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就要學會承認差異

成長就要學會承認差異

哪裡來的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替你負重而行。

翻開微信朋友圈總會看到那麼一群人,他們分享的生活狀態是那麼的美好,有時發著“靜看庭前花開花落,坐看雲捲雲舒”的文字。

有段時間發些生活照片,隔段時間分享精美的晚餐,過不久出現在國外的陽光海灘上。在她的朋友圈裡你似乎看到的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生活。

上大學的時候,在班級裡,總活著那麼幾個同學,他既不用功學習,社團活動也極少參與,書也不愛看,唯一愛好,不過是上網打遊戲、追劇和睡覺。

他們似乎,從不去想未來,也沒什麼遠大目標,他們把日子過的頹廢而又任性,最讓我感到佩服的是,他們不去努力,卻依然過的心安理得。

長大了,離家遠了,見了很多人,我才明白,和你不一樣的人很多,你認為的積極努力才有價值,而他們卻把及時行樂當作人生。

我有一個朋友,生活對他來說就是一個大寫的悲哀,高中時父親因病去世,留下他和母親相依為命,他是一個較真的人,暴躁而又自卑。

他可以為一個題目的解法和同學爭得面紅耳赤,也可以因為一點小事而義憤填膺。他長不好看,微胖且眼睛斜視,那年高考他沒考好,上了一個大專,學的房地產評估專業。

畢業後,我們同學聚會見了次面,他看上去比以前胖了不少,初次見面就聽他一個人不停的說話,對自己的種種不幸遭遇大吐口水,怎麼樣在領導面前不受待見,和同事關係處如何很僵,前段時間被女朋友拋棄等等。他的生活似乎充滿了灰暗,不幸如同影子一樣伴隨。

我問他,最近打算,他喝了口水,望著過往的車輛,嘆道:“母親最近身體不適,家裡裝修到一半的平房也就暫以告落。

我本想勸慰他,聽完,我卻有些慌張,準備好的道理在面對現實時卻怎麼也說不出來。

在他身上我看到的是對生活的無力與來自自身焦躁的雙重摺磨。

無論我們諳熟怎樣的哲理,也無法消除所愛之人的死帶來的悲哀。無論怎樣的哲理,怎樣的真誠,怎樣的堅韌,怎樣的柔情,也無以排遣這種悲哀。

我們惟一能做到的,就是從這片悲哀中掙脫出來,並從中領悟某種哲理。而領悟後的任何哲理,在繼之而來的意外悲哀面前,又是那樣軟弱無力。

這是《挪威的森林》裡面一句話,讀完,我眼睛溼潤了,領悟了哲理,你依然還會痛苦,不管你讀了多少書,懂了多少哲理,痛苦一分不少就在那裡。

生活過得瀟不瀟灑幸不幸福,不會因為你懂了幾個道理,它就會有所好轉,你的雲淡風輕,他的暗無天日,不過是你們處的境遇不一樣而已。

我堂姐,從小到大,她的人生似乎過的一帆風順,打小家境殷實。成績優異且天資聰慧,受到父親百般疼愛,那年她父親給她買了臺大屁股電腦,她調皮的摟著父親的臉親個不停,一定要拍一張好看的做個紀念。

她電腦裡至今還保留了一段父親用沙啞的嗓音唱著南泥灣的視頻。一天,我母親打電話給我說:“快向老師請假,你大伯走了”。

那一刻猶如是晴天劈裂,我呆住了,我急忙趕回家,堂姐披著慘白的孝服,面色蒼白,冰冷的表情如同冬日的寒冰,嘶啞的聲音聽上去像是北風吹著枯枝,兩眼烏黑,佈滿血絲的雙眼深陷。

那一夜,天涼,嗩吶悲,長號悽,不時傳來陣陣哀嚎,刺破長空,抬頭望,天杳星冷。從那以後,活潑的堂姐似乎變了個模樣,深沉少語輕言冷漠。

我似乎,明白什麼,人世無常,哪管你曾經輝煌還是落魄。我試著想要去寬慰,可我才欲動口,堂姐那憂鬱而又幽深的眼神看向我時,我卻顯得猝不及防,那之前一刻的躊躇滿志猝然蕩然無存。

你看上去如此瀟灑,只因你過得毫無後顧之憂罷了。

年少時,曾天真認為讀了幾本書,懂了些道理,就以為人生就如書本上寫的一樣簡單,努力就會收穫,行動就會出奇蹟。

長大了後,才發現努力如果沒有方向就會陷入迷惘,行動缺乏意志就會成為空中的煙火。

從小到大,我一直很是羨慕那些人,他們的人生充滿了成功的喜悅,放佛電影裡面的主角自帶光環。

我試著很努力的想要過著那種任性的生活,可拼盡全力,到頭來依然是傷痛多喜悅少。

我很努力地學習,上課努力記筆記,複習資料買了一本又一本,老師講的內容一字不漏的記下,儘管我很努力,可數學成績下來,我依然考的很差。

當那些考的很好的同學試卷發下來就相互討論時,躲得遠遠的總是我,我只是一個努力的人,但除了努力踏實也找不出別的詞來形容自己。

慢慢的長大,直到漸漸的成熟,我才明白,成長就要學會差異,那些看上去毫不費力的那些佼佼者,不管才智、長相、天賦和家庭背景,至少在某一方面甚至更多方面比自己優秀,你想要和他們一樣過的輕鬆和瀟灑,無異於痴人說夢。

看過很多雞湯,讀過很多道理,他們在短時間內,都讓我感到寬慰,可我知道,痛其實就在那裡,重來不曾離去。

哪裡來的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替他負重而行。

假使一天你和他們互換人生,你可以過得如他們一樣瀟灑,她們卻不一定有你堅強。

成熟不過是讓你明白,

即使你努力不一定立刻改變命運,奮鬥也不一定讓你收穫成功,但你依舊把努力當作習慣,奮鬥化作動力,樂觀而有積極地面對生活的幸與不幸。

我們曾經羨慕那些自帶主角光環人物的人生,直至我們開始承認差異,並接受自己的不美好,在痛苦與悲傷中理性的對待自己,接納殘缺的不幸,擺正人生的座標,重新開始美好的生活,那一刻,我們才能真正的成熟。

【喜歡這篇文章的麻煩評論一下,一個字也行,幫忙點個贊,你的贊是我最大的動力,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小妙同學}或者搜索公眾號(xiaomiaomh),每天更新,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