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本以为将会封笔,将会停止思考,将会让少年的一腔热情与期待随风而逝。有一种惆怅与悲哀,叫做我本将心托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屈原的哀苦,苦在众人皆醉我独醒;文天祥的悲壮,悲在臣心一片磁针石。也是因为哀莫大于心死,于是才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记得在武侠小说里,往往设计有这样的情节:小主角刚开始混迹江湖,还没显山没露水,就莫名其妙突然遭人追杀,被人陷害,要么干脆中了一掌,或者身受剧毒,再或者被高手挑了筋脉,总之伤势不轻,只能昏迷不醒,武功尽废,前景黯然。可以求生,或者求死,生死只在一念之间。醒过来就是活,醒不过来,就直接给了结局。

作者自然不会那么轻易地让读者在一开始就看到了小说的结局,接下去惯用的写作手法是,一般在这个时候,这个名不见经传却厄运连连的小主角,都会像小强一般神奇地睁开眼睛,片段化他的那段最痛苦、最艰难的人生记忆,然后弱弱地说一句,我想喝水,这是哪里?再接下去,小主角会开始劈材、打猎、种菜。然后他开始逐渐明白,人生的真谛,无非是如何幸福地生活,将自己的内心打造成一方净土,求得宁静与祥和。

聪明的读者,还是拗不过多事的作者。在以为小主角就要归隐山林,退出江湖的时候,作者又开始笔锋一转:总有一个阴差阳错的奇遇会被这个小主角给遇上了。比如,小主角为人善良,帮的老太婆是天山童姥;或者小主角行侠仗义,遇到的高人是云飞扬;或者更加无厘头地,小主角遇上了菩提祖师。人的际遇,很多时候或许真的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先前遇上的人和遇上的事,以及对待曾经的人与事的态度,成为了一种因,然后在人生道路上,继续遇上新的人,遇上新的事,而之前的因,也就产生了现在的果。因果定律,真实不虚。

接下去,最戏剧性的部分往往就顺着情节发生了,小主角开始顺理成章地拜师学艺。有的小主角天资愚钝但勤奋好学,比如虚竹,有的小主角天生聪颖总能触类旁通,比如段誉。总之江湖大侠总是会言传身教,倾其所有,或教招式,或传心法。然后假以时日,突然有一天,小主角居然可以一掌震得树叶落,或者牛牛地可以无影遁形。大侠这时候会稳稳地走过来,妥妥地告诉小主角,我已打开你的任督二脉,你,下山去吧。

再一次重现江湖,小主角已是焕然一新。不仅是对待江湖名利的淡然,还是对人世间最珍贵的事物的理解。曾经的困苦,曾经的奇遇,曾经的努力,都成为一种成就“无为而治”的因变量。冥冥之中,似乎总有一股力量,像指南针一般,将小主角引向他应该去的地方,指引他做应该做的事。然后小主角在行侠仗义之中崭露头角,却在人生最辉煌之际选择归隐山林。往往这样,作者才意犹未尽地开始结尾。

纵观古今奇人奇事,突然想起来一句话:夫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如今想来,似乎确有此理,厚德载物,此言不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