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手工藝,推光漆器

推光漆器是山西省著名的傳統手工藝品。作為一種工藝性質的油漆器具,以手掌推出光澤而得名。它始於唐開元年間,盛於明清,距今已有1200年的歷史,歷來是三晉名產。

平遙推光漆器為推光漆器代表。平遙推光漆器是中國四大名漆器之一,以手掌推光和描金彩繪技藝著稱。

傳統手工藝,推光漆器

工藝繁瑣

總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精緻的工藝品也是有著時間、製作工藝的奠基,製作過程非常繁瑣,總體來說一共有五道工序,分為木胎、灰胎、漆工、畫工、鑲嵌,其中的一項刮灰工藝就需要5~6次反覆,只有等到刮在上面的灰完全乾透,你才可以再一次繼續刮灰。

外觀精緻

傳統手工藝,推光漆器

推光漆器的外表是非常精緻的,不僅用料講究,在裝飾上也很用心,刻灰、罩金、鑲嵌、鏤空等多種裝飾工藝,繪製出不同的圖案。在圖案上也是有講究的,民族風格為主,上面敘述的一般是小說、戲劇中的人物,你可以在上面看到封神演義中的姜子牙,你可以看到古代仕女的翩翩風采,你還可以欣賞到古畫古景。

經久耐用

推光漆器外面的罩漆是用特殊大漆加天然桐油製作出來的,有著防潮功能,不用擔心時間長了會掉漆,非常的耐用。推光漆器的外表也是多次打磨,手感非常好,細膩、光滑,不扎手,天然環保。

推光漆製作工藝平遙推光漆器素製作工序複雜,刮灰需要五到六次,每次都必須等到刮上去的灰完全乾透,才能進行下一次刮灰。平遙推光漆器用料講究。平遙推光漆器使用的是在黃土高原廣泛分佈著的漆樹刮掉樹皮後流出來的一種天然漆料——大漆。
傳統手工藝,推光漆器

平遙推光漆藝有精湛的成套技藝,其製作過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1)用特殊配方、技藝及設施煉製大漆;

(2)以大漆和天然桐油煉製罩漆;

(3)木胎披麻掛灰,生漆灰須褙布,豬血灰須披麻,黃土膠則需褙紙;

(4)以少女頭髮、牛尾製作漆栓(髹飾工具);

(5)在特設的陰房內陰乾漆器;

(6)描金彩繪,包括平金開黑、堆鼓罩漆、勾金、罩金和蛋殼鑲嵌等傳統技法;

(7)用砂紙、木炭、頭髮、磚灰、麻油等逐次推光,使漆器光亮如鏡;

(8)採用鑲嵌、鏤刻、罩金、刻灰等技藝進行裝飾。

傳統手工藝,推光漆器

平遙推光漆器的生產,分木胎、灰胎、漆工、畫工和鑲嵌等五道工序。木胎車間使用松木做出各種傢俱的木胎後,灰胎車間就用白麻纏裹木胎,抹上一層用豬血調成的磚灰泥,這叫做“披麻掛灰”。

傳統手工藝,推光漆器

漆工車間的工序是非常細緻和複雜的。在灰胎上每刷一道漆,都要先用水砂紙蘸水擦拭,擦拭畢,再用手反覆推擦,直到手感光滑,再進行刷漆,多則刷七遍,少則刷六遍,其後的推擦就更細緻了。先用粗水砂紙推,再用細水砂紙推,用棉布推,絲絹報,捲起一縷人發推,手蘸麻油推,手蘸豆油推,掌心反覆推。憑眼力,憑心細,憑感覺,憑次數,推得漆面生輝,光潔照人。

畫工和鑲嵌車間,對技術的要求更高,畫工必須學習繪畫四年以上,掌握了繪畫的基本技巧,才允許在漆面上勾紅點翠,獨立操作。刻繪工人的刀鋒,要求象筆鋒一樣,粗細相間,深淺適度,起落自如。鑲嵌原件的製作臺上,團團煙光紫氣,叮叮有聲,工人們把河蚌殼、螺鈿、象牙以及彩色石頭加工成各種原件,由鑲嵌工人根據圖案的要求.巧妙地鑲妥粘牢。清朝以前,推光漆器為素底描金,清初開始以金漆器為主,中期創出了增厚漆層、推出光澤新工藝,自此,平遙推光漆器形成以磨推漆面與描金彩畫相結合的獨特工藝風格.漆面要達到光亮如鏡的效果,以後會越擦越亮,適於長期擺放。繪飾出山水花鳥,亭臺樓閣或人物故事,工序細緻複雜。具有構造精細、漆面光潔、彩繪富麗、防潮防熱等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