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四年王阳明身陷逆境,为什么还要讲知行合一呢?

《年谱》载正德四年(1509),时阳明三十八岁,在贵阳书院论“知行合一”。

《年谱》说,席书提督贵州学政,问阳明朱陆同异之辨,当时阳明不回答朱陆同异的问题,而告以体悟到的知行合一的理论,席书似信非信。

第二天又来,阳明又以五经诸子论证知行本体,席书渐有省悟。

如此反复多次,席书终于“豁然大悟”说:“今天才听到真正的圣人之学!朱陆同异,各有得失,那是无须辨析的,求之于自性本会自明的。”

于是,他修葺书院,亲自率领贵阳的学生,以师礼事阳明。

正德四年王阳明身陷逆境,为什么还要讲知行合一呢?

阳明此时身陷逆境,为什么要讲知行合一呢?这是很值得研究的。

这是阳明对当世学术流弊深切反思的结果。

所谓当世学术流弊,并不是如有的学者所指的那样,是居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在体系上存在矛盾,也不是指程朱理学本身的不完善。体系上的矛盾,古今学术思想往往在所难免,至于不完善,可以说没有哪一个理论体系是完善的。学术体系上的矛盾,可以由后学加以克服,不完善也可以由后学加以完善。古今学术的发展,从来就是如此。

所谓当世学术的流弊,首先是指程朱理学的日渐虚伪化,这是一种学术处于统治思想地位为时既久所必然要发生且不可避免的。

摘自孙婧、张祥浩《王阳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