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正面管教孩子,是父母的一場自我修行!

在我們還沒當爹媽的時候,會信誓旦旦地以為,“我才不會這樣對孩子呢。”可是當寶寶亂髮脾氣,亂扔玩具,一遍遍無視你的警告,甚至在公眾場合撒潑打滾的時候,你有沒有忍無可忍地在他面前揚起手掌呢?親愛的你可知道,那一刻你的表情有多嚇人?寶寶內心有多恐懼?如果面前有一面鏡子,也許我們自己都會被嚇到呢。

1、我們為什麼打孩子?‍

為什麼打孩子?當然是因為寶寶不聽話啦。當媽的都知道,寶寶越大越難帶。現在回想起來,小嬰兒時期整天圍著屎尿屁忙不停的日子多美好啊。雖然也累,但起碼寶寶不會整天把“不”掛在嘴邊,不會一言不合就發脾氣,不會像脫韁的野馬那麼難以控制。

自從寶寶能走能跑,能說會道,他們就整天忙著挑戰我們的權威,試探我們的底線,非得把我們惹毛了才高興。所以很多家長會說,“你以為我想打孩子啊,還不都是被他逼的。”“有些孩子不打不行,講道理他不聽,打了才能長記性。”“我也是被我爸打大的,打孩子是為了他好。”

但是!寶寶難管不聽話,就活該捱打嗎?捫心自問,打孩子真的是為了他們好?還是……

除了打,我沒別的辦法了。

我們從來不缺打孩子的理由,但只要稍稍一想,就會發現這些理由通通站不住腳,只是我們偷懶的藉口罷了。

打孩子除了能讓我們出上那一口氣,其他一點好處也沒有。美國兒科學會反對任何形式的體罰。因為用打來管教孩子不僅無效,還會危害寶寶的身心健康,甚至讓他們更不聽話。So,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父母的教養方式,留下的烙印會跟隨孩子一生。如果家長用更溫和的方式管教孩子,相信孩子會在性格里有更多的自信和堅韌。

其實打孩子真的是下下策,因為它壓根沒用啊。比打更管用的方法是正面管教。

簡·尼爾森是一名教育學博士、家庭治療師,傑出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長達10年在大學、小學擔任心理諮詢教師;同時她也是7個孩子的母親,18個孩子的奶奶/外祖母。是一個有著豐富經驗和權威的育兒專家。她倡導的“正面管教”理念越來越受推崇,影響和改變了無數人。

2、為什麼要正面管教?‍

1)只有在溫和堅定的正面管教中,才能讓孩子去學會各項人生技能,從而培養出責任感。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培養各種各樣的技能,比如對個人能力的感知力、對自我價值的感知力,自省力,判斷力等,而這些只有在孩子和父母“並肩作戰”中才能自然而然學會。

寵愛型的父母無法讓孩子感受到自我的能力、被需要的價值感;同樣地,嚴厲型的父母也貶低抑制了孩子的行為能力,束縛了孩子的成長。而正面管教的方式就是讓孩子在溫和的氛圍裡學會承擔和責任,讓孩子避免成為“巨嬰”和“溫室裡的花朵”。

2)正面管教對孩子自尊心的呵護和捍衛意義重大。

在養育孩子的問題上,父母還有一項重要使命是讓孩子成為心理健康的個體。而正面管教所倡導的平等和尊重,就是最大程度上呵護了孩子的自尊。而健康的自尊,是孩子自信心的源泉。

很多父母以為,給小孩子小紅花、獎勵等行為是在“給予孩子自尊”。事實上,靠外界肯定賦予的自尊更應該被稱作“他尊”,真正的自尊不來自外在評價,而是內心對自己的一種積極的自我評價。父母需要在言行中傳遞一個信息,孩子是值得被尊重的,引導孩子學會自我評價,而不依賴於別人的讚揚和觀點,這樣的自尊才是最堅實可靠的。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贏得孩子,而不是為了贏孩子。帶著羞辱的教育,只會讓孩子感覺自己是個“失敗者”,而不會真正理解父母教育的目的,帶來兩敗俱傷的局面。

在正面管教下,犯錯就是一個孩子學習的良好時機,反之,犯錯對於父母和孩子來說,就是一場災難,讓親子關係越來越糟的災難。

教育,就是父母的一場自我修行,路漫漫,且行且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