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 CEO的生死四十天

一位 CEO的生死四十天


“那不僅僅是一個項目,更是飛魚科技的成人禮。我們必須要停下來,看看走過的路,覆盤踩過的坑。一個沒有經歷過煉獄的創業公司不會迎來成功。”


一位 CEO的生死四十天



本文來源:甲子光年(ID:jazzyear)


*為隱去人物真實身份,部分信息進行了化名、模糊處理和改編。

“生活遠比小說精彩。本文是一篇紀實文學,全景展示了飛魚與藍天合作的智能商店項目在過去40天中跌宕起伏的經歷……”

當李見衝把飛魚科技首個AI商業項目的內部覆盤發給「甲子光年」時,我們感到珍貴。洋洋灑灑兩萬字,滿是一位AI CEO的“辛酸淚”。

在這場歷時3個月的商業合作,特別是最後40天的實際部署中,飛魚科技經歷了大起大落,由生向死——從概念被接受,到期待被推高,再到希望被辜負,最後是一地雞毛,其中有滿懷信心的開始,矇眼狂奔的研發,信心崩盤、倒在了黎明的實際部署,也有迴天無力的頑抗。

60萬的成本投入,最終0回報,是一場不算便宜的教訓。背後反映了不少技術初創公司的共通問題:對客戶需求的強扭,對項目管理的經驗不足,對demo效果的過分自負,和對技術到產品轉化之難的低估。

本文基於李見衝的覆盤材料和採訪撰寫而成。這是一段不帶任何燈光修飾的故事,一段真實的AI CEO踩坑經歷,一張無PS的AI創業圖。

01

害怕錯過:會當擊水新零售

在細說飛魚和藍天的商業合作前,先講一下前情。

創業時,李見衝已在一家互聯網公司的技術管理崗位工作了6年,從2013年起就關注到了機器學習新潮流。

李見衝自認為是準備充分的創業者,在啟動公司前,他做了兩件事:

一是定戰略,找定位。知道自己的簡歷不算頂級華麗,對資本吸引力有限,他不考慮那類需要燒錢三五年的方向,而是選了當時眾人皆往的一條路:做垂直行業的AI。這條路雖然人多,但好處有三:市場分散,因為不同行業的客戶需求各異;也是因為市場分散,行業間有壁壘,不至於被巨頭橫掃;有較快實現自我造血的可能性。

二是搭班子,補短板:李見衝自己是技術出身,他在投資人的撮合下,找到了有多年零售行業設備供應經驗,精於商務的楊樹。

2017年上半年,李見沖和楊樹正式成立了飛魚科技,致力於為線下商鋪提供基於計算機視覺技術的智能解決方案。

頭3個月頗有一日千里之感,李見衝對標AmazonGo的全店視覺結算,帶著技術團隊開發出了視覺結算收銀臺原型機FlyFish1.0。樣機在2017年9月初完成了算法研發和軟硬件集成。到10月,飛魚的算法負責人又引入了批量識別,並選擇10類商品進行了測試,識別率都接近100%。

一時間,李見沖和楊樹信心滿滿,以為戰略定了,班子齊了,按照創業箴言,接下來就是帶團隊上陣,去市場裡試煉了。

只是後來李見衝才知道,創業常常就是:你以為,我以為,他以為,最後事與願違。

02

衝向藍天:福兮禍所伏

在經歷了數次嘗試後,飛魚科技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第一個客戶——藍天零售公司。

藍天是一家跨境食品零售商,計劃在2018年初開設南京旗艦店,並有意嘗試智慧零售方案。

為了拿下藍天,楊樹在他們公司樓下蹲了半個月,只為每天能與藍天CEO林葉聊幾句,獲得對藍天業務體系的第一手信息。

最終,楊樹獲得了林葉的信任,雙方在2017年11月下旬達成初步合作意向,但飛魚此時遇到了新零售征途上的第一個問題:技術供給和需求不匹配

藍天希望飛魚為其提供以下解決方案:

