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欧洲战场和中国战场的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浩劫,战争范围之广,人数之多在人类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主要的两个战场,欧洲战场和中国战场的特点。

二战中欧洲战场和中国战场的特点

二战形式图

欧洲战场

我们先来聊一聊欧洲战场,欧洲战场是二战交战最为激烈的战场,二战前期英国和法国等为首同盟国对战以德国和意大利为首的轴心国在西欧地区打得火热,我们来看一看在西欧法国战役中双方投入的军队人数,轴心国:335万人,同盟国:330万人。

二战中欧洲战场和中国战场的特点

法国战役

西欧战场上同盟国是以失败告终,法国也被灭了国。再来看看中期,中期的欧洲战场主要集中在苏联,是苏联和德国的直接对抗。我们来看一看在苏德战争中双方投入的军队人数,德国:1420万(投入的总兵力),苏联:3460万(投入总兵力)。

二战中欧洲战场和中国战场的特点

巴巴罗萨计划

在苏联战场上历经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历史上最惨战役保守估计约有200多万人死于这场战役)、库尔斯克会战等战役后苏联取得了胜利。后期的欧洲战场主要节奏是战略大反攻,在历经西西里岛登录、和诺曼底登陆后同盟国以横扫落叶之势向德国本土发动进攻,最终苏联红军攻破柏林,纳粹德国投降。

二战中欧洲战场和中国战场的特点

攻克柏林

我们在来聊一聊中国战场,中国战场是二战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场,从1931年9月18日到1945年8月15日历时14年,在此期间中国投入560万人,日本投入410万人。历经长城战役、淞沪会战、长沙会战、武汉会战、百团大战等战役后,日本于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二战中欧洲战场和中国战场的特点

日军投降

中国战场虽然军队投入人数远没有欧洲战场多,但是中国却是二战死亡人数世界第二(第一是苏联)的国家,这其中的大多数人是平民,因为中国抗战期间日军对中国进行了南京大屠杀、平顶山惨案、“三光政策”等一系列有组织的大屠杀,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痛的一页。

二战中欧洲战场和中国战场的特点

日军的三光政策

欧洲战场最大的特点是战争的节奏特别快,战役形式也主要以大兵团作战为主。双方是直接对抗,投入巨大的兵力,依托武器装备,对敌人进行全力进攻,所以欧洲战场的战士是最激烈的。

二战中欧洲战场和中国战场的特点

欧洲战场上的士兵

中国战场最大的特点是战争节奏特别慢,中国抗战分为两个战场,一个是以中国国民党军队为首的正面战场,另一个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首的敌后战场,正面战场上的主要任务是阻止日军的推进,敌后战场主要以小股部队的游击战为主对敌人进行消耗。

二战中欧洲战场和中国战场的特点

中国战场上的士兵

欧洲战场和中国战场为什么会有差异?因为欧洲战场是以英国、法国、苏联为首的同盟国对抗德国和意大利为首的轴心国,双方的共同特点就是各自的工业都非常发达,战争是靠国家的实力撑起来的,这几个国家的实力都非常雄厚。所以战争节奏非常快,也总是以大兵团作战方式来获得胜利。我们都知道中国至鸦片战争以来国内政局动荡,国家实力薄弱,反观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之后国力以反超英法,加上国民政府抗战前期的不抵抗政策才导致中国抗战的艰难。

二战中欧洲战场和中国战场的特点

反战海报

讲好一段历史,尊重一段事实。大家好我是小良,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喜欢小良讲历史的朋友们可以点赞加关注,下期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