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首届春晚,李谷一创下一个记录,之后的春晚再也没有超过!

春晚和小编的年龄一样大,都是出生于1983年。可以说是春晚陪小编走过了三十几个年头;也可以说小编成长在春晚营造的和谐环境之下。其实每年小编都很盼望春晚,无论别人对她如何评价,小编都觉得每年的春晚都不错。起码她的身上倾注了许多文艺工作者的一番苦心。

春晚还有另一种含义:可以说她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也可以说她引领了每一年的潮流和时尚。总之,40年来,春晚与我们的文化进步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

1983年首届春晚,李谷一创下一个记录,之后的春晚再也没有超过!

不过近年来,春晚对人们的吸引力没有那么大了。至于原因是什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的“审美疲劳”,对审美的要求提高了,但是创新有很难,所以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相反,人们对当年第一次春晚却多有留恋和怀念。在每年的“我最喜爱的历届春晚”观众投票评选中,1983年首届春晚的得票都是最高的。

1983年首届春晚,李谷一创下一个记录,之后的春晚再也没有超过!

不管后来的春晚,舞台装潢多么华丽、明星多么耀眼、节目多么的五花八门,而最受观众喜爱的还是首届春晚。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第一节春晚从头到尾都是故事,她的诞生可以说非常的不容易,历尽了种种波折才展现在了观众面前。

1982年底,是改革开放的第四个年头。虽然时间不长,但是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个时候,精神需求就显得重要了起来。谁最适合最应该担起这个担子呢?当然是电视台。

1983年首届春晚,李谷一创下一个记录,之后的春晚再也没有超过!

于是中央电视台决定办一场联欢晚会,在大年三十晚上播出,让老百姓在有吃有喝的同时还能有节目来欣赏,这样岂不更欢乐!这个想法一提出得到了上层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且作出指示:要搞就要搞好!

然而,办春晚毕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没有经验啊!谁来担任导演呢?当时的央视台长王枫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文艺部的导演黄一鹤。黄一鹤什么态度呢?早就憋着一股子劲儿呢!为什么呢?这个也与时代背景有关。那个时候虽说已经改革开放了,但是人们的思想上依然很封闭。作为文艺工作者,也有许多的限制,始终没办法放开,满身的艺术才华得不到施展。一听到要办联欢会,你想黄一鹤能不高兴吗?

1983年首届春晚,李谷一创下一个记录,之后的春晚再也没有超过!

黄一鹤

就在这种情况下,黄一鹤导演了首届春节晚会。接到任务之后,他就决定要办一台中国从未有过的晚会!他都有哪些大胆的创新呢?还真不少,咱们来说几个:

第一、观众点播。可能有人还记得,早些年的时候“点歌台”这个词很火。谁要是想给谁送个祝福、表达爱情、表达友谊啥的,可以到电视台为他点播一首歌曲。这种方式一时间很流行,尤其是地方电视台,光点歌台这一项,就会带来不少收入。可您知道这个“点播”的方式是谁首创的吗?就是首届春晚的导演黄一鹤。

1983年首届春晚,李谷一创下一个记录,之后的春晚再也没有超过!

在1983年春晚上,为了增强与观众的互动,黄导演就用了“观众点播”这一手。现场开通了四部热线电话,不停地接听观众的来电。您想看什么节目,都可以打电话要求点播,最后统计出哪个节目点播最多,晚会马上安排这个节目。高级吧?

可能有人会说,这有什么高级的?每年不都有观众互动吗?什么“扫一扫”、“摇一摇”、微信、短信等留言等等。可是那时在30多年前啊!哪有这么多互动项目?一般来说,电视上播出的节目都是“录播”,就是事先录制好的,通过领导审核之后再播出。这就无法与观众形成互动了。

1983年首届春晚,李谷一创下一个记录,之后的春晚再也没有超过!