全店數字化,實現“人-貨-場”的關聯,包括客流統計與畫像分析、VIP會員識別、購物行為識別、熱區的精準統計等功能。

但李見衝想在這個方案里加上整店視覺結算方案

,以代替第一代無人店的RFID結算方案——因為這是他們的技術核心,他不希望前期開發的視覺結算樣機沒了用武之地

可林葉卻對視覺結算興趣寥寥。他認為視覺結算雖可以節約平均3到5角/個的RFID標籤成本,但會帶來商品被盜風險。

此時,楊樹展現了他的說服技巧,他多次和林葉溝通,傳達以下觀點:“比如紅酒這種昂貴商品,毛利相對高,用RFID標籤解決防盜和結算是可以的。但是像飲料、零食這些毛利低、銷量大的商品,視覺方案會更划算,因為單個RFID標籤的成本是5毛,而用視覺方案,前期SKU建模成本200元只是一次性投入,只要賣出400瓶礦泉水就能回本。另外,RFID也並非能實現完全意義上的防盜,在很多投入實際運營的RFID無人店中,都出現了撕掉標籤直接帶走商品的偷盜方式。”

這一話術堪稱教科書級別:在不直接否認對方觀點的情況下,迂迴強調了自己技術方案的優勢,還站在客戶角度,把賬都算好了。

林葉心動了。

12月26日,林葉等藍天高層帶著12件SKU來到飛魚科技位於深圳的辦公室,進行了POC測試,林葉還參觀了智能冰櫃、視覺結算貨架、客流與用戶畫像分析系統等完整技術演示,視覺識別效果良好。林葉在當天就正式敲定,委託飛魚科技為藍天打造全店視覺結算解決方案,計劃部署在將於2018年2月3日開業的藍天南京旗艦店中。

在即將到來的元旦氛圍裡,精於技術的李見沖和長於商務的楊樹,都不約而同地麻痺了神經,絲毫沒察覺到從Demo到商用的重重風險。李見衝覺得自己的合夥人找得太明智了,談判技巧一流。

但事後回想,福兮禍所伏,成功改變客戶需求,一定是好事嗎?

就好像一個人進店了要吃陽春麵,你偏費力勸他吃意大利麵,改變決策是有心理成本的,萬一面做砸了,客人的心情可能一點就炸。

不過,這只是前期埋下的眾多隱患中的一個。其後的40天,李見衝將深刻地體會到,什麼叫自己挖的坑,跪著都填不完。

03

部署準備:預則立不預則廢

1月2日-1月27日,26天

元旦假期結束後的1月2日,藍天項目正式開工,當時藍天擬定的南京旗艦店開業時間為2月3日。留給團隊的建模、部署時間只有1個月。

但此刻,飛魚團隊尚未清晰認識到任務的嚴峻性。李見衝在項目群裡發了一個開工紅包,大家熱熱鬧鬧地搶,沒有人會想到,即將到來的40天,會是如此的跌宕起伏、疲於奔命。

危機在第一天就埋下了。整個項目從一開始就缺少統一的PM(項目經理),也缺少與藍天有效的溝通機制。項目目標到1月9日才正式確立,光是和藍天討論智能攝像頭安哪兒,貨架上裝幾個屏之類的問題就花了將近一週,效率低下。

在飛魚科技內部,硬件、系統、算法三條線之間也各自為戰,沒有建立最基本的例會制度,互相不知道進度和風險提前量,這導致了整個前期的準備實際上是“盲人摸象”狀態。

問題最大的是硬件,這也是飛魚團隊經驗最不足,準備最倉促的部分。那條顛撲不破的真理被再次驗證: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在已有原型機的情況下,到1月16日,收銀臺的設計才最終定型,10天后的1月26日,為藍天項目製作的首臺收銀樣機才生產完畢

拉慢進度的原因是,沒有提前啟動收銀樣機中最基礎的光源設計。直到1月26日,樣機整體外觀設計定型後,飛魚的硬件負責人才到浙江的工廠著手光源設計,而且直到下線前的3天,也就是1月23日,才最終確定光源設計。這又進一步拖慢了SKU建模的進度,因為確定了光源才可以開始對SKU拍照建模。

