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下道路积水到底归谁管?谁再推诿,你就把此文甩给他……

涵洞下道路积水由地方相关部门负责维修管理,城内找市政,城外找交通

​​报料

涵洞下积水严重,村民“望水兴叹”

前些天,我市接连出现降雨、降雪天气,颍泉区伍明镇青龙村刘三寨高速公路桥下方的涵洞积水严重。

村民:只要下大雨涵洞下的路面就会积水。夏季暴雨时水深可达1米左右,多辆汽车被淹熄火。修建高速公路是件好事,但是涵洞下积水已经成为我们的痛点。我们多次反映一直没有解决,只能“望水兴叹”。

记者走访发现,“涵洞下道路积水影响农村居民通行”的事情并非个例。

阜阳市交通运输局颍泉分局地方公路管理站相关负责人也称,目前涵洞下道路积水的现象较多,这些涵洞主要是修建铁路和高速公路时留下的。


涵洞下道路积水到底归谁管?谁再推诿,你就把此文甩给他……


回应

高速公路涵洞没有移交地方政府

阜阳市交通运输局颍泉分局地方公路管理站相关负责人表示,2017年阜阳市铁路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曾召开协调会,上海铁路局在颍泉区境内所属的9个铁路涵洞,移交给颍泉区,由阜阳市交通运输局颍泉分局负责管养。

为此,颍泉区交通运输部门聘请人员,颍泉区财政安排资金,对这些涵洞进行养护,并为涵洞配备了水泵等设施。但是,颍泉区伍明镇青龙村刘三寨的高速公路涵洞属于济广高速,截至目前并未移交。

阜阳市交通运输局相关部门建议,由颍泉区政府协调相关单位,促使该涵洞尽快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届时,颍泉分局和伍明镇政府可以进行管理养护。

话到此处,问题陷入僵局,涵洞下道路积水到底归谁管呢?当地群众十分迷茫,“谁来管管我们啊?”


涵洞下道路积水到底归谁管?谁再推诿,你就把此文甩给他……


一锤定音

由地方相关部门负责维修管理,城内找市政,城外找交通

为啥这样说,咱们不急,先坐下来看一个“故事”:

去年5月份,颍泉区周棚街道办事处黑李村铁路涵洞下道路积水深达70厘米,群众出行困难。

当时,颍泉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称,该涵洞位于漯阜铁路下,属于武汉铁路局,涵洞下道路及其附属设施尚未移交。

2018年5月23日下午,阜阳市政府通过官方微博明确回应:该铁路下面的道路积水属于道路管养部门负责,由辖区交通运输部门负责排水维护。


涵洞下道路积水到底归谁管?谁再推诿,你就把此文甩给他……


那么,问题来了!市政府为何这样说呢?人家是有依据的:

1.法律依据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5年第22号)第四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履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主体责任,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落实县、乡(镇)、建制村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机构和人员,完善养护管理资金财政预算保障机制。

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其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机制,执行和落实各项养护管理任务,指导乡道、村道的养护管理工作。

注意:本办法所称农村公路是指纳入农村公路规划,并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修建的县道、乡道、村道及其所属设施,包括经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认定并纳入统计年报里程的农村公路。公路包括公路桥梁、隧道和渡口。

县道是指除国道、省道以外的县际间公路以及连接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与乡级人民政府所在地和主要商品生产、集散地的公路。

乡道是指除县道及县道以上等级公路以外的乡际间公路以及连接乡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与建制村的公路。

村道是指除乡道及乡道以上等级公路以外的连接建制村与建制村、建制村与自然村、建制村与外部的公路,但不包括村内街巷和农田间的机耕道。


涵洞下道路积水到底归谁管?谁再推诿,你就把此文甩给他……


涵洞下道路积水到底归谁管?谁再推诿,你就把此文甩给他……


2.文件依据:

2017年11月1日,《阜阳市境内公路、道路与铁路道口附属设施建设移交管理协调会议纪要》(阜铁办纪要【2017】37号)明确:我市境内的立体交叉工程(包括铁路涵洞)不论谁投资修建的,均按系统划分移交管理。铁路及其桥梁(包括附属工程及设施)的固定资产归铁路部门所有;公路、道路及其桥梁(包括引道、附属工程及设施)的固定资产归公路、道路部门所有,并按隶属关系各自配备人员负责维修管理。

也就是说,铁路涵洞下道路积水属于道路设施,应由地方相关部门负责维修管理。城市建成区的,由市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建成区外的,由交通运输部门负责。


涵洞下道路积水到底归谁管?谁再推诿,你就把此文甩给他……


涵洞下道路积水到底归谁管?谁再推诿,你就把此文甩给他……



编后话

今后,我市居民再遇铁路公路涵洞下道路积水,直接向当地市政主管部门或交通运输部门反映,要求他们及时排水。

谁再以“涵洞没有移交”说事,你就把此文甩给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