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溫的心態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在為以後接管大權做準備!

大家好,我是頭條作者小悅娛樂視頻,今天小編帶大家來說一說東晉苻堅和桓溫的故事!苻堅最大的困惑就是苻廋為什麼要叛變,苻廋倒是很配合地說出了自己的心路歷程,原來他是怕被牽連,這才鋌而走險,是個十足的可憐人。但犯下這等大錯,終究不能被原諒,苻堅含淚下令讓苻廋自殺,但赦免了他的七個兒子,並由長子繼承了魏公的爵位,其他六子都封縣級公爵,過繼給了苻生和苻生其他沒有兒子的弟弟,權作安撫了。苟太后對此表示不滿,問苻堅:“苻廋和苻雙同時叛變,卻不給苻雙留下根苗,那是為什麼?”考慮到苻雙是苻堅的親弟弟,苟太后有此問也就不足為奇了。

桓溫的心態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在為以後接管大權做準備!

苻堅深表遺憾,動容地說道:“高祖有立國之功,不可以沒有後代,至於苻雙,既不管母親的親情,又不顧國家的大義,天下大法絕不會為這樣的人徇私。”作為母親,有這麼耿直的兒子,苟太后難免會傷感,甚至多少有些可憐的意味,但作為國家的一員,有這樣善惡分明的君主,她無疑是幸運、幸福的。雖然成功平定了四公的叛亂也不算是什麼光榮的事,畢竟國內出現叛亂,再怎麼說也都是國家的災難,但相比平定失敗,成功總是好的。苻堅也確實並沒有沉浸在這種虛假的歡樂之中,處理完了善後事宜,還要繼續為國家的繁榮穩定盡心盡力。

桓溫的心態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在為以後接管大權做準備!

東晉最高指揮官桓溫也為了國家付出不少心血,只是他的努力總是有太多侷限,比如皇帝的無能,比如同僚的猜忌,所以他終究難以實現大的突破,與前秦君臣的作為不可同日而語。但這絲毫不影響桓溫的上進之心,尤其在得知慕容恪的死訊之後,北伐的激情再度點燃。前秦的內亂因為持續時間很短,而且平息之後的善後工作做得十分到位,讓鄰國絲毫找不到半點破綻和可趁之機,但前燕隨著慕容恪的離世,內政外交都陷入危局,顯然對桓溫造成了不小的刺激。

桓溫的心態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在為以後接管大權做準備!

369年3月,桓溫寫信邀請徐兗二州督導官郗愔、江州督導官桓衝、以及豫州督導官袁真等人,約定同時出軍,聯合討伐前燕。郗愔收到來信,也是非常興奮,很痛快地表示支持,但他的回信被兒子郗超截獲了。郗超是桓溫的軍事參議官,桓溫日常信件多半先經由他的手,他擔心父親的實力招來桓溫的嫉恨,於是把父親的信撕碎,然後用模仿父親的語氣重寫了一封,信中坦承自己沒有將帥之才,對軍隊的事無法承擔,而且年老多病,請求調任一個閒散官職,並建議桓溫接管自己的部眾。

桓溫的心態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在為以後接管大權做準備!

桓溫看到信後倒感古怪,好端端地為何要請辭?但君子有成人之美,只得下令擢升郗愔為冠軍將軍、會稽郡長,然後他則兼任徐兗二州督導官。郗愔接到任命書,比桓溫看到回信還要驚異,但郗超很快寫信解釋了其中的原委,郗愔唯有苦笑而已,他這個兒子也太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桓沖和袁真並沒有這麼思緒萬千的兒子,他們全都整裝待發,於4月1日,正式在駐地起兵,桓溫則率步騎兵五萬人從姑孰出發,與兩隊人馬會合,拉開了第三次北伐的大幕。

桓溫的心態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在為以後接管大權做準備!

與兩次不同的是,桓溫的心態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之前都是滿心的期望恢復中原,建功立業,光宗耀祖,然而這一次卻更多的只是出於戰略考慮,是為了提升在東晉國內的威望,為之後接掌大權做準備。心態的變化往往是細微的,帶來行為上的影響卻是深遠的,桓溫不知道就是他這點不純粹的思想,使他最終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落得個不倫不類的下場。

桓溫的心態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在為以後接管大權做準備!

正是過於糾結忠奸的定位,雖在內心深處執著於忠臣良將,可現實又使他一點點地向奸臣靠攏,所以他既成不了人人稱頌的忠臣,也辦不到奸臣做起來遊刃有餘的齷齪事。今天小編的故事就先講到這裡吧,最後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認為苻堅是個怎麼樣的人?歡迎留言,喜歡本文的話,給小編點個贊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