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伊琍後悔中招過的育兒經,作為新媽媽你也要深思

一個寶寶在全家人的期待中出生了。我們就成了新晉爸媽,沒有經驗,對待新生兒總是顯得束手無策。一遇到情況就會著急忙慌,茫然不知所措,情急之下,大家習慣的去搜尋查找專家育兒方法、去尋求大眾經驗,然後照搬的用在自己孩子身上。

馬伊琍後悔中招過的育兒經,作為新媽媽你也要深思

可是,你要知道,孩子是我們的自己的孩子。雖然是第一次當媽,但是我們愛學習,愛探討。可是,專家的意見只可借鑑,大家的經驗也只能參考,切不可萬事都信育兒專家的,他們沒有養育、教育那麼多孩子,他們哪有那麼多經驗。一樣的,他們也在摸索,也在探討,也在研究,

我覺得,作為媽媽,對待我們自己每個獨一無二的孩子,不要直接複製他們的經驗 ,不要千篇一律的對待我們的孩子。

在我看來,其實很多育兒觀念不光沒用,而且還可能是錯誤的,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會傷害到孩子。

我家可樂從出生起,從來不去按照幾個小時喂一次奶、固定必須喂多少量、要不要按時把尿、多大必須補鈣、不要一哭就抱……她還那麼小,我一直堅持她餓了我就給吃的,哭了我就抱抱,困了我就讓她睡,這樣我也一直帶的挺順心順手的。

我之前也看過無數次比如之前從國外傳來並很受媽媽們追捧的:哭聲免疫法!,很多朋友告訴我,少抱一點,那樣會抱習慣的,她會只用哭聲來解決問題,會累死自己也會影響孩子的,我反正是沒聽,那樣太殘忍了,對孩子不公平,這樣做就不配做一位好媽媽,現在看來,我也幸好沒聽,可樂現在沒有用哭鬧來我這裡解決問題。

馬伊琍後悔中招過的育兒經,作為新媽媽你也要深思

相信很多媽媽都有看到之前明星馬伊琍曾在微博發文:提到有天晚上妹妹要和自己睡,並談起了自己的育兒經。她提到:“那時候的育兒理念多是從小訓練獨立啊延遲滿足啊挫折教育啊,現在看全是胡扯!分明越是滿足依賴感越是從嬰兒時期就得到充分情感回應的孩子,長大才會有安全感才真正獨立!”她有感而發:“當媽媽的只求隨孩子共同成長,感恩孩子們無私無畏地選我們當媽媽,信任我們,讓我們在他們身上犯錯,還一直那麼愛我們!”言語之間,母愛濃濃,溫馨十足。

是的,現在已有2個寶貝女兒的馬伊琍曾經就犯過一個育兒錯誤,至今後悔萬分。

她說的方法就是哭聲免疫訓練。

馬伊琍後悔中招過的育兒經,作為新媽媽你也要深思

馬伊琍後悔中招過的育兒經,作為新媽媽你也要深思

從馬伊琍的這篇長文中來看,很明顯她針對自己以前對大女兒的教育做了自檢,既清晰的看到了不足,也馬上身體力行的做了檢討,這也是身為媽媽所領悟來的親身經歷,分享給網友後,不少網友媽媽們也是在評論中對她的言論表示了支持,也紛紛表示了馬伊琍的轉變是很好的舉動。

我再來給大家科普一下關於這個——哭聲免疫法,提出這一理論名叫約翰·華生。他的家庭一直在踐行“行為主義嬰兒訓練法”,但第二代、第三代的孩子因為童年匱乏情感創傷嚴重,命運都很不幸。而他本人童年生活也悲慘,被脾氣暴躁的父親拋棄,受同學欺辱等,以至於對愛絕望。

哭聲免疫法在美國曾經風靡一時,影響了整整一代兒童。此法雖然效果很好,讓媽媽不要太省心,但卻使孩子們受到不小傷害,他們輕則有睡眠障礙,重則人格障礙甚至精神分裂。可怕的是此法曾經在國內網上瘋傳,現在還有很多寶媽並沒有意識問題的嚴重性。

馬伊琍後悔中招過的育兒經,作為新媽媽你也要深思

所以啊,媽媽們, 你要清楚的認識到,你的孩子是親生的,他是孩子,不是機器,孩子需要媽媽的關愛,需要媽媽給與 安全感,需要媽媽無條件的信任。寶寶的安全感一般最早來自發展早期對母親的信任。

比如:當孩子在感到餓、尿、 無聊、不舒服時他(她)就會開始大哭引起媽媽的注意,如果媽媽及時在這時出現,抱住他拍拍他(她)並安慰他(她),滿足他的需要。那麼你的孩子通過對媽媽的信任而獲得安全感。如果在孩子幼小的童年時期,父母能夠給與孩子足夠的愛,持續的、穩定的、表裡如一的、合理的愛,孩子就會體驗到足夠的安全感,並延伸出對與他人及世界的信任,並且感覺到自尊、自信以及對現實和未來的確定感和可控制感。

一個有安全感的孩子,他(她)是獨立的,自信的,內心豐盈的,而且是善良的。

希望我們用心的陪伴孩子,無條件的愛孩子,讓孩子在愛中長大,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