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别一个研究是不是靠谱?——兼论新周期

如何判别一个研究是不是靠谱?——兼论新周期

经常会有朋友咨询我关于宏观经济的看法。

如果知道的我都会告诉他们,

如果遇到我也不懂的问题,

我会回答说:

虽然我这个问题我没研究过,

不过我可以教你一些方法,

因为很多思路其实都是相通的。

对方就会进一步说,

最好你能教我一种方法,

怎么来判断各种研究是否靠谱。

我觉得这个想法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想到了一个体系,

包括三种分析角度。

评价一个研究和评判一个人靠不靠谱类似,

关键是看他

说话沟通时靠不靠谱,

很难想象,

一个思路很短视的人,

做事会很靠谱。

第一种叫语理分析,

即我们在沟通或者表达的时候,

首先要说清楚定义。

我们想表达一个什么意思,

如果没有把这个定义给说清楚,

沟通就会产生很多歧义,

结果牛头不对马嘴,

浪费很多时间在无意义的争论上面。

打个比方,

我说:今天天气很热。

在我看来,

超过30度就算热。

但有人可能会认为40度以上才叫热。

如果没有一个对温度高低的定义,

那么我们对天气的判断,

在主观上可能都是不一样的。

这是一个很小的例子,

更不用说涉及到很多抽象概念的沟通了。

语理分析就是首先搞清楚

彼此都在说什么,

能避免很多的家庭矛盾。

第二个是科学分析。

如果我们谈的事情是现实的一种判断,

那它就是一个科学分析的问题,

要有一个大前提,

加上一个小前提,

两个前提一起推出一个结论。

举个例子,

大前提是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

小前提是湖那边有一只天鹅,

结论是:它也应该是白的。

科学分析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我们推理。

第三种叫艺术分析,

或者叫风险分析,

就是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

比方说:

有没有可能出现黑天鹅?

一旦出现了黑天鹅,

我们应该怎么办?

这三种分析构成了新体系的一致性、合理性和完整性。

现在有这个新体系,

我们就可以去判断,

一个研究靠不靠谱,

甚至一个人靠不靠谱。

下面我们看看怎么应用。

再讲讲最近炒得满天飞的“新周期”,

我们知道,

经济有涨有跌就形成了周期,

围绕“新”“周”“期”的定义,

大家已经讨论很多了。

看完这位分析师今年100多篇报告,

我的角度主要是从他自己的定义出发,

新周期主要由好的行业,

如行业集中度提高的,

产能利用率上升的,

以及在经济下行中获益的那些行业来定义,

这肯定不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

而明显是一个行业概念。

而他使用的宏观分析,

却是基于PMI等这些短期宏观数据的,

二者之间有部分行业和整体宏观经济之分。

用短期宏观数据去验证中期行业周期,

逻辑上有问题,概念不对等。

从认知过程来说,

观点不同,还可以讨论逻辑,

而一旦出现逻辑错误的时候,

讨论任何观点都是在浪费时间。

另外他的今年的短期宏观分析变来变去,

也证明了这种逻辑上站不住的分析组合不靠谱。

如果要抱着“新周期”概念不放,

只有把短期宏观数据都改成短期行业数据,

才能回避逻辑上的矛盾,

但那就不是总量宏观研究了,

可以当一个行业研究员。

另外,

新周期跟2015年的所谓“转型宏观”,

看多5000点犯的逻辑错误如出一辙。

当时眼盯着行业,

无视宏观经济背离,

鼓吹“经济越差,股市越火”,

用写诗唱歌来弥补中间的逻辑漏洞。

一个披着宏观分析师外衣的行业研究员拿了最高选票,

这可能是新财富评选有史以来最大的乌龙。

这位分析师说他现在是看多的,

但这并不是他今年的一贯立场;

仅半年时间,

他的立场就已经变过两次。

比方说在4、5月份,

他由年初的多头变为了空头,

然后到了7月中旬,

又变成了由空头又变成了多头。

就好像一个人半年的婚姻史,

年初跟多头结婚,

5月份跟多头离婚跟空头结婚,

7月份跟空头离婚又跟多头复婚。

为什么婚变如此频繁?

我就去查了一下背后的原因,

原来他是贴着短期经济数据的波动在变。

如果婚姻是为了房子的话,

数据的波动可以看作房价的涨跌。

我们来看一下他主要的报告,

虽然有一百余篇,

但是核心的就是下面列出的十来篇。

首先1月到3月,

因为宏观数据比较好,

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较高,

所以他坚定看多,

跟多头的结合相当愉快。

如何判别一个研究是不是靠谱?——兼论新周期

就有诸如这些判断:

