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帶孩子,只要注意以下5點,不比媽媽帶的差

老人帶孩子,只要注意以下5點,不比媽媽帶的差

老人帶孩子,只要注意以下5點,不比媽媽帶的差。

午飯期間,聽見兩個同事在探討婆婆帶孩子的問題。

同事A:我和老公上班都沒時間,孩子就交給婆婆帶。可這剛帶了半年,孩子就一堆的壞毛病。撒謊、打人、自私,我和婆婆說,人家還不樂意聽。要不是經濟不寬裕,我說什麼也要辭職自己帶孩子。

同事B:我也是孩子給婆婆帶,但是婆婆還是比較尊重我的教育方式的,雖然有時候也慣孩子,可是總體來說還好,最起碼會按我的來。

其實現在大部分小夫妻生了孩子以後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是讓老人給帶。而老人帶孩子的優點是比較有經驗,時間比較寬裕,幫助小夫妻解決了時間難題;可是缺點也有呀,有的老人在帶孩子過程中給孩子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比如懶惰,自理能力差。

老人帶孩子,只要注意以下5點,不比媽媽帶的差

比如以下幾種帶孩子方式就要讓我們注意一下:

一、給孩子吃零食

當孩子離開母乳和奶粉,已經能吃飯的時候,隨之而來的還有各種零食。一些老人在孩子哭鬧或者不想吃飯的時候,會用零食來鼓勵孩子,更甚者飯不吃,給吃點蛋糕麵包一類的。我們都知道現在的零食裡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添加劑和色素之類的,吃多了會影響孩子的健康和正常的進餐。

二、限制孩子“自由”

這裡所指的“自由”並不是讓孩子一動不動的待在家裡,而是當孩子想探索一些新的事物的時候,比如想玩沙子,老人會說:“沙子髒,有細菌”;想做一些拓展訓練的時候,老人會說“太危險,不要去”……這些看似愛孩子的心理,其實反而會限制孩子的發展。

老人帶孩子,只要注意以下5點,不比媽媽帶的差

三、孩子自己動手能力差

孩子的動手能力差這都是被慣的。上了學還不會自己整理書包、不會繫鞋帶的孩子比比皆是;上了幼兒園不會穿衣服、不會自己吃飯,還有的因為老人捨不得孩子走路,來回接送孩子都是抱著,這樣的孩子連幼兒園正常的體育課都不能堅持上,就是因為腿部沒有得到正常的發展,運動量達不到,多跑兩步就腿疼。

四、給孩子許諾美好願景

一些老人為了鼓勵孩子或哄孩子開心,就會給孩子承諾。比如“吃完這個給你買XX”“下次帶你去公園”……也許有一些承諾會兌現,但是有一些承諾就會被遺忘,長此以往,孩子對你的信任就會越來越少,減少對他人的信任度,對以後的發展和社交都會有影響。

老人帶孩子,只要注意以下5點,不比媽媽帶的差

五、讓孩子撒謊

其實這個撒謊一般都是為了掩飾老人的寵孩子卻害孩子的行為,為什麼這樣說呢?比如父母不讓孩子吃冷飲,而孩子就去和老人要,老人心疼孩子,捨不得孩子哭鬧,就給買了,但是又怕孩子父母回來不高興呀,就和孩子說“千萬不要告訴爸媽今天吃了雪糕”。一次兩次孩子不覺得,次數多了,孩子們就會察言觀色,看人下菜,知道想要什麼和誰去索取,長此以往,養成了孩子不誠實、貪小便宜的性格。

如果家有以上特質的老人,一定要及時和老人溝通教育孩子的方式,不要因為不好意思而給孩子形成難以更改的壞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