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光绪在湖北招摇撞骗,张之洞是如何一眼识破的?

溪茈



冒充唯一的九五至尊行骗,骗子的风险是巨大的;能有骗子敢以皇帝之名行骗,这个国家所面临的风险,也不会比骗子所涉风险小多少。至少说明这个国家乱了、妖孽横行、怪象迭出、亡国的风险不小。

假光绪帝招摇撞骗于武昌一隅,反映的却是,晚清王朝政局动乱、国运凋敝地无可挽回。

光绪帝是大清朝的第11个皇帝。又是同治皇帝的表弟、慈禧的亲侄。当初同治帝驾崩,由于故帝咸丰绝嗣,慈禧为了自己能垂帘听政,硬是力排众议,弃溥侃、溥伦之选,择胞妹婉贞之子载湉,为故帝咸丰继嗣,承继大统。

在场参与商议的载湉亲父醇亲王奕環一听,朝庭定儿子为大清皇帝,并不可更改,顿时哀嚎一声瘫倒在地,庙堂上当众大哭,任谁也拉不起来。


当时,欲科举入途者如过江之鲫;辖千万平方公里的皇帝竟没人担当,晚清之光怪陆离,令人瞠目结舌。大清王朝走到何等背字死局,才会弄成这般光景。

载湉4岁被迫即位,是为光绪皇帝。

光绪15年亲政,亲政后的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并力主改革,与维新变法者,素有深交。欲与康、梁合议派兵围园、废西太后慈禧。

慈禧太后政治手腕强硬娴熟,一生涉险无数。咸丰时期,曾差点被咸丰帝所杀,同冶时期,又因淫乱宫闱,差点被东太后慈安所废。当初羽翼未丰满之时,尚能凭手段逢凶化吉。

如今处理起光绪帝的“政变”(晚清怪象,皇帝亲政不当家,想当家还得靠政变)自然是驾轻就熟。光绪当即被圈禁瀛台。此时为光绪24年。光绪帝28岁。


上边慈禧夺皇帝之权,牝鸡司晨、代令天下;下边骗子充皇帝之相,遁离京师、行骗市井,这就是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魔咒的威力。

次年即光绪25年,民间竟有趁光绪被囚之机,冒充皇帝行骗之事发生。这事发生在张之洞总督湖广期间的武昌。而且还不是野史逸闻,是真的史实。

某日,某候补官员将金水闸公馆出租,稍顷便有主仆两人承租。两人操纯正京腔,少主而立之年,举止儒雅、服饰华贵;老仆五十多岁,公鸭嗓、无须,老仆对外举止趾高气昂,服伺主人,则动辄行宫廷跪拜大礼,却不避邻里。

日常用度奢靡无比,餐具皆为御用官窑制品,被服皆绣龙纹祥云。分明是当今圣上光绪帝龙临武汉三镇。如此爆炸性的新闻,马上不胫而走,径传荆楚。


其实,这骗局的破绽还是很大的。

就情形而言,皇帝出行,无非两种。一是巡狩,虽沿途驻跸,也使用御器御服、旌旗仪仗,但必有大批御林军护送,各地省市府县也早得朝庭行旨下文,此孑孓两人,显然不象。

二是微服私访,明面上主仆两人说得过去,但暗中必有侍卫护佑。还有一点,皇上的居住行止,断然也不会张扬,以御器御服奢侈示人,以求剌杀。

光绪帝被慈禧圈禁之讯,朝庭虽不会四处张扬,但此时传谋、通讯已有所发达,民间与地方的中低层官员,多多少少还是知晓一点内情的。

也就是这种光绪出逃荆楚的猜测,干扰了大批当地官员和士绅的判断(其实这个破绽更大,光绪既出逃避祸,岂会行止张扬求缉捕,只能说个个官迷心窍,自甘受骗),个个竟同中了邪般飞蛾扑火,以为大好机会在前,纷纷前往主仆租住地,攀龙附凤、送钱献物而络绎不绝。皆求圣上开恩,以博入仕或加官晋爵,主仆也一律来着不拒、笑纳海涵。


这就是上面所说的晚清皇帝没人当,科举入仕抢破头的怪象。“官本位”实在深入人心呀!

