反扑态势达到了顶峰。此后曹仁一旦守不住樊城,“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各种民间强盗冒出来打着刘备的旗号四处劫掠,一时间民心惶惶。而曹操阵营里的反对派也蠢蠢欲动(许昌在这期间曾发生了叛乱)。

而于禁和七军的战败,也让曹操方面士气重挫。于禁是曹操手下最倚重的军团级大将,在曹操集团里有很高的威望(左将军,假节钺,当时这个地位在曹操军事集团非亲族将领里是最高的),而七军也是曹操军团里最精锐的,结果不幸,遇到天降大雨,引发山洪,精兵强将一并全交代了。

除了刘备,曹操还要面临另一个敌人:孙权。刘备在汉中,襄樊发动猛烈攻势并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时,一向和刘备同盟的孙权如果此时北上夹击,局势很可能就是淮河以南全丢光,许昌将直接暴露在孙刘联盟的眼皮底下。

局势紧张,损兵折将,民心浮动,内部不稳,孙权威胁,曹操也想迁都避其锋芒,可不威震华夏么。

不过孙权有自己的打算,他说我的剧本我自己写,一刀抽出来,没有砍向曹操,砍向了关羽。


寂寞空虚的空巢老人


当然会威震华夏。它具有很大的战略意义,主要是由襄樊地区的位置决定的。

首先,对于曹操而言,襄樊若失守,曹操军维持的南边防线相当于全线崩溃,刘备军的兵锋可以直指腹心许昌,这也是诸葛亮隆中对中的重要一步-“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其次,对于孙权而言,一直都想占有荆州,以长江为屏障,进可攻,退可守。刘备若占有襄樊,基本上将荆州收入囊中,占据了长江上游,就占据的主动权,顺势南下即可攻击孙吴,西晋王濬就是从荆州顺流而下灭亡东吴的。


余非鱼读史


襄樊之战不是最大的战役,是关羽的攻城略地之战,目的是为刘备抢地盘,进一步巩固荆州。但此战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羽没有考虑周全,以一军之力战两国之兵,焉能不败?!由关羽的目中无人,骄傲自大的性格造成的,曹操说迁都以避关羽之锋,后人怎么这么多相信?这是曹操的激将法而已,目的是激出大将不服而出战,太多人充傻装愣,明哲保身了,比如说司马懿,哈哈,扯远了。关羽出战曹操,其实孙权最高兴,终于有背后捅刀的机会了,曹操其实也不怕关羽,勇而谋不足也如马超,曹操怕过马超吗?!


飞网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