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严峻经济形势,刘世锦认为,中国经济未来的五个新的增长点

面对严峻经济形势,刘世锦认为,中国经济未来的五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预计,今后两年经济增速将维持在6%以上,2020年以后会下降到5%-6%之间,或5%左右,“这符合规律的变化”。

“基建、房地产投资、汽车等重要工业品,包括出口,都已经出现了历史需求峰值,目前正在寻找低速增长的均衡点,潜力有限,效益下降,靠不住了。”刘世锦认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来源有五个:

第一,低效率部门的改进。他提出了两个典型领域,一是基础产业领域,由于行政性垄断带来的低效率、高成本,像能源、物流、通信、金融、土地五大基础性成本过高,就是由此产生的。这也是供给侧改革降成本的重点。再一个领域是城乡之间土地等资源要素不能充分流动带来的多方面的问题,抑制了很大的增长潜能。

第二,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和人力资本提升。

首先,有利于扩大内需,更重要的是提升这部分人的人力资本。

第三,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这是中国经济需求增长的常规动力。这方面最值得重视的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

第四,前沿性创新。特别是在数字经济领域,数字技术领域,中国具有消费市场巨大、产业配套比较完整、易于形成商业模式和实用技术等优点。

第五,绿色发展。他强调,绿色发展包括但不限于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能产生巨大消费创新和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面对严峻经济形势,刘世锦认为,中国经济未来的五个新的增长点


刘世锦认为上述增长来源有三个特点:

第一,对市场经济制度、质量的要求都很高,“半拉子的市场经济是没法适应的”。所以,“必须下决心解决市场经济建设中的卡脖子问题。”

第二,虽然也会有一些热点,但是像以往基建、房地产、汽车等大容量的支柱产业基本上看不到了,增量更多的是以普惠的方式呈现。

第三,增长大部分都是慢变量,很长时间的努力未必见到很大的成效,立竿见影的情况不多了。

刘世锦认为,如果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是吃肥肉,进入中速平台以后的高质量发展就是啃硬骨头,必须明确一点,我们讲的高质量发展其实也是一个高难度增长。

“我们现在要真正利用好这五大增长来源,必须下决心实质性地推动改革。具体来讲还是按照十九大讲的,就是产权保护、要素市场化为中心,但是要突出重点,主攻土地、国资、国企行政性垄断行业、服务业开放、金融财税社保等领域的改革,

把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和十九大文件关于相关改革的论述落到实处,就会有很大的进展。

面对严峻经济形势,刘世锦认为,中国经济未来的五个新的增长点


刘世锦还强调,全面清理和改革政府管理产业和企业的方式,要从过去制定计划经济色彩比较强的规划,制造寻租机会,切实转变到建立和维护公平市场秩序的平台上来。

“如果咱们的政府部门确实比企业知道的多,你可以通过发布信息,预测和研究成果来引导社会预期”。

在谈到改革的目标时,刘世锦认为应该提出建设高标准市场经济的目标。一方面是适应国内“高难度增长”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适应全球市场经济体系竞争的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