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我也成了1000萬個“債主”之一

作者 | Arthur Chen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簡介:心理圈稀有性別男顏值高諮詢師,長相年輕、內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銘:惜時惜人。諮詢小時數:2000小時,研究方向:職場心理、婚戀兩性、身心疾病、朋輩心理輔導。近期關注:要事第一、正念減壓、網絡時代人際溝通。

編輯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助理 企鵝

1

休息下來,刷朋友圈看到許久不聯繫的老同學坤妮發的一條:

我的押金看來是要不回來了……

配圖是她登記退款賬號的排名圖,大概排在800多萬名。

其實,2個月前,我就點擊過ofo押金退款了,然後就沒有關注過進度。抱著一份好奇,我又打開了許久沒有打開的ofo軟件,找到押金退回的一頁,果然還沒退,還要求我做也做個登記。於是,我麻溜地把姓名、賬號輸入,然後就跳出一張和坤妮截圖一模一樣的頁面。

唯一的區別是,我的排名已經是900多萬開頭,這才過了5分鐘。

到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有超過1000萬人做了登記。


終於,我也成了1000萬個“債主”之一

今年以來,國際國內經濟形勢風雲變幻,很多中小企業不景氣,股市等金融市場震盪,P2P一個個“爆”,許多前幾年“膽子大”的人紛紛成了叫苦不迭的“債主”。

雖然說“投資需謹慎”,成為“債主”多少還是自己“不夠謹慎”,但是當身邊有人真的變成苦大仇深的“債主”,蒙受損失,我卻不忍“指責”他們之過,因為這主要不是他們的原因造成的。

當歷史關鍵節點來臨,大勢滾滾之下,看似強大的巨人也只能被裹挾而去,不得不服從命運的戲弄,而虛弱無力的個人就更如螻蟻一般,任憑如何掙扎,也只是徒勞地撲騰,大的走向根本不是自己能夠左右的。

當然,那時我根本不會想到,像我這樣“保守型”的投資風格,也會和這1000多萬人一起,在年終之際成為這輪大風暴中的一名新“債主”。

2

用“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形容今年陸續從高點墜下的各類企業,大概是最合適不過的了。其中,ofo是最讓我感到惋惜的。

說起來,在ofo還沒有“起高樓”的時候,我就是他的客戶了。

那是2015年的某一天。

那時我在上海的一所著名學府上一個課程,課程時間都在週末。偌大的校園,靠徒步行走自然費時費力,可是我又不是每天要到學校的師生,專門配一部腳踏車也沒有必要。

就在這個時候,我在校園裡看到一輛輛“小黃車”。

這種車用校園身份證就能註冊,也不用押金,每次騎車費用是0.1元,如果騎到校園外,也就1元。正好符合我的“需求”,所以我就註冊成了他的客戶,按現在的說法算是第一批“種子用戶”吧。

我曾問過負責在學校管理這些“小黃車”的代理人,怎麼想到做這樣的事情。

他們告訴我,是看到學校的老師和學生每天都要在學校各棟樓穿梭,以往就是自己買一部自行車,往往一停就停下來大半天,挺低效的,就想著怎麼激活這些自行車,讓大家能“共享”起來。

我心想這真是個好主意。我念大學的時候就曾想過這個問題,現在終於有人出面改善。學校的自行車就放在那裡挺浪費的,這樣的“共享”模式確實高效很多,而且還不用擔心自己買自行車會丟失的問題。說實話,誰在大學時代,沒有丟過一輛自行車的歷史呢!

那個時候,還沒有看到摩拜,更沒有其他單車。

我是發自內心為創立這樣“共享”模式的創業者鼓掌的。所以哪怕我已經不需要使用這樣的校園“短駁”服務,我還是繼續保留了這個賬號。直到後來需要押金的時候,我又把押金給交了,也算是給這個創業團隊“鼓勁加油”。

因此,即便這筆“押金”拿不回來了,我倒是沒有太多的“後悔”,更多是“惋惜”,為這樣的團隊、這樣比較“純粹”創業初心未得始終而惋惜。

3

其實,整個2016-2017年都是比較“魔幻”的2年。

各種“新鮮”事物噴湧而出,各種APP平臺紛紛冒出來。在大城市生活,在人頭攢動的地方,總能看到幾個年輕人在賣力宣傳自己的APP。你只要掏出手機,下載註冊,就贈送一個小禮品。