此事发酵很快,闹得满城风雨、半国风传。先是武昌知县陈树屏闻之噤若寒蝉。圣驾临此,半天张扬了,地方官竟还不知。便立即前往金水闸请罪问安。陈跪叩圣上问,“圣上临幸武昌,所为何事”,“圣上”答曰,“招张之洞,方可透露”,于是陈知县急急报于张之洞。

张之洞闻之,也懵了好一会儿。不过,他身为封疆大吏是深知内情、个中原委的,不象下层官员仅知一鳞半爪。瀛台属大内深禁、慈禧权盛弥朝,皇上岂可轻易脱囚至此。

再说,皇上若真的潜逃至武昌,怎会被当地士绅下官所轻易获知,以如此张扬搅得满城风雨,圣上岂能跑到千里之外此地,百十里便被朝庭侦知获擒,这两人肯定是冒充的。


即便逻辑如此,张之洞也怕呀。实在不信天下能有如此胆肥之人,毕竟万一要搞错了,追责下来,官职性命难保。遂去电报向北京求证,京城回电光绪仍在禁锢,下令立即擒拿骗子。

张之洞便亲审以释天下之疑。三问两问,两骗子便露馅了。原来是八旗伶人崇福和管内库太监赵德兴勾结狼狈、行骗天下。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太监赵德兴监守自盗,多次偷盗内库中御器龙服,被发现后逃京,盗御器本是死罪,寻常人跑了亦是万幸,这阉竖胆子忒大,竟不慌不忙忽悠伶人崇福,一起离京行骗天下。


崇福状似光绪帝,赵德兴又熟知宫中礼节举止、宫闱诸事,一见光绪被禁,心想不如冒充皇上边逃命、边行骗算了。等跑到武昌,觉得离京千里之外,够远了,便开始利用信息不对称,故意张扬,以求市井广知,便于诈骗财帛。

等骗了不少痴迷仕途之人的钱财帛物后,寻常骗子到这会也开始跑了。这太监贪欲似海、胆大如斗,一直久滞武昌不跑。这下事闹大了,终落得在武昌草埠门外,双双被立时斩首,以儆效尤。

另外,两骗子被速斩之因,这里还有二个内情要讲。一是慈禧闻骗子冒充光绪帝行骗大怒,主要怕此事会让拥趸保守派惊疑不定,万一皇上出逃举事,自己地位可能岌岌可危;二是,半个大清都风传,光绪留在武昌,准备在张之洞护驾下,举事反太后,众口烁金、言之凿凿,张之洞也惧怒不已。所以,两骗子连送到京城验明正身、迟点受刑的机会,索性也不给了,当即给就地处决了。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穿越历史的迷雾,检视历史的足迹,仰望历史的辉煌,感怀历史的沧桑。“剑雄品评文史经济”与您同学同行,同喜同叹。您的关注,是我奋笔疾书的动力,您的阅读,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剑雄品评文史经济


关于假光绪在湖北招摇撞骗一案并未出现在官方档案中,只是刘成禺在《世载堂杂忆》记载的一个事件,真假难辨!

这个事件讲述了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戊戌变法后,湖北忽然冒出一个自称“圣上”的皇帝,一时成为湖北的特大新闻,各种报纸争相报道,一些居心不良的人甚至争相去拜访,在湖北引起轩然大波,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得知了这件事情后,先是派人去探底,后又是亲自发报北京去询问,得到北京方面的消息后,才审理这个假光绪。

原来这个光绪是假的,但是太监却是真的,因为偷了宫里的宝贝逃了出来,而“假光绪”是一个唱戏的,对宫里的事知道一些,两个人干脆就凑一个组合,到湖北来行骗了。

张之洞是何许人也,1863年就考中进士,参加殿试的时候被慈禧提拔为探花,从此官运亨通,在为政的前20年一直都是京官,直到1881年担任山西巡抚离开北京,此后一直担任地方大员并且主持洋务运动,从背景上来说,李鸿章算是从地方走向中央,而张之洞则是从中央来到地方。

张之洞对中央很熟悉,光绪也不可能没见过,有人说,张之洞在京的时候,光绪还小,光绪长大了,张之洞就外调了,针对这种说法,纵横表示,地方官员也要进京述职的,尤其是张之洞这样的地方大员,以当时张之洞的身份,不管是真假光绪到了湖广地面都不会嘚瑟。

这个事件,在当时充其量就是一个小案件,以张之洞的能量,即使是真光绪来了也敢去一探究竟,根本用不到别人去探路,张之洞有多牛,大家可能不知道,甲午战争朝廷调南洋水师北上援助北洋水师,张之洞拒绝,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张之洞表示“坐拥东南,死不奉诏”。

假光绪这个事件之所以能够被传的神乎其神,其实离不开当时的大环境,那就是戊戌政变后,光绪被慈禧囚禁在瀛台,随后慈禧以光绪的名义立溥儁为大阿哥,史称己亥建储。按照清朝的规矩,从来不在皇帝生前立太子,即使立储也是秘密立储,当时皇帝不到三十岁,慈禧太后此番作为必然要引起人的遐想。

