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不是工具,是經營模式

互聯網不是工具,是經營模式


我們都知道,所有的商業模式都是和人打交道。現在有了互聯網,很多企業就在考慮轉型,大家都想把“互聯網+”也移植到自己的商業模式中。微軟亞太區移動互聯網總經理陶闖,就提出了自己對互聯網的獨特理解。他認為,誰把互聯網當工具,誰就會輸在起跑線上。互聯網其實是一個經營模式,從它出發找到好的商業模式才是每個公司必須做的事。

先說說為什麼不能把互聯網當工具。首先,我們來看看互聯網帶來了什麼。互聯網的第一個階段確實就是工具,比如說,我們拿互聯網看點信息,看看新聞。但當你習慣了以後,可能平均六分鐘就會打開一次微信。這個時候,你其實已經不再把互聯網當做一個新渠道或者工具了。而是把它當做了一種獲取信息的方式,久而久之這就影響了人文價值的變化。而人的世界觀是怎麼來的?就是靠周邊的信息來的。人區別於動物就是因為不斷有信息做交互。所以,當你的信息獲取渠道不一樣了,世界觀就不一樣了,最後發生改變的就是你的消費觀。你穿什麼吃什麼買什麼都不一樣了,比如有些人更樂意去東南亞旅遊了,但還有些人堅持自己去歐洲旅遊的喜好。所以說,互聯網產生以後,每個人的消費價值觀都不一樣了,商業模式就一定得改變。

那麼,商業模式應該怎麼改變?要利用互聯網思維。比如說酒店吧,以往考慮的都是怎麼吸引客人來住,但互聯網來了,它是以用戶為中心的。這時候我們就發現,酒店的黃金時間恰好正是用戶在裡面待的八個小時,那你就要琢磨這八個小時他們究竟幹了什麼。很明顯只有一件事,休息。所以很多企業就有機會了,比如床上用品企業,像是枕頭、床單、智能床墊。陶闖介紹說,他們就投了好幾個這方面的項目,比如智能床單,它可以加熱,而且還能躺在上面測量心跳,防止夜間睡眠中的客人發生不安全的事情;還有枕頭,你躺在枕頭上之後,它會幫你測試很多指標,用App觀測,再發送到你的親人或是醫生那邊。這樣一來,酒店平臺上就可以擴展出賣保健藥,預約醫生看診等等服務。而對客人來說呢,這樣的酒店入住之後隨時都可以來個全身體檢,那他還會在乎酒店房價多少錢嗎?所以說,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你的商業模式要開始思考和變化,需要採用多點變現、後項性付費賺錢的方法。對酒店來說,通過合理分析用戶的時間,它可以分化出很多。這樣就能在商業模式上做出相應的改變。

接下來,陶闖還提到,互聯網公司的變現模式是多點的,不是一個單點。什麼叫做多點經營的模式呢,就是把線型模式變成環狀模式。比如小米公司,我們都知道,像三星、蘋果,他們的主打人群是白領和商務精英們;而小米主打用戶則是中國80%的民眾。所以小米手機價格相當低,毛利率只有4.4%;而蘋果呢,毛利率20%都不止。那小米怎麼掙錢?和之前酒店的例子有些相似,互聯網的核心還是抓住用戶的使用時間。如果你用了小米手機,在上面一天的使用時間是多少?可能每六分鐘就會看一下微信,有事沒事打開各種App,這時候是誰在付錢?自然是植入小米的各種App啊 ,他們會按照用戶的使用量付費。所以,小米不靠手機本身賺錢,只有傳統模式才只通過硬件掙錢,它把線型模式變成環狀模式,用的是多點經營的模式。

在最後,陶闖還提到了傳統企業轉型的一個誤區,就是他們在互聯網上開店,一開店就虧損。其實這是很多人一開始就把互聯網搞錯了,認為在互聯網上開店毛利率高。但你想想,網上開店是節省了店鋪錢,但你要轉變商業模式,因為在互聯網上獲取客戶的成本不低啊。比如在大學裡開快餐店,學生價十五塊,大家都付得起,這就是傳統模式。但互聯網的線上就不一樣了,有上億的人,這幫人誰知道你的店在哪裡?點擊你的網站的概率就像大海撈針,這時候你要靠什麼?口碑。只有大家發現你的東西價格便宜,再和朋友宣傳說體驗很好,堅持這樣好的口碑,你的用戶量才會呈線型增長。所以企業想著轉型的話,類似商業模式的改變是一定需要的。

所以說,誰把互聯網當工具,誰就會輸在起跑線上。互聯網其實是一個經營模式,從它出發找到好的商業模式才是每個公司必須做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