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不乏強盛的王朝,為何始終沒有佔領西伯利亞地區?

只讀帖不評論


古代中國是封建農耕文明,而農耕文明不論是百姓還是統治者的物質來源都來自土地。農民的衣食住行來自土地,統治者的稅收來自土地。漢唐以來規定,編戶農民應該交土地稅、人頭稅戶稅,承擔徭役兵役,唐朝還規定可以納稅代役。所有的賦稅都來自土地,沒有土地就沒有收入。

那麼再看看西伯利亞。雖然也有土地,但是天氣寒冷,甚至有的地方長期冰雪覆蓋,渺無人煙。土地不等於耕地,沒耕地就幾乎沒有農副產品。也許會有不少動物出沒,但是總要人去追去抓吧。沒人就相當於什麼也沒有。

現在想起有個西伯利亞,無非是想起那裡地域遼闊,資源豐富。但是那些資源一是地下資源,過去看不到也採不了。二是地上資源,森林、野獸,過去同樣無能為力。過去不能和現在相比,人無法生存的地方,怎麼利用資源?具有遼闊的黃河長江流域的豐富的農業資源的情況下,沒有哪個統治者會傻傻的去圈佔那些無法生存、無利可圖的地區。所以古代中國統治者沒有佔領西伯利亞。我相信,你是當時的統治者,已經擁有了富饒的南部地區,只要腦子沒進水,也不會去佔領那些兔子都不願意去拉屎的地方。


li8888000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你咋不問問美國這麼強大為何不征服加拿大,為什麼不統一北美。

實際上,這牽出了一個問題,就是統治成本。在以生產力低下的小農經濟為經濟生產方式的古典時代,龐大的帝國往往會有行政效率低下的問題,相應的,一個龐大的帝國統治成本就會急劇上升。尤其是古典中國政治制度還是君主專制制度,有什麼事上報給中央,再由中央完成相應的指揮調度,往往需要很長時間,等到準備工作完成後事態基本會更加嚴重,也可能都已經涼透了。

如果像西方那樣,政治制度為封建制度,則會很大可能避免這種現象,封建制度的好處就是地方封臣、總督往往會在轄區內有相當大的自主權,比如說獨立的財政權、兵權,很多問題可以迅速採取應對策略,出了動亂該地區的駐軍能夠快速集結並進行先期處置,如果可以的話能做到不需要中央插手就可以解決問題。

所以,西方國家諸如英國、法國、西班牙等殖民大國可以有效的保證海外領地的穩定,除從本土派去行政官員、軍官之外,再就是賦予海外領地的軍政部門一部分自主權,使其能夠應對突發事件,最起碼可以堅持到本土增援部隊抵達。比如說19世紀的印度反英大起義,如果沒有英印殖民當局的堅持,那麼英國援軍到達之後鎮壓起義的難度將會大大增加。

這個在古典中國是不會存在的,因為有一句老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意思就是全天下都是君主一人的產業,君主可以隨意支配全國的資源、人口。所以全天下的軍政事務都得君主一人操心,而且天下的好壞完全和君主的個人能力掛鉤。

清朝之所以能夠開闢並實際控制古典時代最大的疆域,完全是清朝鼎盛時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君主的能力以及通過巨大的國力來彌補行政效率低下、統治成本高的問題。畢竟清朝康乾盛世的全盛時期經濟生產力提高之外,國庫存銀還長期維持在六千萬兩的水平,甚至達到了八千萬兩白銀。如果沒有這個家底,開疆拓土都是白日夢,換句話說,康乾盛世是中國古典時代的巔峰。

再者,清朝並不是窮兵黷武的擴張主義,其開疆拓土都是建立在維護國土安全的基礎上。因為清朝開疆拓土建立在國庫存銀的基礎上而不是橫徵暴斂;同時清朝擴張的腳步往往會適可而止,這就是統治成本以及行政效率的問題,如果學過中學數學都會知道一個問題,就是已知一種商品的成本,以及售價每增長多少就會少賣出一件商品,然後求售價多少可以使利潤最大化。這個問題就和統治成本的問題相似,就是利益最大化,只要是一個長腦子的君主都會做出判斷,所以清朝很明確的選了在消滅威脅國土安全的勢力之後停止擴張,這體現的是清朝君主的理智。

最後,學歷史是為了汲取經驗教訓,而不是當鍵盤俠。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中國古代王朝皆是農耕帝國,即使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之後,也會放棄遊牧或漁獵,轉型成為農耕帝國。

那麼,既然是農耕,重視什麼樣的地盤呢?土地肥沃之地,溫度不冷不熱之地,水源充沛之地,而西伯利亞呢,氣溫那叫一個冷,簡直就是天然大冰窟窿,根本種不了地。所以麼,這種地方對於農業文明,連雞肋都不是,屬於直接忽略那種地區。

我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疑問,那是我們以工業時代之眼光去看待農業時代無用之地嘍。當然在工業時代,這地方用處可大了去了,礦產油氣極其豐富,我們真要有這塊地方,就不用那麼擔心馬六甲海峽被封了。


北玄武


1、古代的中原王朝,一直以黃河、長江為中心,幾乎很少講勢力範圍擴展到長城以北去。這是因為,中國古代是農耕文明,人們需要找到適合耕種的地區,繁衍生息。而越過長城,就是戈壁草原了,不適於中國人生存。

2、中原地區與西伯利亞之間,隔著茫茫的蒙古草原。在這裡,從先秦時代就生存著一些強悍的遊牧民族。而這些遊牧民族歷來是中原王朝的大敵。他們南下侵犯中原的時候多,中原反過來北上攻擊他們的時候少,於是,這片茫茫草原,就隔開了中原與西伯利亞。