而街上共享單車也漸漸多了起來,從一開始的摩拜、ofo兩強,到五顏六色的車。


終於,我也成了1000萬個“債主”之一


各家使出渾身解數,吸引大家註冊自家的單車。

本來發端於解決偌大校園“短駁”的共享單車,成了在都市生活的人解決“最後一公里”的鑰匙,也成了互聯網資本深度搶佔的“市場”。

數量多的時候,管理部門都要出臺專門規定,要求加強管理,控制一下發展趨勢——不要一下子發展的這麼好。

共享單車也成為互聯網經濟時代的亮麗名片,拓展了海外市場,好像大有讓全世界的人都能騎上中國造的共享單車的氣勢。


終於,我也成了1000萬個“債主”之一


甚至有領導人“親自”騎車代言,成為“官宣”的健康交通和生活方式載體。

其實這種“看起來很好”的輝煌,已經埋下了今日危局的種子:

為了搶佔“市場”,那些本來並不需要單車服務的人也被各種“紅包”好處吸引,註冊了賬號。自然這些人也成了今日最“怨恨”的“債主”。

為了搶佔“市場”,很多並不需要投放的車輛,投放了,並不需要布點的路段,布點了。自然這些成本需要有人埋單。

只是人在“成功”的時候,往往也是容易衝昏頭腦的時候,是不會覺察也不願意看清的。因為那些“真相”都在提醒自己“成功”遠遠沒有實現。

4

那個時候,甚至有單車企業還找到了我,一個心理諮詢師,希望開展“合作”。

我一來是感到比較詫異,這個“心理”和“互聯網單車”怎麼“跨界”合作。二來也感到“受寵若驚”,全國知名的互聯網企業也能看得上我。

2017年,我剛剛從北京回到上海,冒著40度的酷暑,前往這家單車企業,談“合作”。

那個時候的互聯網單車企業,還是“很好”的。所以“領導”大概很忙,打了招呼,就派了一個低級別的經理與我對接。說“領導”其實也就是一個與我年紀相仿的30多歲青壯年,而那個“經理”更是比我年輕許多的“小朋友”。當然,年輕有年輕的激情,同樣也有年輕人共有的弱點,做事容易毛躁,不計後果。

我問了她兩個問題。

一是,對於“合作”有什麼打算。

二是,你們單車公司接下去有什麼打算。

這兩個問題並不是隨口一問。近一點,是想看看在他們心中對“合作”這件事有多少考慮,遠一點是想看看他們對自己在做的事情有多少考慮。這都決定了我能不能與他們“合作”。

而回答是:

希望我,作為心理諮詢師,同時也是互聯網心理活動品牌的設計人,給他們“設計”一下具有吸引力的活動,把“心理”、“單車”元素都放進去,而他們出的是“資源”。

一個很標準的互聯網公司的回答。

至於單車公司的打算,就更虛無縹緲,滿口都是一些永遠正確但是你又不知道他們到底想說什麼的話。

對這兩個回答,我並不滿意。

近一點,如果自己只是提供“資源”,別人提供“想法”,這是很不靠譜的事情,除非你有能力壟斷“資源”,否則有“想法”的人總能找到合適自己的“資源”。創業的人不能仗著自己“財大氣粗”,真正有價值的永遠不是目前手上的錢,而是你的“想法”。任何指望在你之外的人幫你出思路,都是靠不住的。

遠一點,關於遠期想法,一家企業能不能做得長久,關鍵還是自己要有前瞻性,有比較長遠的目標,所謂“風物長宜放眼量”,而且這些目標要能夠落地,不能在空中飄著。否則作為跟你“合作”的人,怎麼敢對你放心?要“合作”也只能是“短視”的,一次性的了。


終於,我也成了1000萬個“債主”之一

不過,即便如此,我也沒想著單車行業這麼快就會進入“危機”,還是比較認真地做了一番思量,提供了一些“想法”,在我的能力範圍內,把“單車”和“心理”做了整合。

我起的名字是“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騎行”。

理念是:

不管你怎麼想,人生就是要出發,你要自己設定目的地。

在需要的時候,你要變通騎行的路線,甚至最終的目的地。

人生的坐位坐的舒服不舒服,取決於你調整的位置高還是低。

人生的道路上,該加速要加速,該減慢要減慢,該拐彎要拐彎,該停車要停車。

騎行也是一路遇見各種樓宇、各種商鋪、遇見各種人、遇見各種事的過程。只要遇見,就有邂逅,就能擦出火花。

車和人,也就和這個環境、這個世界融合在一起了。

終於,我也成了1000萬個“債主”之一

我不知道這個設計理念及配套方案發給他們之後,有沒有被認真看過,反正後來也就不了了之了。

有一點能夠被肯定的是,他們大概是沒有接受我想表達的人生哲學和人車環境融合觀念。

我依然看到的是整個單車行業,一路高歌猛進的擴張,隨後如跳水一般,急轉直下地衰敗,沒有半點漫長騎行的淡定。

我依然沒有看到哪個單車公司,有認真考慮過除了玩金融之外,把自己的車以及數量龐大的用戶真正地“激活”起來。

遺憾的是,曾經挺有獨創性的ofo團隊也沒能破除這個的迷局,多少也是犯了“激進”、“缺乏真正創新”的錯誤。

5

然後,美國人就跟我們幹上了。

然後,街上不怎麼看到發傳單推廣APP的年輕人了,街上的單車顏色也愈來愈少。

一家又一家單車公司被變賣、被併購,“破產”屢屢成為新聞。

我前面就說過,在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個人要獨善其身是很難的事情。你能做的已經不是改變局勢,而是順應局勢,爭取在這樣的大環境中,依然生存下來。

