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內容變現仍是"痛點",下半場應當怎麼玩?

小陽的漂流記


這個時代,變現都不容易。公眾號做到一定的量級,一般都會通過品牌投放變現。從品牌投放者的角度來看,他們選擇的渠道一定是經過篩選後留下的優質渠道。以新媒體的金主為例,他們選擇渠道時會考慮粉絲的數量級、粉絲活躍程度、粉絲區域、粉絲年齡階層等。以上條件要求達不到品牌的需求,公眾號就不會被選擇,那麼公眾號變現就變得困難,但是運營成本一直在,只有投入沒有收入,入不敷出的狀態最終可能讓公眾號難以繼續生存。

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從行業大方向來看,隨著現今短視頻的逐步興起,人們除了知識消費外,視頻性的娛樂殺時間模式正在逐步成為主導,隨之而來的便是整個內容創業行業的天花板驟降。

由此來看,大部分內容創業者的日子並不好過。

但不能變現的項目永遠都是失敗的項目,“無利不起早”的時代裡,傳統內容創業者的本質就是通過這種方式企圖實現財富的積累,從內容生產自身價值,比如藍鯨與界面的整合,公關加媒體的路子,算是深入介入商業活動本身,通過藍鯨記者工作平臺與自媒體門戶的底層建設,整合資源進行公關解決方案開發,這中間從收集信息到完成產出,從一開始就進行了商業化運作。

一方面講,媒體,自古以來人們就希望它是一個能夠提供資訊價值、瞭解真實世界的窗口,但媒體若是和公關業務並蒂開花,這種模式是市場所看好的。

從另一方面講,在這個內容創業的黃金時代,媒體的基本盈利模式便在於此,單純的投入沒有產出的事業永遠不能被稱之為一項好事業,所以內容生產者更是需要跳出內容做商業,滿足市場需求,這也是生存所需,無可厚非。

跳出內容做商業,下一步的內容基準方向點或許就在於此,如創投媒體36氪,跳出媒體做投融資平臺從而大獲成功,從內容行業跳出去切準細分領域,利用好自身行業天然的訊息便捷優勢,把控市場行情,在渠道的基礎上添磚加瓦,或許未嘗不是另外一種好的模式。

總體而言,內容行業的生存發展與行業基本原則並不違背,市場化新媒體的本來功能之一,仍然是傳播新聞資訊,充當世界的展現窗口。真實客觀公正,這是不可背離的基本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