正是因为这件事,后来还一度引发了清朝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危机八国联军侵华事件,在这个时间段任何有关光绪的话题都是政治敏感,当时就有风言风语说光绪要别人来勤王,比如跑到国外的康有为还拿光绪的“衣带诏”说事,如果光绪逃离京城,那必然是要掀起一番血雨腥风的。

这件事就跟这个假光绪一样,其实根本就是假的。

很多人猜测,如果光绪真到了湖北,张之洞会如何护驾,其实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关于张之洞和慈禧的关系前面已经说了,慈禧提拔张之洞的事情,慈禧之所以如此提拔张之洞,实际上是要掣肘没有曾国藩时代的李鸿章,就像慈禧当初提拔李鸿章掣肘曾国藩一样,在最高统治者眼里,权力是要守恒的。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事件后,东南督抚集体罢工,坐拥东南,拒不奉诏,其中就有张之洞,在东南互保期间,湖广总督张之洞和两江总督刘坤一决定趁乱迎接慈禧和太后到汉口或者南京,然后发动政变,迫使慈禧归政光绪,重启维新变法。

针对这个事情,曾经有过“两广独立”计划而泡汤的李鸿章是坚决反对的,而张之洞和刘坤一最终没能达成一致,也在于二人心存芥蒂,刘坤一建议假如成立新政府的话,最好是成立在湖广总督驻地武昌,而张之洞表示应该设在两江总督驻地南京,最终两个人在这点小事上都没能达成一致。

对于,扳倒慈禧,提升自己在朝廷中的位置,他们都是乐意的,但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承担分裂国家,谋逆中央的千古骂名,两个人都不愿向前迈一步,可以说,清朝的士大夫做事瞻前顾后,前者曾国藩、后者就是张之洞、刘坤一这些人,要是康有为那样的伪儒士二话不说早就把慈禧剁了。

所以,即使真的光绪来到张之洞的地界,张之洞也会礼送出境,说到底,他没有那个魄力去对抗以慈禧为首的中央。


史论纵横


清朝末年还真有人假扮光绪皇帝这事。

话说,光绪二十五年,也就是西元1899年。这一天,湖北武昌一家客栈里忽然来了一主一仆两人。


这个主人长的,白白净净的,看着就像有钱人家的公子,而这位仆人呢,四五十岁的样子,脸上没有一丝胡须。

这两个人,一口老北京腔,平时在客栈中深入简出,但是出手不凡,甚是豪奢。有人说,见过这位仆人给他主子端茶送水时跪着自称“奴才”,还叫他的主子为“圣上”。还有人说,曾经看见这两个人,拿着御用的禁物。似乎一切证据都在说明,这俩人就是当今光绪皇帝和他的下人。

但是,消息稍微灵通点,人都知道,这个时候,光绪皇帝因为变法失败,慈禧太后囚禁在瀛台之中。难道说,过去皇帝私自出逃,为了躲避老太婆慈禧的磨爪,竟然一路逃到了武昌。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开了,但是,有人还是半信半疑。


有人怀疑,这位“光绪皇帝”身上的御用品是假的,但是这位仆人,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还曾经向众人展示过,这些御用物品的做工、质地,确实是难得一见的珍品。还有人怀疑这位仆人是个假太监,专门去捉弄他,抓其下身,但是,事实证明,他确实是个太监。

这下不得了了,皇帝陛下从北京出逃来到武昌,这可是真龙天子下凡了。武昌城的男女老少们都坐不住了,纷纷前来面圣,每天客栈门口都乌泱乌泱挤了一大堆人,只为一睹天颜。还有很多富商、候补官员,听说皇帝陛下来了,这可是天赐良机,纷纷携带厚礼,前去看望。


当今光绪皇帝陛下来湖北武昌这事儿是传的越来越邪乎,传的越来越广,各地的报纸,听到这个消息纷纷报道。这事甚至还惊动了外国媒体,老外们听说后也是一脸懵。


至于皇帝陛下为什么来武昌呢,其中一种说法是告诉皇帝这次来湖北武昌,是从北京逃出来的,这次出来就是为了来找张之洞保驾,护送他再回到北京城,从慈禧老太婆手中夺回权力。

这消息传到张之洞耳朵里时,张之洞也很迷惑。但是他迷糊了一会儿,就越发感觉蹊跷。干脆拍一封电报,发到北京,问下情况。结果,北京朝廷来电说,跟皇帝在瀛台住的好好的,根本没有去武昌。


