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闻互金|2018.10.26 一分钟新闻速览!

朝闻互金|2018.10.26 一分钟新闻速览!

早上好

逆境能打败弱者而造就强者

NEWS

◆ 最终宣判!炳恒非吸案吸存86亿 主犯苏国铭获刑九年半 处罚金50万

2016年5月陷入兑付危机的炳恒集团终于迎来最终的宣判,今年9月21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炳恒集团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做出终审裁决,主犯苏国铭、苏国美维持一审判罚,两人均被判有期徒刑九年六个月。

法院认定,2010年12月,被告人苏国美、苏国铭经共同商议先后成立炳恒资产公司、炳恒电子商务公司等关联公司,未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许可,通过在高档商务楼租赁办公场所、投放大型户外广告、赞助“金星秀”等电视节目,以及苏国美本人接受电视台专访等各种方式,公开宣传炳恒集团公司及关联公司的品牌,扩大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除了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理财产品,还通过大量招募业务员,许以高额的佣金和员工福利,要求业务员对外推销公司的理财产品,根据投资期限不同,向社会公众承诺6%-12.5%不等的固定年化收益率,以及到期还本付息的收益回报,吸引社会公众以存款方式进行投资。

炳恒集团公司的员工在任职期间,违反金融监管规定,通过本人或者带领下属业务团队,借助公司的媒体宣传,并采用口口相传、发布小广告等方式,向社会公众销售公司的理财产品,以高额利息回报和还本付息为诱饵,与集资参与人签订《出借咨询与服务协议》、《债权转让受让协议》等格式合同,以POS机刷卡或转账的方式收取资金转入户名为炳恒资产公司、苏国铭等指定账户。

所募集资金统一归苏国美、苏国铭共同控制和支配,用于兑付客户本息、发放员工工资等经营费用,以及对外投资、借贷等其他用途。

◆ 房市拐点真的来了:多地“楼闹”抗议开发商降价

楼市降价“维权”事件正在一些城市上演。今年6月,因售价下调,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十里春风”项目售楼处被业主“包围”,并被要求退房。从此开启了本轮降价“维权”的先河。此后,合肥、长沙、杭州、天津、郑州等一批二线城市也陆续出现类似现象。

万科给“房闹”每户退款100万?该传言在地产界炸了锅。10月10日万科被迫回应,厦门白鹭郡发布声明称,近日网上传“白鹭郡项目因降价对前期业主退款”,实为对一些要求不包含温泉入户的买家的变更补偿。鉴于过往售楼处被砸的“惨痛”经历,开发商通常不选择“直接降价”的做法。通常的做法是“降配”,指在不调整价格的基础上,对装修、绿化、温泉等配套设施的标准进行下调。有些项目还会变相降价,比如赠送家电等等。

以上乱象表明,这次房价真的是跌了。统计局发布了9月70个城市的房价数据,楼市的传统旺季“金九”失色,一线城市房价环比下跌,二三线城市涨幅也出现回落。除中西部房价上涨外,全国市场一片跌声。当然,跌幅并不大,新房方面,上海和深圳分别下降0.1%和0.2%,北京持平,广州上涨0.4%;二手房方面,北京和上海均下降0.2%,深圳持平,广州上涨0.2%。另外,二三线城市的涨幅也有所回落。

◆ 君融贷法人吴隽被批捕,冻结查封资产资金约5.1亿

10月25日,大连市公安局“君融贷”大连专案组通报了“君融贷”平台案情进展。通报显示,“君融贷”P2P平台主要犯罪嫌疑人吴某已被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目前警方已冻结、查封大连君融贷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君融贷”)和其他涉案公司及涉案个人的银行账户资金和涉案房产120余个,冻结、查封涉案资金、资产约5.1亿元。

通报还称,警方已获取“君融贷”平台APP电子数据及存管银行、第三方支付数据,并聘请有资质的司法审计公司对涉案资金进行司法审计,追查资金去向。

福布斯中国富豪榜:马云重返榜首 马化腾蝉联榜单第2名

10月25日,福布斯发布了最新的2018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马云自2014年以来首次回归榜首,但财富比一年前缩水40亿美元。

互联网巨头企业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身家为346亿美元,自2014年以来首次回归榜首。不过,马云的财富也比一年前缩水了40亿美元。去年的首富、中国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的排名下降到第3位。许家印的财富净值为308亿美元,下降幅度为28%。以美元计算,房地产富豪许家印的财富净值减少了117亿美元,他是今年财富值降低最多的富豪。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的财富虽缩水了62亿美元,但是依旧凭借328亿美元的财富净值,蝉联榜单第2名。

顺丰控股被称为中国的联邦快递。该公司董事长王卫的财富缩水总额仅次于许家印,财富数减少74亿美元,幅度为33%。今年,王卫的财富为149亿美元,排名第7位。

刘强东的身家为62亿美元,排名第30位。刘强东是电商企业京东的创始人,腾讯和沃尔玛均是京东的投资者。刘强东的身家净值减少了34%,京东的市值自1月达到峰值以来已经跌去了一半,股价自8月底下跌了四分之一。

有的涉嫌无证经营 警惕无良保险自媒体“割韭菜”

有的涉嫌无证经营,每“忽悠”一人能赚上千至数万元佣金……警惕“无良”保险自媒体“割韭菜”。

自编虚假信息、诱导投保人“说谎”导致拒赔、泄露投保人隐私,每“忽悠”一人投保就能赚取上千元至数万元不等的高额佣金……“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保险类自媒体通过微信公号、朋友圈等卖保险,有的根本不具备经营资质,有的涉嫌违规营销,严重损害投保人利益。

因违规从事保险代理业务等,平安银行一周内连收5张罚单

10月24日,上海保监局公布了三张对平安银行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沪保监罚〔2018〕41号、沪保监罚〔2018〕42号、沪保监罚〔2018〕45号),分别处罚平安银行上海古北支行、浦南支行,以及平安银行上海分行。

据悉,上海保监局公示的处罚原因均与经营保险代理业务有关。其中,平安银行上海古北支行、平安银行上海浦南支行均存在未取得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从事保险代理业务的行为。

上述两个支行原持有的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均于2016年6月17日有效期届满,但其在未取得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期间仍从事保险代理业务,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平安银行上海古北支行被上海保监局处以5万元罚款,平安银行上海浦南支行被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2倍即127069.24元的罚款,合计罚没190603.86元。

此外,平安银行上海分行在代理销售保险产品过程中存在欺骗投保人的情况,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三十一条的规定,该行被责令改正并被处以15万元罚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