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榜樣:老勞模新風采

老勞模新風采·之三

身邊的榜樣:老勞模新風采

鋼鐵鑄就“匠人心”

——記西安郵區中心局郵件處理中心生產調度員董鐵剛

“無論在什麼崗位,無論做什麼工作,都要發揮最大的能力,做出最大的貢獻。”他經常對身邊的同事們說,也是這樣做的。他,不忘初心擔當作為,憑藉過硬的業務能力,立足本職勇於創新,先後榮獲陝西省優秀共產黨員、省直機關優秀青年的光榮稱號。他就是西安市勞動模範、西安郵區中心局郵件處理中心生產調度員董鐵剛。

一種情懷,惟志惟勤

自打懂事以來,能夠穿上郵政綠,成為一名郵政員工就是董鐵剛心心念唸的事情。憑著堅定的信念,1994年,董鐵剛初中畢業後,進入了當時的西安市郵政局,被分到尚勤路分揀科接發環節工作。工作後,不會用電腦、不熟悉郵政業務知識、沒有掌握各項業務技能的問題接踵而至,他意識到僅憑對郵政的熱愛是不能把工作幹好的。

於是,董鐵剛時常跟在老同志身後請教,一有時間就在生產網上練習制單,休息時他積極參加單位組織的各種業務培訓班,吃飯的時候他手上都拿著分揀資料在看,夜深人靜時他識記幹線郵路總包卸轉經轉關係,把2400個經轉地名正確對應到134個總包經轉局中。他默畫全國幹線郵路運輸圖,201箇中心局地名,數百條鐵路線、公路線,他每天堅持畫五遍,一晚上就要寫近萬字。就這樣,董鐵剛很快成長為業務能手,第二年就被評為市局先進個人,並在職工技術比武微機制單中獲得第一名。2004年榮獲陝西省技術能手。

一種執著,守正創新

“作為內部處理環節,我們的工作就是如何將郵件迅速、準確傳遞出去,讓用戶滿意,必須不斷創新,提高生產質量和效率。”1999年西安郵區中心局成立後,董鐵剛從郵件處理中心接發員迅速成長為工段組長、業務指導、工段長。提升自己的業務技能,帶領班組達標爭先,董鐵剛的“野心”不止於此。

2014年,接發車間進行流水化作業改造,設備進場,為了破解在有限的空間內組織生產這個難題,董鐵剛選取半年的郵件量,對郵件流量進行分析,研究崗位和郵件堆位設置,通過大量的測算,他提出了庫房郵件堆位調整方案及流水化作業流程工位設置方案。“連接一、二級分剔的設備為直角多次卡住郵件,建議將直角改為橢圓弧度。”在改造期間,他每天跟班查看生產情況,對設備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收集,一方面及時向上級反饋,另一方面及早著手製定應對方案。流水化設備投產後,由於方案完備、組織有序,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使接發分局的生產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處理能力由每天5萬多件提高到10萬多件。

2017年3月,為進一步提升包分機分揀效率,集團公司將西安郵區中心局作為半圈落格效率試點單位。面對新的課題,董鐵剛連著幾天都沒有回家,研究如何擺脫旺季郵件量飽和狀態下,包分機“小車滿載、供件等車”效率低下等問題。他以提高包分機半圈落格率為抓手,對轉口量大路向以現有格口資源為基礎,進行雙格口設置,最終確定雙層包分機郵件“半圈落格”雙格口實施方案。5月,分揀機峰值效率達到2.94萬件/時,平均效率較實施前提升20%以上,包分機半圈落格率提升15%。“集團公司已經對OBR識別系統進行設置,郵件就近半圈落格。”在分析郵件流量時,他發現南北環同一路向兩個格口的郵件量總是不均衡,影響分揀效率。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特意將標有記號的郵件放在包分機上,通過幾天跟班測試,發現是OBR只識別主格口,不識別副格口,並將此情況及時上報省分公司。目前包分機“半圈落格”工作法,已運用到生產實際中。

“你按照上面的數字進行分剔,單號在東側,雙號在西側。”董鐵剛現場指導異形件處理人員。2016年,為提高異形件處理效率,他根據生產經驗,將PDA出籤由地名堆位籤變為數字堆位籤,並將異形件膠帶機兩側的堆位以數字單雙號進行劃分,方便處理人員進行揀選。特別是在旺季期間,外包人員僅憑標碼數字進行處理,便捷操作快速處理,為旺季生產順利完成提供了強大支撐。2017年,在“校園包裹”項目啟動前,董鐵剛又結合AB類郵件分堆的原則,提出以郵件處理中心異形件膠帶機分揀和手工分揀作為分類標示,在AB類分類標示上增加異形堆位的標碼數字,將郵件處理中心堆位籤製作與市分公司收寄代碼進行統一,處理人員直接根據標碼數字進行分類,大大提升了異形件處理效率。

一份責任,走出質效

“要到現場瞭解生產情況,及時找出和解決問題,腳下有泥,心中才有底。”2015年12月,流水化系統投入運行,作為技術骨幹,董鐵剛被調到新成立的草灘郵件處理中心擔任生產調度,供件臺邊、異形件旁、裝卸車口各生產環節都有他走動式管理的足跡。

“要嚴格執行普通郵件作業計劃,確保分揀封發及時準確,嚴格按照運輸計劃裝發郵件,避免郵件錯分、錯裝、錯卸。一封信一顆心,要讓用戶通過這些信件感受到我們用心的服務。”他在各班組多次強調,並製作了《普通郵件提升質量檢查報告書》,每天按照檢查標準和頻次對操作規範、分揀質量、信函郵件、無著郵件等進行全面巡查,發現問題現場立即解決。

“左上角還有空隙可以再裝幾件郵件”,董鐵剛在現場對裝車質量進行檢查。“積少成多,把這些空隙利用好,一輛車能多裝幾十至上百件郵件,車輛滿載率也就提高了。”“東2卸車道卸出口車輛,落格率低影響生產效率,出口車輛調到西1、2、4或南1、2、3卸車道。”看到包裹分揀機上沒有空著的小車,他就趕緊聯繫卸車班長,調整卸車道。

系統進行升級改造,他結合網上信息系統數據,守在生產現場,查看有無異常情況;郵路運行計劃進行調整,他到現場巡視生產運行是否順暢,班組是否注意到裝車時間、帶運計劃已經調整,內部處理銜接是否緊密,重要截止點、重要郵件是否趕發;檢查裝、卸車環節是否嚴格按照規定操作,查看雙層分揀機兩個小車間郵件擺放是否規範……只要他上班,步數肯定穩排微信朋友圈前列,他用自己的腳步為生產質效築起了一道防火牆。

“上週對勞動路、土門發投公司進行走訪,對咬界等疑難、疑問地址,重點標註確認,錯分郵件及錯落格口郵件少了一些,但是通過跟蹤分析,包分機及人工錯分所佔比例仍比較大,大家分揀郵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要規範操作。”董鐵剛不僅走進生產現場,還常常“走出去”。為了提高市內包狀郵件分揀質量,他常常跟檢查人員到西安市各發投公司進行走訪交流,查看市內各頻次交接情況,對市內分揀質量、易錯分路段進行交流分析,隨後有針對性地通過微信、班前會等對分揀人員進行培訓,降低郵件錯分率,提高分揀質量。


文圖 謝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