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環外“飆車” 背後暗藏著趣頭條的喜怒哀愁


五環外“飆車” 背後暗藏著趣頭條的喜怒哀愁



趣頭條這條快車道,將來還有很多里程可以跑”,在上週的趣生態大會上,趣頭條創始人譚思亮這樣說。

彼時的譚思亮,站在位於北京五環外的一個室內卡丁車場中,場外則是飛馳的卡丁車。作為上市後的第一場發佈會,這個地方對於他和趣頭條來說,顯然意義非凡。

一直以來,趣頭條的用戶人群都被戲稱為“五環外用戶”;成立兩年便赴美上市的壯舉,也讓“飛速發展”成為它的標籤,在一眾上市企業中,趣頭條無疑是一個飆車黨。

這個位於五環外的卡丁車場,可以說是譚思亮與趣頭條的一次公開自侃。此次對於內容的佈局,則是趣頭條在自己這條快車道上的“慢思考”。只是,從一路狂奔到急速剎車,趣頭條又能否完成這次轉變?

用戶增長迅速,難掩趣頭條對內容的焦慮

對於趣頭條來說,加強在內容方面的探索,已是不可避免。

公開數據顯示,趣頭條的日活躍用戶數接近3000萬,人均使用時長接近60分鐘。但亮眼數字背後,也存在一些問題。

根據趣頭條此前發佈的上市後首份財報顯示,其第三季度淨利潤9.773億元人民幣,但淨虧損則為10.33億,即便除去7.18億元的股權激勵,其淨虧損也達到2.984億元人民幣。受此財報影響,趣頭條股價大跌12.92%。

造成趣頭條虧損的原因之一,則是用戶獲取成本的上升。“讀資訊,賺金幣”雖然保證了用戶的留存率,但也加重了自己的成本。


五環外“飆車” 背後暗藏著趣頭條的喜怒哀愁


據趣頭條首席財務官王靜波在分析師電話會議上透露,第三季度趣頭條的銷售和營銷成本中大約有一半花在了用戶獲取上。隨著趣頭條在下沉市場的繼續深入,這部分的成本將會繼續上升。

內憂之外,外患也同樣存在。

自詡為內容聚合平臺第二的趣頭條,前方是擁有絕對領先地位的今日頭條。而“流量下沉”概念的興起,讓包括字節跳動在內的企業開始涉足,同樣支持看資訊獲取金幣的今日頭條極速版,便被視為是字節跳動在三四線城市的佈局。

這引發了分析師的擔憂。對此,趣頭條首席戰略官陳昱丞表示:“我們相信只要公司保持創新能力,就能在未來近期內保持類似的增長率。”

想要控制成本、以創新能力建造自己的壁壘,並且不會影響自己的廣告收入,內容無疑是趣頭條的最佳選擇

掀補貼戰,趣頭條欲講好五環外的故事

在電話會議中,王靜波同時提出:公司的用戶增長依然非常快速,並且低線城市依然有非常大的潛力,所以我們計劃繼續在低線城市獲取新用戶。同時,我們也知道新用戶獲取成本的上升為公司的利潤錶帶來了一些壓力,所以我們決定加大商業化的力度,從而從增加收入的角度來應對這一問題。

譚思亮則更加明白,保守估算未來仍有1億以上人口會成為新增網民,而這些增量將來自“五環之外”,即所謂的三四五線城市。這也就代表,趣頭條必須要講好五環外的故事。

於是,在生態大會上,譚思亮提出,內容創業的主戰場已經從一二線城市轉移到三四線城市。並將其稱為“內容創業的最後一條快車道”。

想要彎道超車,補貼是最簡單粗暴的做法

在此次的大會上,趣頭條也推出了相應的激勵計劃,即未來6個月趣頭條為內容生產者提供的分成數量將達到每天200萬元,三個月後優質原創作者分成提升到55%以上。

此外,針對原創作者,趣頭條還推出了“合夥人計劃”、“放心看計劃”、“快車道計劃”三個簽約計劃,為頭部內容創作者提供最高每月3萬元的保底收入。平臺原創收益單價為主要競爭平臺3倍以上,是趣頭條的野心。


五環外“飆車” 背後暗藏著趣頭條的喜怒哀愁


而在流量方面,趣頭條總編輯肖厚君表示,每天預計提供2000條的推送條數和1億的推送流量池給到創作者。

只是,付出這並不意味著一定會有回報。

內容是場拉鋸戰,趣頭條能否耗得起

日前,趣頭條股東之一、騰訊創始人馬化騰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創業過程中,不太相信彎道超車,更欣賞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

而落實在內容佈局上,想要快速取得成績,並不容易。無論是補貼,還是內容變現,都是一場拉鋸戰。

字節跳動、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的做法,則印證了這一觀點。

早在2015年,今日頭條便率先推出了“千人萬元計劃”和“新媒體孵化器計劃”;2016年3月,今日頭條成立2億人民幣規模的內容創業投資基金。同年9月,今日頭條提出投入10億人民幣補貼給頭條號上的短視頻創作者;2017年,今日頭條開始開始從智能分發轉向結合粉絲與人工智能雙驅動的“智能社交”平臺轉變,“千人百萬粉計劃”為此後的內容變現打下基礎‘

今年,今日頭條選擇以青雲計劃來激勵優質原創內容,並提出要深耕粉絲生態,幫助優質創作者實現變現。


五環外“飆車” 背後暗藏著趣頭條的喜怒哀愁


BAT在這方面也不甘示弱:

2016年11月,百度表示,2017年度將累計向內容生產者分成100億,所有個人和機構內容生產者都可以入駐百家號,並提出了原生廣告與聯盟廣告分成的變現方式。

2017年11月,繼芒種計劃的12億元后,騰訊再度表示,預計2018年會投入100億元到企鵝號內容生態當中;今年1月,騰訊推出補貼方案:企鵝號將加大分成力度,創作者不僅能獲得內容產生的廣告分成,還將獲得高額平臺補貼。並且新分成策略覆蓋作者的範圍也將進一步擴大。

阿里巴巴則在2017年裡,三次提出補貼計劃,鼓勵原創內容;並在今年開始轉變思路,提出“大魚在現場”的主張,從創作的源頭入手為創作賦能。


五環外“飆車” 背後暗藏著趣頭條的喜怒哀愁


可以看出,在內容這條道路上,資金雄厚、流量富饒的企業歷經兩年,尚且在奮鬥,趣頭條又豈能避開?金錢、流量,趣頭條的激勵計劃尚未實施,便已有保守3.65億元的投入,而隨著趣頭條在內容上的佈局,這一數字將會繼續擴大。

值得注意的是,生態大會前一天,央視曾報道了部分“刷新聞賺現金”的資訊平臺,存在標題黨、違規廣告等現象,趣頭條名列其中。

對於廣告收入一枝獨秀的趣頭條來說,監管壓力或影響自己的營收,從而讓內容成本加劇。

寫在最後

對於趣頭條來說,在內容上的種種佈局,是基於理想狀態下,優質內容能夠增加平臺與用戶之間的黏性。

但趣頭條從一開始,便將平臺與用戶建立在金錢之上。五環之外的用戶,是否需要趣頭條的內容,或許是趣頭條最大的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