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關係遇冷,日媒:日本企業開始“親華遠韓”

2019年,日本企業“親華遠韓”的姿態或將愈發鮮明。在日本和韓國,超過半數的企業家認為今後日韓關係將惡化。

日本經濟新聞的一項調查指出,69%的日本企業家和45%的韓國企業家認為日本強徵勞工問題是導致兩國疏遠的主要原因。還有28%韓國企業家提出慰安婦問題。而2018年12月發生了日本海上自衛隊巡邏機被韓國海軍軍艦用雷達照射問題,成為日韓關係惡化的新火種。

據日經中文網報道,韓國法院於去年底相繼判決日本企業賠償二戰時期強徵的韓國勞工,日韓兩國超過五成企業家預計雙邊關係將因此進一步惡化。“判決違反了《日韓請求權協定》和日本政府的見解”,2018年11月,新日鐵住金的副社長宮本勝弘就韓國大法院(最高法院)要求該公司賠償韓國前勞工表示遺憾。《日韓請求權協定》明確寫道,日韓兩國和國民間的財產和索賠權問題“確認完全且最終得到解決”。

與勞工訴訟案一樣,“慰安婦”問題也牽動著韓國民眾的敏感神經。“韓國國內對《韓日慰安婦協議》的反對聲很大。近來,民眾支持率不斷下滑,文在寅政府希望通過在這些問題上對日強硬,爭取國內民心,重新恢復支持率。”遼寧大學東北亞研究院、察哈爾學會研究員李家成說。去年11月,韓國政府宣佈解散依據《韓日慰安婦協議》設立的“和解與治癒基金會”,遭到日本政府譴責不守承諾。

韓國《東亞日報》稱,繼“慰安婦”問題及韓國最高法院判決原被徵勞工訴訟後,日韓關係出現對立激化,引發“日韓關係陷入泥潭的擔憂”。該報認為,日本日前率先公開“雷達照射事件”相關視頻,這一強硬措施正反映出其因“慰安婦”問題等積累的不滿。

另一方面,中日首腦在去年6月舉行會談,中日關係受此帶動出現改善,期待商務交流擴大的聲音增加。對比之下,預計中日關係將出現改善的聲音很多。45%的日本企業家、77%的中國企業家預計今後兩國關係將改善。

日韩关系遇冷,日媒:日本企业开始“亲华远韩”

“中日將在第三方市場打造雙贏的項目”,日立製作所會長中西宏明2018年10月在北京舉行的活動上如此強調。當時結合中日首腦會談,500名日本商界領袖訪華,商討中日攜手在第三國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等項目。雙方在開拓第三方市場方面達成52項合作協議,金額達到2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67億元)。

50%的中國企業認為“旅遊·民間交流擴大”是中日關係改善的重要原因。阿里巴巴集團日本法人的社長香山誠指出,“如果能在日本完善無現金結算的基礎設施,訪日中國人的消費將增加至5萬~10萬億日元”,對中日之間的商務合作抱有很高的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