只有活著,才有後面改變的可能。

ofo曾有機會與人合併,但是後面沒有做這樣的選擇。也曾有機會有大的財團注資,但是後面也沒有成功。

商業談判的秘辛到底如何,只有當事人知悉。對我們旁觀者來說,只能從今日的局面推斷過去的決策是否明智。

我看到的是,從要活下來、謀求後面改變這點來說,ofo好像沒有選擇符合這點的道路。


終於,我也成了1000萬個“債主”之一

我曾經和一個創業的朋友聊天,他跟我講了許多自己的“理想”,我就問了他一個問題:

你怎麼活下去?

他兩眼發紅,告訴我,我也不知道,只知道下個月的工資和房租還沒著落。

我跟他說:

你跟我不同,我做公益,我是可以不計成本的,因為我本身有可以養活我的工作,也不需要再養活別的員工。可你不同,辦企業,你得考慮成本,你要先養活自己,其次還要養活跟著你乾的員工。

企業可以不以賺錢為目標,但是也必須是賺錢的,至少必須是朝著實現盈利的方向努力。這點不僅是企業,包括公益組織在內,也是適用的。

虧本的生意永遠不會有持續性。有理想當然是很好的,但是活下去才能實現理想。

6

在馬雲馬化騰等人走向領獎臺,成為改革成果標誌人物的那天,我和1000多萬人也有了這個新的標籤。歷史的劇本總是寫的這麼具有喜劇色彩。


終於,我也成了1000萬個“債主”之一

ofo能不能救活?

我和1000多萬“債主”的押金能不能拿回來?

這兩個問題密切相關,很多人都很關注。

然而,我認為更重要的問題是:

我們曾經活躍的市場能否再度“生機蓬勃”、春色盎然?

與這個問題相比,我覺得押金和ofo能否繼續存在都是很小的問題。

而很顯然,很多人沒有想過為此做點什麼。

作為“債主”之一,我想說幾句:

我要求退還“押金”是合乎法律的,不管我曾經多麼欣賞ofo。這就是“市場”。

但是,我不會採用任何“激進”的方式。一哭二鬧三上吊、到別人家的公司鬧事這種方式,我不贊成。

這樣做,除了逼死幾個曾經意氣風發的創業者,又有什麼用處?逼死了他們,誰來想辦法解決問題?

我也勸告和我同樣屬於這1000萬人中的其他人,也不要採用任何“激進”的方式來處理問題。

在大風大浪的年代,多少船就此沉沒,誰都不知道自己乘坐的那艘船是否一定就是能到達彼岸。如果你會為成功而歡呼雀躍,也就要有接受失敗的心理準備和基本素養。

願賭就要服輸。

也想寫給“債戶”ofo和其他互聯網創業的失意者幾句:

我欣賞你們的創業和創新,雖然我使用單車服務數量遠遠不足我支付的押金,但是你們願意探索,並且曾經成功過,也是一種貢獻,很多時候精神的激勵遠大於也遠長於物質紅包的影響。

我也想提醒你們,使用你們服務的人這麼多,裡面什麼人都有,ofo如果作為一家有責任感的企業,即便不能維繫下去,也要在最後有個“漂亮”的離場,不要做跑路走人的事情。哪怕失敗,也要失敗的有格局。

一次創業的失敗並不可怕,你們都很年輕,平均年齡20多歲的年紀就永遠成功了,反倒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因為你就不會從中進取了。

我更希望,你們能從這次的事情中真正有所反思,用更懂得變通、更符合市場規律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理想”。

理想不滅,方有未來。


終於,我也成了1000萬個“債主”之一

我還想給在大時代背景下的我們以及自己,寫幾句:

時代格局的改變已經發生,不要裝聾作啞,也不要只想著風花雪月,誰更願意直面現實,誰就能更早一點在大時代之下過得更好一些,損失的更少一些。

坐在臺上領獎的成功者有很多,而倒在成功之路上的更是不計其數。而且,不會有永遠的“勝利者”。一個人懂得享受生活並不是什麼本事,一個人有能力享受生活也不是什麼大本事。真正有本事的人,能夠忍受從高處走向低谷的過程,即便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坦然處之,蟄伏以待,以圖來日。

相信,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騎行,有時候停一會,也是為了重新出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