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喜剧人5》收视跌破1%创新低,喜剧综艺在困境中走向衰落


《欢乐喜剧人5》收视跌破1%创新低,喜剧综艺在困境中走向衰落


今天一早,《欢乐喜剧人》第五季冲上三个热搜。然而,其中共同的关键词却是“get不到笑点”。

《欢乐喜剧人5》收视跌破1%创新低,喜剧综艺在困境中走向衰落


《欢乐喜剧人5》收视跌破1%创新低,喜剧综艺在困境中走向衰落


《欢乐喜剧人5》收视跌破1%创新低,喜剧综艺在困境中走向衰落


作为一档喜剧综艺,让观众笑不出来并不是个好兆头。反映在收视率上,CSM55城收视数据显示,昨晚最新一期的《欢乐喜剧人》拿到0.995%的收视率,这也是该节目在今年开播以来收视首次跌破1%,创下历史新低。

不仅收视欠佳,在口碑方面,《欢乐喜剧人》在前四季经历了从8.2分到5.2分的断崖式下滑后,第五季至今播出5期,豆瓣评分继续下滑至4.5分,超60%以上的网友给出2星及以下的评价。


《欢乐喜剧人5》收视跌破1%创新低,喜剧综艺在困境中走向衰落


《欢乐喜剧人》由盛到衰的发展过程也折射出喜剧综艺整体的发展状况。据镜像娱乐(ID:jingxiangyule)统计,与《欢乐喜剧人》同类的《喜剧总动员》《跨界喜剧王》等综艺都从收视到口碑呈现出整体下滑的态势。同质化严重、过度煽情、人才稀缺、节目品质下降、观众笑点更迭速度加快、多元化娱乐形式冲击等困境愈发严重之下,喜剧综艺已经一步步走向衰落。


《欢乐喜剧人5》收视跌破1%创新低,喜剧综艺在困境中走向衰落


演员影响力趋弱,收视跌破1%

曾引资本涌入的《喜剧人》走向没落

《欢乐喜剧人》第五季开播以来,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是,参加节目的演员影响力整体偏低。节目播出至今,收视率从首播的1.228%一路下跌至1%以下,平均收视率1.09%,创历年新低。《欢乐喜剧人》在导演、制作公司、播出平台一直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演员的整体影响力下滑、输出作品质量降低成为收视下降的直接原因。


《欢乐喜剧人5》收视跌破1%创新低,喜剧综艺在困境中走向衰落


从以前每一季参加《欢乐喜剧人》的嘉宾阵容来看,来自开心麻花、德云社、大碗娱乐等业内知名团体的艺人居多。然而,今年无论是德云社的张鹤伦、郎鹤炎,开心麻花的王成思,还是大碗娱乐张泰维、朱天福,辽宁民间艺术团的周云鹏等,他们当前的知名度以及对喜剧节目的把控力整体不及前几季的参与者。《欢乐喜剧人》似乎已经沦为这些公司的新人训练营。

《欢乐喜剧人》第一季时,尽管贾玲、沈腾都还没有当前的国民度,宋小宝还在小沈阳的作品中演配角,节目甚至没有冠名商,但《欢乐喜剧人》在播出之后豆瓣评分达到8.2分,节目凭借高扬的口碑一路逆袭。CSM52城(2019年之后改为55城)数据显示,最后一期收官战收视率达到1.7%以上,成为当年综艺节目中的一匹黑马。


《欢乐喜剧人5》收视跌破1%创新低,喜剧综艺在困境中走向衰落


《欢乐喜剧人》第二季时,节目在保留了小沈阳、开心麻花团队的同时,引入岳云鹏、潘长江等喜剧演员,节目热度随即达到顶峰,平均收视率2.621%,最高收视率破3,节目招商额达1.5亿以上。

不仅《欢乐喜剧人》的价值走高,随着更多同类节目的出现,资本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喜剧综艺市场。

《欢乐喜剧人5》收视跌破1%创新低,喜剧综艺在困境中走向衰落


2016年7月,贾玲创建的公司大碗娱乐获得北京文化1000万元的投资,估值达到5000万元。交易完成后,贾玲仍是大碗娱乐最大的股东,所占股份为35%。第二大股东孙集斌是东方卫视热播综艺节目《欢乐喜剧人》的幕后编剧、导演,所持股份占比25%。北京文化在完成投资后占股20%。

