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篇經典,翩翩《詩經》——154國風·豳風·七月

篇篇經典,翩翩《詩經》

不學詩,無以言

篇篇經典,翩翩《詩經》——154國風·豳風·七月

《詩經》

和我一起朗聲而讀

篇篇經典,翩翩《詩經》——154國風·豳風·七月

1

篇篇經典,翩翩《詩經》——154國風·豳風·七月

國風·豳風·七月

七月大火星偏向西,

九月分派做冬衣。

十一月冷風呼呼颳起,

十二月早已是凜冽冬日。

沒有外衣沒有短褂,

如何熬過這歲末冬季。

正月裡修好耒耜,

二月裡下田耕地。

老婆孩子也一起去,

把飯送到那向陽的田地。

田官也發自內心由衷歡喜。

七月大火星偏向西,

九月分派做冬衣。

春天太陽送來溫暖,

黃鶯也婉轉鳴啼。

姑娘們著深筐,

沿著小路走去,

去採摘那柔嫩的桑枝。

春日遲遲白天漸漸拉長身姿,

採白蒿的姑娘挨挨擠擠。

女孩子心裡掠過一絲悲傷,

嫁給那公子可要遠離父母兄弟。

七月大火星偏向西,

八月收割蘆荻和葦子。

養蠶的季節修整桑樹,

用那圓孔斧方孔斨,

砍去那高高的枝條,

拉低那柔嫩的桑枝。

七月伯勞鳥鳴叫,

八月人們開始紡織。

染出布有黑有黃,

我的紅布鮮亮無比,

用它來做衣裳獻給公子。

四月葽草秀穗,

五月奏響蟬鳴。

八月迎來收穫,

十月落葉飄零。

十一月獵貉,

再獵那毛茸茸的狐狸,

給公子做一身裘皮大衣。

十二月齊來聚會,

既是狩獵又是演練武藝,

打來小獸自己享用,

大的獵物獻到國公那裡去。

五月螽斯蹦跳,

六月蟈蟈振翅,

七月遊於四野,

八月棲息屋宇,

九月躲進戶內,

十月裡蟋蟀在我的床下唱起婉轉歌曲。

把牆縫堵起來把老鼠燻跑,

把北窗塞緊把房門用泥巴糊好。

嘆一聲我的妻兒啊,

新的一年就要來到,

我們就在這間屋裡辭別舊日。

六月吃著郁李和野葡萄,

七月煮著葵菜和豆角,

八月打棗,

十月收稻,

釀出春酒,

祈福長壽永好。

七月還能吃瓜,

八月把葫蘆摘下,

九月地裡拾麻,

採來苦菜砍臭椿做柴,

養活我們這些農夫祈願安好。

九月築好打穀場,

十月糧食進穀倉。

黍子稷子陸續成熟,

禾麻豆麥依次入倉。

嘆一聲我們這些農夫啊,

莊稼已經收穫,

還要把公事來忙。

白天割來茅草,

晚上搓成繩索。

趕快修好屋頂,

即將迎來播種百穀春種大忙。

十二月鑿冰嗵嗵,

正月送進冰窖。

二月取食祭祀,

獻祭韭菜羔羊。

九月寒露成霜,

十月打掃曬場。

兩樽美酒歡宴,

宰殺美味羔羊。

登上公家廳堂,

舉起酒杯歡暢,

齊聲祝萬壽無疆。

2

篇篇經典,翩翩《詩經》——154國風·豳風·七月

篇篇經典,翩翩《詩經》——154國風·豳風·七月

篇篇經典,翩翩《詩經》——154國風·豳風·七月

篇篇經典,翩翩《詩經》——154國風·豳風·七月

篇篇經典,翩翩《詩經》——154國風·豳風·七月

篇篇經典,翩翩《詩經》——154國風·豳風·七月

篇篇經典,翩翩《詩經》——154國風·豳風·七月

篇篇經典,翩翩《詩經》——154國風·豳風·七月

篇篇經典,翩翩《詩經》——154國風·豳風·七月

篇篇經典,翩翩《詩經》——154國風·豳風·七月

《七月》——一幅西周社會生活的風情畫

這是國風中最長的一首詩,也是國風中最特立獨行的一首詩,更是一幅西周社會生活的風情畫。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

需要說明的是,《七月》這首詩中有兩種曆法交織著:七月、九月等等說到某月的都是指夏曆,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陰曆、農曆,而“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則用的是周曆,相當於夏曆的十一月、十二月、正月、二月。

西漢戴德編的《大戴禮記》中有一篇《夏小正》,記載了夏朝的歷法和生活狀況。例如,正月是這樣寫的:“啟蟄。雁北鄉。雉震呴。魚陟負冰。……初昏參中。斗柄縣在下……”春天來了,蟄伏了一冬的蟲子甦醒了,大雁向北返回故鄉,雉雞也在鳴唱了,魚兒在剛剛解凍的河裡歡快地遊動著……文字中甚至連當時星象也做了細緻的描畫。每個月都有這樣簡約的話語,記錄自然,指導勞作。農耕的中國就是這樣,沿著夏時所制定的歷法一點點深耕屬於中國人獨有的不老文明。

在我看來,“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是起興的語句,實際上整首詩是從周曆的正月,也就是“一之日”開始寫起的,用八章的篇幅描寫了一整年的農耕生活。

冬日對於農耕的中國來說是最難熬的,“無衣無褐,何以卒歲”,自古及今年關難過。但當“啟蟄、雁北鄉、雉震呴”等等物候呈現的時候,大地甦醒了,人們也扛起耒耜耕耘田園。“至喜”的絕不僅僅是“田畯”,而是包括所有大地的子民。

《七月》用兩章的篇幅來描寫春天,“春日載陽”、“蠶月條桑”,採桑養蠶的姑娘,懷春遠嫁的少女,辛勤紡織的農婦,“殆及公子同歸”、“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文明是從遮羞開始的,《七月》裡的採桑紡織擺在最突出的位置上,也正解釋了“衣食住行”排列順序的由來。

以下的篇章按月起興,逐次展現著一年之中的重要生活場景,比如狩獵的場面,比如草蟲和人類的休慼與共,再比如天然的食物,那些大自然給予人類的恩賜,“四月秀葽”、“五月斯螽動股”、“六月食鬱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而九月是收穫的季節,“九月築場圃,十月納禾稼”,穀物入倉,蓋好新房,迎接漫漫冬日,期待春耕大忙。

古老的日子和今天的歲月一樣年輕,寒暑易節,人類在生生不息的繁衍之中享受著天地自然。詩的最後一章是人類對於天地的感恩,“獻羔祭韭”、“曰殺羔羊”。那“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不是對君主、王公的阿諛,而是對天地的由衷禮讚。

後人幾乎所有的解讀都讀出了詩中的階級壓迫、剝削,但在我看來,詩篇的主旨只是如實地呈現當時的社會生活,詩的基調也是平和的、自然的,詩人的情緒跟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歡快著或寂寥著,也正因此而忠實地呈現了西周時期農事節令的廣闊生活畫面,兩三千年之後仍然鮮活。

細讀《七月》,能讀出一種幸福來,我們和三千年前的祖輩一樣,守著同樣的日月,經歷著同樣的春夏秋冬。

國學|傳統|文化|課堂|

篇篇經典,翩翩《詩經》——154國風·豳風·七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