说到这,就该说第二个创新了:现场直播。为了与全国的观众形成互动,最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改“录播”为“现场直播”,这是首届春晚的第二项创新发明。这种想法搁现在当然很平常,但是在当时那个人们思想还不是很开放的年代提出,却是个很大胆的想法。因为直播不允许出任何错误,如果谁不小心“秃噜”嘴说错了话,一旦上升到zhengzhi高度,不光导演,会牵涉到许多人的,包括台领导。当黄导演想台长请示的时候,没想到台长爽快地说:“可以,放手做吧!”台长的同意很重要,如果没有一个思想超前的台长,就没有现场直播的问世。

1983年首届春晚,李谷一创下一个记录,之后的春晚再也没有超过!

现场直播定下了,又面临着一个问题:谁来当主持人?因为当时没有“主持人”这一说,叫啥呢?“报幕员”。没有那么多废话,直接站到台上向大家说:“接下来请欣赏#####”,就完了。显然,这种报幕员不当然适合现场直播。那让谁来当主持人呢?这又要说起黄导演的第三个创新了:相声演员客串主持人。

1983年首届春晚,李谷一创下一个记录,之后的春晚再也没有超过!

相声演员不光嘴皮子溜,还风趣幽默,岂不是最好的人选?当时黄导演就想到了两个人:姜昆和马季。这俩人是当时相声界的红人,影响力很大,也有很高的相声天赋,深受观众喜爱。可是,对于让他俩客串主持人这个想法,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反对意见说:相声演员格调不高,容易将晚会流于庸俗。结果还是台长亲自拍板,定下了。

其实,事后不得不说,首届春晚的巨大成功,姜昆和马季是功不可没的。他们俩在主持人和演员之间来回串场、插科打诨,使晚会现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

1983年首届春晚,李谷一创下一个记录,之后的春晚再也没有超过!

除了以上三个创新之外,首届春晚还创出了一项纪录,至今都没有能被打破。什么呢?李谷一。著名的歌唱家李谷一在首届春晚上唱了几首歌呢?七首!一个人唱七首歌,在之后的历年的春节晚会上,再也没有出现过。可见当时李谷一是多么受观众的喜爱!

1983年首届春晚,李谷一创下一个记录,之后的春晚再也没有超过!

李谷一不单创出了这个记录,还完成了一个历史性的思想突破。怎么回事呢?就在她唱第六首歌曲的时候,晚会已经接近尾声。可是场外的观众还处在亢奋阶段,热线电话响个不停,纷纷要求李谷一再唱一首。唱什么呢?《乡恋》。这首歌估计咱们年轻人很少听到,但在当时可是最为流行的一首歌。只是,这首歌可不能随便唱!

1983年首届春晚,李谷一创下一个记录,之后的春晚再也没有超过!

什么?唱一首歌有啥了不起?为什么不能随便唱?是李谷一不会唱吗?当然不是,李谷一唱的最棒!因为这首歌在当时被列为“禁歌”,不能唱!李谷一就是因为演唱这首歌,引来了当时学术界的强烈批判。

到底是什么歌,这么严重呢?《乡恋》这首歌运用了大量的“气声唱法”,加上探戈舞曲节奏和略带伤感的情绪演唱,在当时被扣上了“靡靡之音”、“资产阶级腐化堕落”等等一连串帽子,因此一度被列为禁歌。

1983年首届春晚,李谷一创下一个记录,之后的春晚再也没有超过!

可现在,观众在这个节骨眼上,强烈提出要唱这首歌,怎么办呢?唱吧,万一惹出事来谁也担当不起;不唱吧,又失信于观众,也不是小事。左右为难,而且晚会快要结束了,允许思考的时间不多。最后还是上级领导一咬牙一拍板,唱!《乡恋》就这样解禁了。

歌曲《乡恋》在首次春晚上亮相,被誉为中国流行歌曲的开山之作。李谷一演唱《乡恋》不仅标志着思想的解放,也代表着时代的巨大进步。同时,李谷一连同她后来的《难忘今宵》与春晚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就是1983年首届春晚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1983年首届春晚,李谷一创下一个记录,之后的春晚再也没有超过!

当然,首届春晚播出的时候,我们很多人都还小甚至没有出生呢,没有看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历史的形式去了解。知道了历史的背景,我们才会更深刻地体会到一个历史事件的真正意义!不是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