2017年4月,德云社的关联公司申请挂牌新三板进驻资本市场。郭德纲在《欢乐喜剧人》第二季时接替吴秀波成为该节目的主持人,同时,德云社的艺人岳云鹏、郭麒麟、张鹤伦等也开始登上《欢乐喜剧人》的舞台。

《欢乐喜剧人5》收视跌破1%创新低,喜剧综艺在困境中走向衰落


2017年5月,相声团体嘻哈包袱铺宣布完成千万级的A+轮融资,估值过亿;制作出《跨界喜剧王》的公司千秋岁文化完成2.5亿元的A轮融资,估值数亿元。

2017年6月,上市公司华录百纳宣布收购上海嘉娱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欢乐传媒)股权,后者即《欢乐喜剧人》《喜剧总动员》《笑傲江湖》等喜剧综艺的制作公司。

此外,推出《吐槽大会》的笑果文化也在短短15个月,得到包括王思聪的普斯资本、黎瑞刚的华人文化、游族网络等在内的资本机构的青睐,完成了四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2亿,估值达到12亿。

在资本裹挟之下,喜剧综艺市场的分羹者越来越多。《欢乐喜剧人》第三季成为节目的一个转折点,一方面,节目的主打阵容从贾玲、沈腾、宋小宝、岳云鹏等一线阵容转向文松、张小斐、郭麒麟等各大公司的二线阵容。另一方面,《喜剧总动员》《跨界喜剧王》等大量同质化节目呈集体爆发之势,加速了观众的审美疲劳。

《欢乐喜剧人5》收视跌破1%创新低,喜剧综艺在困境中走向衰落


此外,《欢乐喜剧人》在第三季同期还推出了同名的大电影。然而,此时的观众已经逐渐看清综艺电影不过是披着电影外壳圈钱的综艺节目,也不再愿意为此买单。最终,影片票房仅6684万,豆瓣评分低至2.5分,观众对节目的好感再度被消耗。多方原因之下,《欢乐喜剧人》第三季的收视下滑剧烈,平均收视率为1.653%,口碑也跌至及格线以下。

不过,《欢乐喜剧人》这块招牌仍保持着相对强劲的吸金能力。在《欢乐喜剧人》第四季时,尽管节目的独家冠名费并未透露,但节目的特约赞助额达到7500万/季,较上年同期上涨1500万。另外,节目制定产品合作价格在4000万/季。从东方卫视其他节目的招商情况来看,独家冠名费一般为特约赞助的2倍以上。据此推测,《欢乐喜剧人》第四季的独家冠名预计在1.5亿以上,节目整体的招商额预计可达到3至4亿之间。

然而,最新一季的《欢乐喜剧人》无论演员阵容还是节目品质都愈发不尽人意,越来越多感到失望的观众选择离开,而在节目无法再保证观众注意力的趋势之下,资本离场便是必然事件。


《欢乐喜剧人5》收视跌破1%创新低,喜剧综艺在困境中走向衰落


强行煽情、人才稀缺、品质下降

喜剧综艺在多面困境之下出路难寻

《欢乐喜剧人》诞生之时,以明星为主体,以小品、相声、情景剧为载体的喜剧综艺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然而,在《欢乐喜剧人》成功打开市场之后,同类节目迅速呈现出井喷之势,喜剧综艺市场也被迅速瓜分。


《欢乐喜剧人5》收视跌破1%创新低,喜剧综艺在困境中走向衰落


不过,这些从嘉宾、内容到节目形式都高度相似的综艺,都没能达到《欢乐喜剧人》的收视和口碑高度,也没能逃过和《欢乐喜剧人》一样的发展趋势,在播出之后,综N代的收视和口碑都呈现出下滑趋势。

例如,《喜剧总动员》第一季平均收视率达到2%,第二季便跌至1.037%,口碑也从第一季的7.1分下降至4.8分。《今夜百乐门》亦是如此,首季平均收视1.263%,豆瓣评分7.5分,而在经历停播再上线后,改名为《今夜现场秀》,平均收视跌至0.237%,豆瓣评分更是大幅下滑至3分。而《跨界喜剧王》到了第三季已鲜有关注,豆瓣上的短评仅63条。