经济复苏,

如何判别一个研究是不是靠谱?——兼论新周期

告别了通缩,

如何判别一个研究是不是靠谱?——兼论新周期

而且有通胀预期,

债没戏。

如何判别一个研究是不是靠谱?——兼论新周期

但是到了4月份,

数据好像出现了一点问题,

不能用来支撑观点了。

如何判别一个研究是不是靠谱?——兼论新周期

报告的风格就部出现了一些迟疑,

有一些纠结。

下面这篇说:虽然短周期还是颠簸的,

但是我们还不想跟多头离。

如何判别一个研究是不是靠谱?——兼论新周期

继续到了5月份,

因为5月份的数据比较差,

PMI从3月份的高点跳水下来,

话风也跟着变了。

如何判别一个研究是不是靠谱?——兼论新周期

这里的话都说得特别重,

比方说经济二次探底,

债有戏,

如何判别一个研究是不是靠谱?——兼论新周期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经济二次探底;

不补库存了,

如何判别一个研究是不是靠谱?——兼论新周期

商品跌了,

下半年要开始通缩,

如何判别一个研究是不是靠谱?——兼论新周期

一缩就要缩到2018年年底;

如何判别一个研究是不是靠谱?——兼论新周期

这些话说得都非常狠,

跟多头分手很绝决,

对空头的承诺相当铁。

我们继续看,

到了7月中旬的时候,

因为6月份的PMI数据又出来51.7,

等于差不多回到了

3月份51.8的那个高点。如何判别一个研究是不是靠谱?——兼论新周期

貌似数据又开始向好的方向颠簸了,

于是又开始纠结,

言语之中,

有点嫌弃空头长得太丑。

如何判别一个研究是不是靠谱?——兼论新周期

到7月18号之后,

正好公布完二季度的宏观数据,

这次数据相对比较好。

如何判别一个研究是不是靠谱?——兼论新周期

话风就又逆转了,

7月份就宣布多头全年获胜。

经济的韧性太好了,

离掉空头,

跟多头复婚。

对空头说好的二次探底,

说好了到2018年年底之前的通缩呢?

通过这一轮的反复,

他喊出来,

宏观一定要看大方向,

不要看短期数据;

应该是喊给自己听的,

因为本来他就没看明白数据。

如何判别一个研究是不是靠谱?——兼论新周期

现在他看多的立场就是这么来的,

而且加了战略二个字,

不知道是几天的战略,

几日的复合。

如何判别一个研究是不是靠谱?——兼论新周期

总结起来有三点。

第一点,

相当多的定义不清,

转变比变色龙快。

短短半年内分分合合,

一会儿多头,

一会儿空头,

现在又成多头,

还“战略”看多,

让人担心跟多头的小红本能扯上几天。

如何判别一个研究是不是靠谱?——兼论新周期

第二点,

也反应了处理宏观数据能力太弱,

观点无法达到一致性。

报告中基本都是一些原始的数据,

按照最简单的意思去解读:

短期数据好,就跟多头好;

短期数据差,就跟空头好;

第三点,

从短周期和新周期的关系来看,

二者是脱节的,属于两张皮。

如果没有新周期的包装,

这种短周期的分析,

是非常平庸的看图说话;

并且短周期分析这么摇摆,

也使得更长的新周期说法没有落脚点。

凯恩斯说长期我们都死了,

没有短期哪来的长期呢?

另外,

我们前面讲了语理分析,科学分析,

还有第三个风险分析。

这些报告中并没有真正的风险分析,

只是将他原来的观点,

换个角度重新强调了一遍。

主要的原因是立场转换太快,

外界怎么看似乎都以为他是对的,

所以根本不需要风险分析,

这违背了金融投资最根本的原理,

风险管理这一条。

完全看对做多的可能性只在理论上存在,

所以必须要有风险分析,

要善于打败仗。

结论是,

所谓新周期是一个非常不靠谱的短线概念炒炸,

跟史诗,教科书没有半点关系。

总的说来,

这种针对研究本身的分析非常有趣,

对于投资者教育也很有意义,

甚至可以用来识人。

我们后面还有更多的实战案例,

跟大家一起分享。

引用出处:

《新常态新周期新牛市—方正宏观周报》,2017年3月5日

《新周期:步入“经济L型”的下半程—方正宏观周报》,2017年3月26日

《新周期—2017年春季宏观展望》,2017年3月28日

《穿越短周期调整的颠簸—高频研判之三十九》,2017年4月22日

《经济二次探底,监管维稳市场—方正宏观周报》,2017年5月30日

《全球经济走强,中国二次探底,监管维稳市场—方正宏观周报》,2017年6月4日

《清静无为—2017年中期宏观展望》,2017年6月13日

《经济稳中趋缓,从再通胀到再通缩—高频研判之四十八》,2017年6月23日

《千锤百炼—方正宏观周报》,2017年7月16日

《为什么经济L型的韧性这么强?—高频研判之五十二》,2017年7月21日

《经济L型韧性强,新周期进行时—方正宏观周报》,2017年7月23日

《新周期认同度上升,经济空头被市场证伪—方正宏观周报》,2017年9月1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