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定增到回购,市场博弈的变量,是轮回,还是新格局

从定增到回购,市场博弈的变量,是轮回,还是新格局

我国股市的历史里,似乎有谈IPO色变的传统。每逢股市走熊,IPO成为众矢之的,在市场与舆论双重压制下,暂停lPO变成了民意测试。股市初期,由于流动性有限,超量的新股供应,的确为市场不可承受之重。这一点,在股权分置改革前,表现最为明显。股改前,我们的股市由政策主导,非市场化特征导致交易不活跃,lPO往往左右市场起伏。2012一2013年是重要年份,这二年我们的市场实现了全流通,标志着股市初步完成了市场化。巧合的是,市场也在这个阶段完成了寻底。这是非常有意义的现象,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个市场化的我国股市,它的真实起点在2000点水平。在这个时候,对应的上市公司数量约2500左右。

一个市场化的股市,应该多少上市公司适宜,这恐怕谁都无法说清。不过和同期美国3800家比较,我们当时2500家上市公司不为多,而美国这时期上市公司公司数量是最低时期,美国1997年时的上市公司数量为7459家。2012一2014年,虽然股市指数不好,但实际中小创赚钱效应不错,即赚钱不赚指数效应强。还有一点,那时经济正在降速,尤其是周期性行业,由拋物线的顶点开始下滑,但是,社会上流动性却是很充裕,不缺钱,银行理财方兴未艾,到处是钱寻钱,以致众多投机炒作事件风起云涌。

现在回想起来,2012一2014年是个特殊的时期。股市实现全流通,步入市场化阶段,指数低迷,但中小创却有一定赚钱效应,社会上资金的流动性丰富。在这样这个时期,2014年开始把流动性导入股市,以估值相对低的盆子来装超发的货币之水,无疑是正确的决策。

从定增到回购,市场博弈的变量,是轮回,还是新格局

所以,2014年之后的IPO,即便节奏加快了,其实对市场影响并不大。20Ⅰ5一2017年ⅠPO高峰期,年均发行300家,年融资额也不超过2000亿元。2000亿左右的融资额,对一个日均交易额3000亿左右的市场来讲,形成不了太大的抽血压力,相反还可为市场注入一些活力。这个时期,真正影响市场的是定增再融资这个东西,它一下子改变了股市的供求市场格局。

粗略统计下,2014一2017年上市公司定增再融资超过了5万亿,而同期IPO不超过5000亿。参与定增的主力为各类型的基金,而他们原本是二级市场买股的主力,这些基金参与定增的目的就是获得资本溢价。他们的定增股,一旦解禁,只要有盈利,减持起来绝对彻底凶猛。对二级市场,5万亿的输血变成了5万亿的抽血,实际就构筑了10万亿的压力,这对市场的影响可想而知。相对来说,IPO的几千亿,体量小,原始股东减持限制也多,而多数大股东,主要还是致力于依托资本市场做大企业,与参与定增的机构,在减持动力也有区别的。

所以,以我们lPO发行节奏,结合我们的经济体量,lPO融资其实早已不是个问题。相反,保持它的节奏,逐步降低新股估值,以时间换空间,或许困绕我们市场的高溢价发行会被市场本身所解决。只是,突然的宽松再融资定增,一下子扰乱了市场。无节制的再融资,意味着市场主导的融资让位,也正是由此,我们正常的股市市场化,向后退了一大步,这是很可惜的。好在监管层后来意识到了再融资问题,2018年马上定增降至冰点,算是堵住了这个市场出血点。

5万亿的定增压力,大约处在上证的3200一3500点的区域,所以未来要通过这个区域,在这个区域必有长期的震荡消化。除此之外,除非再有新的积极变量因素。

从定增到回购,市场博弈的变量,是轮回,还是新格局

当前,市场吹起了回购风。那么,回购会成为这个变量因素吗?

相对再融资抽血,股市回购相于为市场输血,同时,它的的正面导向也是毫无疑问的:通过回购,对上市公司股价是一个支撑;以最明确实用的方式向市场传递公司股价被低估的信号;有钱去回购,彰显公司的内在实力和底气;通过回购,通过注销注册资本的方式,公司市盈率提升,真正的改善和提高财务水平。世界上由回购作为因素之一而驱动走牛的市场,美股应该算是典范之一。自次贷危机以来,美股演绎了十年牛市,这个十年牛市有很多因素促成,而回购在这些因素里应该说是关键因素。根据统计数据,美股自次贷危机以来,美股公司回购金额超过4万亿美元,占他们公司净利润总额50%以上。

尽管如此,通过回购实现市场反转,至少短期内还是不现实的,主要体现在:一是目前市场最赚钱的为周期性行业,他们有回购的资金实力,但这些公司以国企为主,回购动力不足。二是回购动力较强的主要集中在民营上市公司,但它们多数处于竞争充分行业,在当前经济调整转型期,资金实力有限,因而回购力有限。三是2015一一2017年的巨量定增,集中未来三年解禁,要越过这个区域,要匹配天量回购,短期显然是不现实的。

虽然短期不能改变市场,但从长期的角度,如果回购今后成为驱动股票走强的主力因素,而不是依靠高送转这种财务概念游戏,我们的市场未尝不能复制美股道路。

从定增到回购,可以说市场的倒逼,是博弈下出现的变量,至于是轮回还是新格局,既取决于我们的监管,也取决于我们市场交易的趋向。如果本此回购仅仅是权宜之计,仅仅是想稳定市场,政治意义大于市场意义,一旦危机过后,又是高送转之风主导,回购退潮,市场大概率又是一场轮回。如果相反,以本次市场调整为契机,回购成为主流趋势,市场融资不沦为圈钱游戏,而是通过市场而非政策的配置,将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到改善经营上,我们的市场,将大概率进入新格局,而眼下只是一个起点。

从定增到回购,市场博弈的变量,是轮回,还是新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