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适当地降低增长预期有利于稳增长

中房报记者 马琳 北京报道

“以后,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增长速度会是低速的,甚至零增长或负增长,这个变化是符合规律的。”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刘世锦表示,但即便如此,它的量也是会非常大的。

11月6日,在中国民生银行举办的“以初心 善待未来”2018中国不动产金融年会上,刘世锦做了《宏观经济走势与稳杠杆、稳预期》主题演讲,并发表了他对于房地产行业发展的相关观点。

刘世锦:适当地降低增长预期有利于稳增长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刘世锦

在会上,他说,近期经济的复杂性是10多年以来没有发生过的,市场上一些人感觉到迷茫和焦虑,在这个时候我们要怎么办呢?在我看来,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从长远看问题。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从2010年一季度开始经济就已经进入减速轨道,当时我就提出中国经济将要下一个大台阶,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的判断,那时没多少人关注,但事实已经显现。”

为什么会有这个判断,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我们的高增长是由高投资带动的,但现在出口、基础设施、房地产“三只靴子”已落地,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基建和房地产的历史需求峰值已相应出现,接下来是从峰值逐步回落。

二是产能过剩下的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取得了一定进展,PPI和工业企业利润由负转正,供给侧也基本触底。

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行业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他表示,2018年至今,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还是不错的,名义增长了9%,比预期要好,但可持续性比较差,未来还会有一定程度的回落。

实际上,房地产的历史需求峰值在2012已经出现,呈现出了整体向下走的态势。2016年一季度,一线城市房价又上升了,当时市场比较乐观,但我们预计趋势不会改变,到2017下半年,按固定资本投资口径计算的房地产投资已经出现了负增长。以后房地产增长的常态就是低速增长,甚至可能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这些变化是符合规律的。

同时,以土地谋求发展的模式也将不可持续。为什么会出有这样的判断,一是房地产历史需求峰值出现,二是实体经济难以承受高房价导致的高成本而出现衰退,三是扩张性货币政策终结,四是房地产泡沫破裂。

在这个过程中,同许多行业一样,房地产行业将进入一个分化重组时期,收入与利润会向优势企业集中,部分企业困难加大,可能被重组或出局。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期,这个过程中房地产服务业机会巨大,将会进入高速增长通道。

随着房地产、基建的下行,今后两年中速增长平台的重心将有所下移,经济增长会在6.2%就能够实现两个翻番目标,此后增长速度可能会调整到5%-6%之间,或5%左右。在这种背景下,适当地降低增长预期才有利于稳增长,要有以往的速度指标就决定其他指标,转变为由质量指标决定速度指标,加快形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运行机制和政策体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