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為何有不合傳統的城門?

元大都為何有不合傳統的城門?

明代的《北京宮城圖》

十三世紀下半期,北京的大地上出現一座嶄新的城市——大都城。它是元世祖忽必烈在1267年捨棄了殘破不堪的金中都城,而以中都城東北郊外的瓊華島為中心,重新規劃修建的,前後歷時十八年才完工。該城的主要設計者是劉秉忠,他的設計是參考了《周禮‧考工記》,例如把太廟安排在宮城東面,社(土神)稷(穀神)壇安排在西面,商業區在皇宮北面等。同時,他又考慮實際地理環境的需要,作出調整,絕非墨守繩規。

元大都為何有不合傳統的城門?

元世祖忽必烈像

外城周長六十華里,南北略長,呈長方形。除北面二門外,東、西、南三面各有三座城門,共十一座城門,分別為北面的安貞、健德二門,東、西、南三面各有三座城門,即東面有光熙門、崇仁門、齊化門,南面有文明門、麗正門、順承門,西面有肅清門、和義門、平則門,共十一座城門。中國傳統的城池建築一般採取中軸對稱的佈局,因此,元大都城的城門應是八門、十二門或十門才符合傳統規制。

元大都為何有不合傳統的城門?

元大都平面圖

劉秉忠十一座城門的設計,或許是從奇偶相配來著想,也或許是大都城內北部比較空曠,用不著開三座城門。然而這些都是猜測,不見於正史記載。在民間傳說中,這樣的城門佈局,竟被附會成哪吒的化身。傳說認為南三門是哪吒的三個頭,東西六門為六臂,北二門為哪吒腳踏的風火二輪。因而大都城在民間被稱作“三頭六臂哪吒城”。

皇城位於城中南部,而大內宮城(皇帝生活的地方)在皇城南部,中間是碧波盪漾的太液池。大都城內規劃整齊,井然有序,南北或東西相對的城門之間,都有寬廣平直的大道相通,街道分佈的形式是棋盤形,大都的中心點在積水潭東北岸的“中心之臺”,臺旁築“中心閣”。

元大都為何有不合傳統的城門?

雙鳳麒麟紋石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