《欢乐喜剧人5》收视跌破1%创新低,喜剧综艺在困境中走向衰落


综合来看,喜剧综艺在掀起发展热潮之后整体进入冷却期,《欢乐喜剧人》在瓶颈期面临的发展困境也是整个喜剧综艺市场面临的发展困境,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众为“搞笑”而来,却被“搞哭”而去

在喜剧这一领域,业内普遍认为“笑中带泪”是喜剧的最高境界。然而,近几年的喜剧综艺普遍呈现出强行煽情的状态,尤其是在贾玲的《你好,李焕英》大获成功之后,不少艺人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我叫安德烈》《子孙满堂》《背对背拥抱》《老爸》等节目都在走煽情路线。再加上一些节目采用竞赛制,参赛者为了获得观众的支持,煽情也成了打动观众的一条捷径。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甚至有网友戏称《喜剧总动员》为《悲剧总动员》。

不可否认的是,在喜剧中的适度煽情确实能达到更好的呈现效果,但这个度并不好把握。而且,观看喜剧综艺的受众最直接的需求是“笑”,他们希望通过“笑”来减压放松,而过度煽情则可能在无意中带哭观众,频繁被弄“哭”,观众对喜剧综艺的基本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寻找其他解压途径便是大概率事件。

《欢乐喜剧人5》收视跌破1%创新低,喜剧综艺在困境中走向衰落


2、节目过度同质化、喜剧人才稀缺

喜剧综艺的同质化有目共睹,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市场对喜剧人才的需求增长。然而,当前的喜剧市场,优秀的喜剧人才极度匮乏,无法满足井喷式的市场需求。而且,同质化的节目更希望快速切入市场分割红利,更倾向于已聚集起影响力的演员,留给新人的成长空间并不大。

造成的结果是,在多档节目的井喷之下,贾玲、沈腾、宋小宝、岳云鹏以及各自背后的团队活跃在各大同类节目中,以致于若摘掉节目名字,观众甚至难以分辨是哪个节目。

《欢乐喜剧人5》收视跌破1%创新低,喜剧综艺在困境中走向衰落


3、在短期内过度压榨艺人创意,品质下降

每一个作品从创作到演绎都需要一定的孵化周期,每一个艺人在一定时间内的创作灵感也相对有限。而在喜剧综艺泛滥的这几年,预计孵化出的喜剧作品至少在2000个以上。由于人才并没有相应呈现出井喷式增长,仅有的喜剧创作者们需要不断在短期内完成新作品。连续高强度的创作下,作品的品质便很难得到保障,节目最终呈现出的效果必然越来越差。

4、短视频、网络段子泛滥,加速观众笑点迭代

近几年,随着短视频的迅速发展,汇聚起越来越多的UGC创作者,网友的脑洞可谓千奇百怪,网络段子在诞生后很快便传播到大面积的网络群体中,观众笑点的迭代速度随之加快。这使喜剧人才的“包袱”几乎成为“一次性”的创作,在使用之后便很难再度引人发笑。


《欢乐喜剧人5》收视跌破1%创新低,喜剧综艺在困境中走向衰落


5、政策高压下,喜剧本身的讽刺范围受限

当下,文化娱乐行业整体处在高强监管之下,喜剧综艺也不例外。而且,喜剧作品本身具备一定的讽刺现实的作用,也更容易触碰红线。在近两年的喜剧综艺中,有不少演员的作品都在聚焦弘扬家国情怀的主旋律,或是聚焦农民工、清洁工等底层小人物,以靠近主流价值观。然而,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艺人的创作空间,强行向主旋律靠拢甚至造成台词生硬、表演尴尬的局面。

整体来看,喜剧综艺在大量同质化节目扎堆之下,市场逐渐趋向饱和,而喜剧人才的稀缺和高强度的创作环境也使喜剧作品以及综艺节目本身的品质不断下降,与观众需求日益脱节,再加上短视频等其他娱乐形式的冲击,喜剧综艺的发展愈发艰难。

相比之下,以《吐槽大会》为代表的脱口秀类喜剧综艺相对更受市场欢迎,节目以更简单的形式、更新颖的段子、更强的网感和互动性靠拢年轻群体市场,开辟出一块新兴的喜剧综艺市场。不过,这也在进一步压缩传统喜剧综艺的突围空间。多面困境之下,传统喜剧综艺的出路恐怕不容乐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