這一環節的失控,究其原因是飛魚團隊缺少做工業級智能硬件的經驗,在硬件的設計、生產環節上,先做什麼後做什麼,何時啟動某項內容,流程不清。

在系統研發方面,也就是結算邏輯和客流分析方面,進展比較順利,但有一個隱患是集成測試時間不足,這導致其後小bug不斷。

部署準備的最後環節是SKU建模和算法研發。如前所述,由於光源設計進度滯後,導致SKU建模的進度也被拉後。到1月23日,項目開始的第22天,飛魚才在深圳正式啟動了SKU建模,而且此時只收到了40多個SKU(總量為200多個)。

這個環節的一大問題是,為了趕進度,SKU建模並不是用工廠裡的真實樣機做的(1月26日才正式下產線,而且遠在浙江),而是根據光源設計方案在深圳另搭了一個簡易樣機來做建模和訓練。但由於沒有形成光源的量化規範,導致深圳的建模環境和真實樣機有差異,這直接影響了識別準確度,成為項目危機的一大源頭。

其實更早的危機種子是在開發FlyFish1.0原型機時就種下的。

FlyFish1.0作為一個demo,本來就不是一體化的樣機,其後又未經工業級試製、未在無人店場景下進行測試的情況下直接進入了生產和部署環節。

而且在FlyFish1.0樣機階段,飛魚科技只驗證了10類商品的單類識別和批量識別,沒有進一步對更多常見商品建模,也沒有提前掌握更精準的SKU建模時間、訓練時間和精確成本。

究其原因,是因為不捨得花錢——為了下一輪融資,為了更早獲得造血能力,李見衝認為要控制投入。

在核心產品基礎不牢的情況下,飛魚科技提供給藍天的解決方案裡還包括客流系統、人臉屬性分析等模塊,而這些組件要麼沒有工業級產品,要麼沒有在無人店場景下進行過測試,最終導致多重技術風險疊加。

但此時已到了1月25日,留給飛魚團隊的時間不多了,他們硬著頭皮來到南京,想著要在2月3日開店前搞定一切。

而這座秦淮河、玄武湖上的風雅之城,則教會他們,什麼是殘酷的技術規律和商業現實。

04

實際部署:12個不眠之夜

1月26日-2月7日,13天

1月26日,在深圳的SKU建模和訓練工作開展的同時,李見沖和楊樹帶隊從深圳挺進南京。第二天,26日剛剛下線的收銀臺樣機樣也運到了南京。

正在大家緊張調試期間,藍天CEO林葉事先沒打招呼,在1月27日晚上到南京的辦公地點來了次“突擊體驗”。此時,飛魚已經完成了30個SKU的建模,但算法組沒有意識到,在深圳異地建模的這30個SKU出現了“水土不服”:

當晚,林葉試了15件商品,只有11件能識別,其中一盒進口餅乾,正面能識別,反面不能識別。林葉當即發飆。

李見衝此時已隱約意識到,這很可能是因為深圳簡易樣機的建模環境和真實樣機不同,所以識別效果也不同。其實正確的補救做法,是停掉深圳的建模,緊急在南京的真實環境下加班加點建模。但這個念頭只是一閃而過——因為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平息客戶的憤怒上。

最終還是久經沙場的楊樹救了場。他當即給了林葉兩個替代方案:1.把視覺結算當成給客戶增加新奇感的黑科技體驗,不能識別的仍然依靠掃碼支付;2. 擴展一個收銀臺智能廣告的功能,即顧客結算商品的同時,播放與之相關的組合產品或優惠活動的廣告。

林葉同意了新的方案,並把開店時間推遲到2月8日,飛魚僥倖躲過一劫。

事情發展到這裡,和李見衝最初設想的全店視覺方案已大相徑庭。但眼下只能一條道走到黑了。

新方案確認後,擺在面前的是兩大難題:

一是老問題:SKU建模時間緊張。李見衝於是在南京本地找了十幾個兼職。但沒想到,這些兼職者坐地起價,報價是深圳的兩倍,而且最後還未能按時完成任務。不得已,算法團隊負責人又趕回深圳,火速組織飛魚研發人員在隨後兩天通宵標註,才勉強完成任務——但這裡有一個被忽略的問題,就是深圳的建模環境和南京不一樣,這導致了項目後期的更大潰敗。