收到回电之后,张之洞即刻派人,抓捕这两人,过堂审问。一审才知道,这俩人还真有点儿来历。

这个假皇上,是原来在宫中的一个戏子,他从小就在宫中演戏,对紫禁城中的事,都很熟悉。更为凑巧的是,他长得还特别像光绪皇帝,和他一起唱戏的小伙伴,私下里,都笑称他是假皇上。


而这位仆人呢,原来还真是宫中的一个太监,但是后来因为偷盗被人发现,干脆逃出宫。这俩人碰到一起合计,干脆玩起了江湖骗术。一开始经常在北京城中扮演假亲王、大臣,骗点儿小钱,后来,感觉不够刺激,于是来到外地,打算玩一票大的,直接扮演皇帝,后来就被识破了呗。


玩儿大了,被张之洞斩首示众。


于史他说


由于古代通信不发达,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经常会搞出很多的乌龙事件。就连古代官员走马上任的时候,都有可能出现顶包的情况。然而假冒皇帝的,他是古来第一人。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一场戊戌变法,让光绪帝失去了自由身。年仅29岁的光绪帝,就以皇帝的名义确立下了大阿哥溥儁,史称己亥建储。

戊戌变法的失败已经让朝中官员深感不安,如今皇帝才30岁不到就立下了储君,这到底意味着什么?难道说光绪皇帝病重?

皇帝册立储君,本来是大喜之事,意味着以后有了后人。但是朝堂上所有人缄口不言,尽可能的避免对此事发表看法。

虽然天下百姓仍然以光绪帝为正统,但是已经有小部分人准备开始拥护大阿哥,但是更多的人还是选择作壁上观。

因为慈禧老佛爷已经60多岁,说不定哪天就没了。而光绪皇帝正值壮年,万一老佛爷先走一步。之后再把大阿哥废掉,那么拥护大阿哥的人肯定没有好下场。

张之洞等人在和南方各省总督商量之后,他们统一以“跪贺天喜”的说法,来暂时的稳定局面。
但是后来传出光绪帝被囚禁在瀛台,又让所有人人心惶惶。据说当时的光绪帝还向亲信大臣传信,希望他能帮助自己逃出牢笼。

海外各地也不断传来消息,不断的筹集资金联合内地来一个“勤王”。就连是外国的报社,也时不时的发布各种文章来支持维新变法。

有贵人远道而来

就在天下各地教会四起,所有人都蠢蠢欲动的时候,从京城来了一位贵人。时间是在光绪25年的10月份,这位贵人从四川乘船来到了湖北,身边只是带了几名随从。

后来辗转来到了蕲州,托人和知州凌兆熊搭上了话。但是他的嘴里似乎没有一句准头景,一会儿自称是康有为的弟弟,一会儿又说自己是五王爷,总之是乱七八糟。

知州凌兆熊拿不定主意,就把事情报给了张之洞。由于不知道他是什么身份,只好暂时把他收押到江夏县的一处监狱。但是刚到监狱当中,这位贵人就被监狱长赵庆颐认出。
他回忆七八年前曾到京城游玩,不小心曾经撞坏一位宗室的扳指。恰好这位贵人适时的出现,旁边那位宗室立刻站立恭顺。在这位贵人的调解下,赵庆颐才能够顺利走开。

有了赵庆颐的证词,这位贵人的身份似乎更加奇怪了起来,很多人猜测他最起码也是王公一类的人物。

后来在监狱当中,这位贵人时不时的说自己是天下第一人、寡人、朕等字样,甚至还说自己与湖北总督有旧,整个湖北上到总督,下到按察使,都和自己有关系。

这条消息一出,整个监狱当中可谓是门庭若市。有一好事人杨端臣过来探监,刚见面就行跪拜大礼。于是这位贵人就顺水推舟,给了他一份谕旨。

让他带着这封信,转交给张之洞和湖北巡抚于荫霖,先从本地库房当中提出200两纹银送到江西的龙虎山。有了这道谕旨的消息,监狱当中每天有各色“大臣”要排队见他。

一时间有关他的身份问题,传的更加邪乎了。说他乃是当朝皇帝光绪,终于从瀛台逃出,希望让张之洞护驾。
有人说张之洞作为晚清名臣,怎么可能不认识光绪皇帝呢?但是不要忘记,他在光绪7年被外放到山西当巡抚。后来先后担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已经有十几年没有见过光绪皇帝了。

