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無條件的接納你的孩子,給TA無條件的愛?

如何無條件的接納你的孩子,給TA無條件的愛?

上週五接寶貝時,發現門口已經沒有家長在等,飛快跑進去,寶貝看到我非常開心的跑過來。

第一句話就是安慰我:“媽媽,我知道你沒有遲到。”寶貝的變化讓我欣慰無比。

放在以前,看到有同學被接走自己還留著,她心裡就特別害怕媽媽不愛自己不要自己不來接自己了,非常沒有安全感。但現在,她卻反過安慰我。

這一年多巨大的變化,和我反反覆覆告訴她,“寶貝是爸爸媽媽最愛最重要的寶貝”,並且讓她感受事實的確是如此,有著極大的關係。

這和《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一書中優質教育ABC,其中A——接受,即你應該總是能夠讓你的孩子感受到你愛他們的理論,如出一撤。

整本書可以概括為優質教育ABC,A表示“接受”(Acceptance),B表示“界線”(BoundariesConsistency),C表示“一致性”(Consistency)。

如何無條件的接納你的孩子,給TA無條件的愛?

我們來講講a,也就是接受。

接受的核心是無論何時,你都要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愛,而且是全方位的,包括語言、行為和舉止。也就我們常說的無條件的愛。

區分孩子本人和他的行為

很多父母把孩子的行為等同於孩子本身,會告訴孩子,如果你不好好聽我的話,我就不愛你了。

這麼輕飄飄一句話,對於弱小完全依賴父母的孩子來說,卻是一種打擊。他會變得極沒有安全感;變得唯父母命令是從沒有自己的主見;變得做事小心翼翼看人臉色;變得自己不願意接納自己,也會認為父母不愛自己。

這裡要敲重點:要讓孩子感覺到你永遠愛他們,即使你不喜歡他們的某些行為和選擇。

你要把他本人和他的行為及選擇區分開來,不能混為一談。

儘量不要說:“如果你不好好吃飯,媽媽就不愛你了”這樣的話,可以改為:“媽媽很愛寶貝,但是媽媽不喜歡你不好好吃飯這個做法。”

要時刻提醒自己,孩子本人和孩子的行為不是一回事,把你的愛和情感聚焦在孩子的人格上,然後實事求是處理他的錯誤行為。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並不會因為他犯錯而減少。管教是可以用愛的方式來進行的。

如何無條件的接納你的孩子,給TA無條件的愛?

所向披靡的同理心

同理心廣泛應用我們生活和工作中,是我們良好人際關係奠定的基礎。一個高情商的人基本都是富有同理心的人。

同樣的,在親子關係中,同理心的作用顯而易見。

  • 緩解緊急事態,迴避或驅散衝突。
  • 讓孩子有被理解的感受。
  • 創造情感上的安全感。

如果你與孩子之間有衝突,不要去說教,運用同理心會讓你所向披靡,一切矛盾都可以化指柔。

舉個例子,孩子要去朋友家玩,但要先完成自己的家務活,他就顯得很煩躁。

這個時候如果你說:“這個家務活本來就是你該做的,你肯定要先做完才能去。”雖然你說的是對的,但孩子逆反心理就會很大。

但如果你能感同身受他的感受,說:“我知道你很不開心,因為要做完家務活才能去蒂姆家玩(承認孩子感受)。我能理解你為什麼這麼沮喪,因為當我需要等一段時間才能去做我特別想做的事情時,我也會感到不開心。”(確認這種感受)

孩子聽罷,覺得父母是理解和認可自己的,內心壓抑的情緒得到釋放,心裡自然舒服很多。這時如果父母加以時間管理的引導,孩子就會盡快做完家務,好早點可以去朋友家玩。

同理心,最重要一點就是要聚焦於對孩子的理解上,說出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去說理由。

作者艾麗卡.雷斯切爾說:“父母要幫助孩子學會如何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這是幸福和成功的基石。”

如何無條件的接納你的孩子,給TA無條件的愛?

父母不要掩飾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很多父母在公司遇到不順心事情,回到家情緒不高漲。孩子問父母是否不開心時父母又說沒事兒,雖然這種行為是愛的動機,但效果卻適得其反。

書中講到:當你看起來心事重重,又告訴孩子沒事兒的時候,這種言行不一致會讓孩子無所適從和震驚。因為年紀再小的孩子都能意識到情緒,辨識出壓力,體會到同理心。但當他們的直覺被最信任的成人否定,並且多次反覆否定,就會讓他們難以相信自己的感覺。

敏感一些的孩子,還擔心自己做錯什麼事情,讓父母不高興。

如此一來,所謂愛的動機,非但不是為孩子好,反而會害了孩子。所以,父母如果有情緒,就不要掩飾,而是用一種與孩子年齡相匹配的方式,表達出來。

比如針對3歲的孩子,可以說:寶貝我現在很生氣,因為今天在工作中發生一些事情,讓我很心煩。如果我現在對你態度有些不好,是因為這個原因,和你沒有關係。

針對12歲的孩子,可以說。寶貝我今天有點心煩意亂,情緒也不好,請給我一些空間。因為今天在公司遇到一些事情,讓我感到很沮喪,我要想想如何應對這種情況。

你如何處理工作中給自己帶來的影響,以及這種情緒下如何與家人溝通,都將成為孩子日後的模板。

如何無條件的接納你的孩子,給TA無條件的愛?

無條件的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用你的有聲語言和肢體語言告訴TA,爸爸媽媽無條件的接納你,即使是爸爸媽媽有情緒的時候,也會有策略的讓TA知道,你對TA的愛和接納。

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感受到自己的足夠安全的,是被愛的,是值得的,而且這些東西會貫穿和影響他們整個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