3、西伯利亞是苦寒之地,在現在,都是人煙稀少之地。在古代,由於科技水平有限,就更加不利於人們生存的。所以,即便是佔領了,也守不住,也沒人願意去那裡,朝廷沒有賦稅,更不願意花錢去佔了。這也是一個現實原因。


真觀歷史課


如果知道當年沙皇俄國以七千萬美金出售阿拉斯加,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中國對西伯利亞不感興趣的原因了。中原王朝對西伯利亞不感興趣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在古代的技術條件下,人在那裡生存非

常困難,由於人口稀少,賦稅也不會多,再加上離統治中心很遠,想維持一個有效管制的官僚機構成本高昂。

由於人口稀少,在人類還沒有進入工業化的時代,那個地方就算有豐富的礦藏森林等資源,因為沒有運輸手段,也無法大量開採,佔有了這塊常年冰凍的土地,並不能獲得多大的益處。所以清朝初期,雖然在雅克沙之戰取得了勝利,也沒有對那片土地提出要求,就是因為那個時代,那個地方並沒有多大的價值。

十六世紀後期,俄國開始向東方擴張,東西伯利亞地區只有少量的漁牧民族,很多地方是無人區,因此俄國也才那麼快就擴展成一形式上個幅員遼闊的大帝國,但是那時候西伯利亞並沒有真正的壯大了俄羅斯的國力,更像是一個罪犯的流放地。直到十九世紀末西伯利亞鐵路的修建,西伯利亞才真正的得到了開發。不過現在隨著俄羅斯國力的衰退,大量的人口向西遷移,大量的城鎮被丟棄,漸漸地又像是要變回原來的狀態。

如果中國的國力持續上升,說不定哪天會結束中原王朝無法管理亞洲北部的歷史,讓鍵盤俠們驕傲一回!


皓月千山


古代中國所處的黃河長江兩河流域,是東亞氣候宜中,平原沃野千里的農耕地域。中國是歷史悠久傳統農耕儒家文化國家。俄羅斯東進西伯利亞是尋找東方不凍港出海口。終極目標是中國東北瀕臨黃海的旅順大連港。當然一路佔領東西伯利亞是順理成章之舉。沙俄發展工業也需礦產資源和森林木材。對於中國國情如其佔領西伯利亞不如南向佔領中南半島,的湄公河流域更合算。往北太冷,向南又太熱。一一西方殖民非洲東南亞。是尋找商品市場和工業原材料。為本國工業發展積累資金。並不真正移民當地。中國自給自足的國情,又不需要商業市場和工業原材料。所以造成中國皇朝一直據守北緯20至北緯45度之間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的地域。不求向北或南進的客觀原因。假如歷史可以改寫。滿清沒有入主中原。中國在西方近代大工業化潮流的啟示喚醒推動下。出現資本主義社會變革。轉身發展資本主義國家的話。那東南亞,北太平洋東亞地域都有可能被中國佔領成了中國領土。中國的人口與國力開發這些地區應該不成問題。到今天中國可能就是東方一大強國。和美利堅成(東西輝映)兩大超級強國。


劉衍泰


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統治核心在於中原,對西域、外蒙、朝鮮半島、東南亞這一片基本上都是鼎盛時期佔領或者藩屬國,一旦國力下降,這些地方多數都會反叛 這就是因為中原王朝核心離這些地方過於偏遠,掌控力不強,並且這些地方人口少,經濟不發達。西伯利亞這片廣袤區域,更是人口稀少,苦寒之地。

西伯利亞太過遙遠,遠征軍的耗費也是非常巨大,佔下來之後拿到的資源卻往往比不上所需耗費。所以中原王朝對於偏遠地區的統治興趣一向不大,王朝鼎盛時期也就是四夷臣服,讓他們不敢犯邊就完事了。


晨光說史


我們先來感受一下,西伯利亞的大體情況,雖然不同歷史時期略有差別,但是大差不差,那就是:大片大片的無人區,森林覆蓋,冬季寒冷,資源匱乏(這裡的資源指的是古代能夠直接使用的資源)

古代和現代還是有區別的,現代是對邊界意識相當強烈,而古代則不然。好,你看一個強盛王朝,來到西伯利亞,怎麼辦呢,沒人沒東西,只能撤回南方。

所以,不僅僅是氣候原因,還在於沒有人口沒有資源,最終導致中原王朝幾乎都不去涉足西伯利亞地區。


張傑談史


中國乃泱泱大國,歷史上沒有侵佔任何國家的領土,忽必烈是蒙古可汗曾經橫掃歐亞,侵佔中國明朝所謂黃禍與中國無關。高麗(朝鮮半島)安南(越南)等都是附遇國家,稱臣朝貢而已,至於西伯利亜不毛之地,不宜生存,何況黑龍江當時亦是鞭長莫及!不是現在的高科技時代,闖關東的電視就能知道為什麼了。


宗棠438


這個問題你可以去哈爾濱市問問他們為什麼到海南島買房子?廣義的西伯利亞是北緯五十度線以北從烏拉爾山向東到庫頁島之間的遼闊森林地帶,因為緯度高,氣候寒冷異常,那裡的土著人都是打獵的,還有部分蒙古遊牧部落。全年無霜期太短了,只有六七八三個月時間,可想而知生活在溫帶的黃河流域的漢人能對那裡有興趣嗎。即使蒙古人也懶得去那裡,所以把貝加爾湖讓給了人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