第二個問題是:由於增加了廣告播放功能,系統需做修改,還需要給智能收銀臺添加一個新硬件,這進一步增加了主板負擔,導致後來頻繁死機,直到重刷系統才解決問題。

緊張奮戰期間,藍天南京旗艦店在2月6日啟動吊裝,飛魚團隊開始進行店鋪現場部署。當天0點,飛魚做了一個100類SKU模型的測試,但測試過程中只能識別幾個有限商品。林葉隨便放了一個自己的煙盒,居然被識別成了商品。李見衝當場拉著算法的人調試,解決了誤識,但拒識率又變高了。

因為當時還沒有做完所有SKU的建模,楊樹勸說林葉,這個問題是可以解決的。這一次,林葉按而未發,只說讓飛魚抓緊完成建模。

直到2月7日下午,飛魚才完成了所有200多個SKU的建模,而開店的時間就是第二天下午1點半。

從1月26日晚林葉發飆,到2月7日下午建模完畢,飛魚在南京的部署團隊一共經歷了12個不眠之夜。

但很多時候,戰術上的辛苦,挽救不了戰略上的失策。隱患已在前期埋下,在技術和商業的理性世界裡,種瓜得瓜,你很難期待什麼意外,成功和失敗都有跡可循。

05

負隅頑抗:南京不相信奇蹟

2月8日-2月10日,3天

2月8日下午,得知建模完畢,林葉馬上到現場再次測試,被告知模型沒調好,要等五分鐘。在等了N個五分鐘後,還是一個商品都不能識別。

林葉再次動怒,李見衝的第一反應是:這不可能。他立即和算法團隊一起測試,找到了問題所在:數十個在南京本地建模的商品識別正常,而在深圳建模的100多個商品幾乎都不能識別。

第二天,也就是開店當天的2月9日早上,林葉在楊樹的再三勸說下,又試了一下收銀臺對南京建模商品的識別效果,但此刻已是迴天無力。林葉要求下午開業後,導購員直接使用掃碼方式幫客戶結算,視覺結算方案被藍天棄用。

這還不是全部,結算臺在當天也出現了崩潰。飛魚團隊緊急進行了現場修復,設備短暫恢復正常,但因為測試不充分,問題此後又反覆出現。

楊樹對這場考驗的總結是:沒有一個功能讓客戶滿意,幾乎全軍覆沒。

“付出了12個不眠之夜,但是卻得到這樣的結果,不可謂不委屈!不可謂不失敗!不可謂不警醒!”李見衝在事後的覆盤中寫到。

但是直到這一刻,疲憊不堪的李見沖和飛魚仍沒有放棄最後的抵抗。

楊樹強大的周旋能力再次發揮作用,他此前就瞭解到林葉是集郵愛好者,所以搞到了一套帶廠銘的珍貴郵票,以備不時之需。林葉看在楊樹誠意的份上,給了“最後一次”機會,同意在接下來的3天中,讓他們繼續部署。

李見沖和楊樹決定,硬件組兩人留守,保障視覺結算貨架的正常運行;軟件組撤回深圳,遠程修復APP Bug;算法組留守,利用接下來3天晚上22點到凌晨8點的閉店時間現場建模。

經過3個通宵的現場建模,新的識別模型被訓練出來,並於2月11日當天重新部署。這一天已臨近春節,但飛魚團隊裡絲毫沒有節日氣氛,對這些平時在深圳生活工作的人來說,那個南京的冬天格外溼冷。

最終,奇蹟還是沒有出現,留守的飛魚團隊發來最終測試結果:總計測試188個SKU,其中140個SKU正確識別,8個商品有一面識別錯誤,2件商品被識別為別的商品,31件外觀相似的商品不能精確識別,2件商品不能區分規格。不能識別的原因有:未建模、視覺相似、算法識別錯誤。

林葉做了最後的決定:完全放棄視覺結算方案。2月11日,當初暢想過做完項目,快快樂樂暢遊秦淮河的情景並未出現,飛魚團隊黯然離開南京。

從1月2日到2月10日,整整40天,藍天項目全面失敗,60萬的成本投入,最終0回報。

飛魚的第一個商業嘗試,出師不捷。但還好,飛魚還活著,他們還有覆盤的機會。


06

全面覆盤:尊重規律

春節期間,李見衝對藍天項目進行了全面覆盤,總結了四大經驗教訓:

1.認識到從技術到產品的複雜性。回顧飛魚給藍天提供的智能零售解決方案,其中的視覺收銀臺,人臉屬性分析等功能模塊沒有工業級的產品,或沒有經過充分測試。在進行商業拓展前的前期研發階段,飛魚也沒有做足投入。接下來,功夫要做在平時,敢於花錢,敢於投入,用錢換時間的提前量。資金要花在產品的刀刃上,形成競爭壁壘。在和客戶談合同時,要充分考慮項目的時間成本,留一定餘裕,尊重技術規律和人的生物極限。
2.高度重視項目管理。從需求分析到系統設計再到項目開發、QA必須要全流程監控,明確時間節點,check關鍵路結果,做到每個人清楚分工,更清楚目標。必須要建立的完善溝通機制,必須定期開週會,寫週報,不可偷懶,不可僥倖。立即開展項目經理的培訓和培養。 3.重視技術研發的方案設計和場景測試。特別是涉及到智能硬件系統的研發,必須對模組選型、結構設計、外部環境、算法精度邊界進行通盤考慮和充分測試。算法科學家必須上一線,從實際場景中抽象科學問題,不要紙上談兵。 4.建立自己的標註團隊和產品原型設計團隊,掌控關鍵技術環節。自有標註團隊在急難險重的任務中能夠保證結果,產品原型設計團隊則能在工業設計和量產之前做出原型機,提前測試模組/結構的可行性,以及軟硬件之間的兼容性。

飛魚的幸運之處是,栽跟頭不算太晚。今年以來,飛魚科技又做了幾個新零售項目,公司逐漸步入正軌。

回憶起那次鎩羽而歸的初征,李見衝說:

那不僅僅是一個項目,更是飛魚科技的成人禮。一個沒有經歷過煉獄的創業公司不會迎來成功。”

2018年,AI真正進入下場拼刺刀的商用階段,李見衝經歷過的“生死40天”,此時可能也正在別的團隊上演。到了2018年,前路的關卡會更多,Boss會更難打,而人們也將更多看清創業之路的本來面目:即使經過煉獄,也不一定會成功。

但每個人還是可以做點什麼,就像李見衝對自己說的:我必須要停下來,看看走過的路,覆盤踩過的坑。

有關到達未來的經驗,就在這些大大小小、並不光鮮的坑洞裡。請珍惜那些願意和你分享採坑經歷的CEO。


一位 CEO的生死四十天


後臺回覆"1":

他和馬雲差了這8個字,結果財富相差了2600億美元!

後臺回覆"2":

突然被封!董明珠,或又攤上事了......

後臺回覆"3":

創始人和高管管不好公司了,怎麼辦?

後臺回覆"4":

魅族創始人黃章:魅族的噩夢還是救世主?

後臺回覆"一":

前阿里政委:帶領千軍萬馬的阿里18羅漢怎麼打造出來的?

後臺回覆"二":

前阿里副總裁:如何讓員工又猛又持久?

後臺回覆"三":

前阿里鐵軍主帥:管理最大的浪費,是招來不對的人

後臺回覆"四":

前阿里巴巴CEO:如何讓使命落地?企業家該有的認知(一)

後臺回覆"五":

前阿里巴巴CEO:如何讓使命落地?企業家該有的認知(二)

後臺回覆"六":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蘇傑:創業者—作為公司的首任產品經理,你需要知道這些

後臺回覆"七":

前阿里中國事業部大區總經理:從平庸中脫胎換骨,打造高績效團隊(一)

後臺回覆"八":

盈動資本創始合夥人:認知不對稱能造成多大的人生落差?

後臺回覆"九":

萬事利絲綢董事長:萬事利絲綢如何衝出傳統的重圍?

後臺回覆"十":

中歐市場營銷協會會長:CEO的品牌修煉

後臺回覆"十一":

前阿里鐵軍主帥:溝通,做不好就是瞎指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