再加上之前见面的时候光绪帝也还小,他也不清楚现在的光绪帝长什么样。虽然他为人谨慎小心,而且也非常会办事,但是过分的谨慎却成为了他的致命伤。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最后实在是没办法,张之洞叫齐了湖北巡抚政史、按察使,几个人来了一场四堂会审。但是整个审问当中,这位贵人言辞飘忽不定。

不过最后声称自己是山西平遥人,岳父是山西平阳府的知府,舅舅是山海关副将萧仰溪,自己的真名是李成能。并且还告诉张之洞,只要给荣禄发成能两个字,就可以知道我是谁了。

此时的张之洞心想,就算他不是皇帝,也是一位妥妥贵人。而且与朝中很多大臣有旧,否则不可能连荣中堂都认识。为了自己以后前途着想,自己必须要谨慎再谨慎。

荣禄电报出真章

为了确认他最后的身份,张之洞给所有牵扯到当中的人发电报。他先是向山西布政使求证是否有平阳府知府此人,又给山海关副都督询问萧仰溪何人。


但是最后却得知萧仰溪去年就不干了,也不知道和李成能有没有关系,现在他本人的下落也不知道在哪。最后在多方求证不敢确定的情况下,终于把电报发到了荣禄的手上。

在审问李成能的时候,他曾说自己给荣禄发过两封电报,但是并没有得到回复。抓着这个线索,张之洞详细的向荣禄询问了相关事情。

根据荣禄回复的情况来看,他并不认识李成能,也没有收到过两封电报。并且表示自己非常关心此案,让张之洞立刻给出最后结果。

但是由于张之洞本人的小心谨慎,商量了几天都没有给荣禄回复。还是荣禄等不及的情况下,给张之洞发了一封电报催他。告诉他自己已经从上海的报纸当中了解到了事情的始末,要求将其就地正法。

最后多方查证之后,发现他只不过是一个破产的商人。后来游荡到上海的时候,认识了会党领袖洪春圃,他可是洪秀全的族人。实际是想趁着光绪皇帝被囚禁之时,煽动全国各地人的情绪。
而这件事情当中还有一位关键人物,监狱长赵庆颐,从事后看来,他当初估计已经被收买。不过就之后张之洞的处理情况来看,这位关键人物只不过是被革职,实在是有点避重就轻了。

从整个事件来看,张之洞有点优柔寡断。刚开始以为光绪帝外出找人护驾,后来又以为是哪一个王公贵族出门,甚至还以为他是哪些名门之后,与朝中各路高官有着关系,所以处理起来拖沓不前。

不过从张之洞处理事情来看,这也正是当下一些人的心态。


史之策


刚开始的时候,张之洞也是胆战心惊啊!

(张之洞)

《世载堂杂忆》中讲了这个故事,很精彩。

话说光绪二十五年,武昌来了两个神秘人。主人年纪约为二十多岁,长得很白净。仆人四五十岁,没有胡子,说话有点女声。这两个人都是操着北京话,旅馆租了一间房,整天在里面神神秘秘的。

后来住在旁边的一些候补小官就发现,仆人把主人称为“圣上”,非常尊敬。这普天之下,能称为圣上的,就只有皇帝了啊!但是,此时的光绪已经被慈禧囚禁在瀛台,难道逃出来了?

一时间议论纷纷,都说光绪跑出来了,来湖北找张之洞了,张之洞要保驾了……

这个“光绪”还有皇上才能用的东西,甚至还带了一方“御用之宝”的玉印。当时老百姓有很多都去看热闹,还有些候补官员,趁这个机会送上一些东西,想捞点好处。

当时的江夏知县陈树屏还亲自去问问,“光绪”说:“我要见张之洞。”


这么沸沸扬扬的事情,张之洞能不知道吗?但是他也不好出面,于是赶紧给宫里发电报,求证光绪是不是真的逃出了瀛台。

(光绪帝)

此时的张之洞肯定是左右为难,幸好,宫里传回消息,这个光绪是假的。

于是,张之洞放心大胆的把主仆二人抓回来,当堂审理。最终结果,这个仆人确实是公里的太监,因为偷了宫里的东西,跑了出来。这个假光绪,从小就经常进宫演戏,熟悉宫里的情况,长相也和光绪有点相似。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开始假冒行骗。

最后这两人肯定是被砍了,张之洞等人后来很轻松的说:一开始就知道他是假的,因为举手投足都像是舞台上演戏一样,太假。

不过,张之洞也是得到确凿消息,才敢动手抓人审案的,在这之前,他也是捏了一把冷汗。要真是光绪跑出来,投靠他,你说张之洞该怎么“护驾”?


七追风


对对联:一双玉臂千人忱。求下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