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加減乘除”,找到幸福之路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學會“加減乘除”,找到幸福之路

這首中學課本里我最喜歡的詩,寥寥幾行,就可以讓人看見滿是幸福感的畫面。

隨著年齡逐漸增長,自己對幸福,也有了更多的認識和感受。到底什麼是幸福,這如同困擾哈姆雷特的問題,雖然沒有生死課題那麼迫切,但同樣和我們的感情、生活、人生息息相關。

回到幸福的定義,一千個人心中往往有一千種答案。在大學時期,選修課老師和我們聊幸福,他所認為的幸福即當下,是靈魂的香味。此後,我看到的大多數對於幸福的釋義,都是比較文藝,這固然沒什麼不好,可是我覺得幸福不用做抽象的概念,它明明可以成為瑣碎的、細小的並具體的存在,直到這幾年“小確幸”一詞的流行,才讓人更好地感受到了觸手可及的幸福,那些微小而確實的幸福,確實就在我們身邊。

如今,許多媒體也很關注和幸福有關的議題,比如最具幸福感城市排名引起的關注,比如心靈雞湯不遺餘力對幸福進行的多種解讀,但要說到和普通人對於幸福定義能不謀而合、又能告訴我們什麼是獲得幸福的真正途徑的帶有指南意義的書籍,似乎可遇不可求,好在看到了加拿大籍作家尼爾和他的《重塑自我:如何成為一個很幸福的人》。

學會“加減乘除”,找到幸福之路

這本書輕鬆有趣,言簡意賅地告訴我們什麼是幸福,怎樣認識幸福,怎樣收穫幸福並守住幸福。在尼爾看來,幸福無需苦苦追尋,只要掌握了通向幸福的密碼,幸福會主動來敲門。

作者非常坦誠地告訴了讀者密碼,所以看《重塑自我:如何成為一個很幸福的人》就如同得到一本江湖秘籍,不僅能見證凝結著作者巨大智慧的幸福公式,而且全書對幸福公式的拆解和闡述也循序漸進,既有解決消極情緒的方法,也有通往幸福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的領悟。

和對幸福的文藝包裝或縹緲說法所不同的是,尼爾筆下的幸福充滿著邏輯性和可實踐性,是理性和感性的結合,又像是一門源自快樂、讓我們發現幸福快樂的“科學”與“藝術”。

他在書中寫到,幸福是可以習得的,通過一些習慣的調整和養成,我們可以幸福。《重塑自我:如何成為一個很幸福的人》還引入了積極心理學的概念,介紹了七個獲得幸福的小妙招,它們分別是散步,寫日記,做點好事,放空,達到心流,冥想以及感恩。

按照書裡介紹的方法,在接近一個多月的親身實踐裡,我感覺自己和從前有些不一樣了。每天晚上和父母散散步一起當天聊聊工作和生活,很幸福。花上15分鐘寫寫簡單的工作日誌和生活心得,發現在平凡的小日子竟然有很多值得開心的小事,很幸福。對別人提出幫忙時不再因為膽怯而一味推辭,相反是開動腦筋、樂於助人,很幸福。偶爾全身心放鬆,睡個早早的覺,醒來發現又是全新而未知的一天,很幸福。

學會“加減乘除”,找到幸福之路

因為感恩之心,這些細碎的幸福,並不比每個月看到工資卡上增長的餘額所帶來的幸福感少,並不比某一天買到了好看的衣服和飾品的滿足感少,我漸漸明白,幸福和慾望之間沒有必然聯繫,如同尼爾在書中慷慨激昂地說著,“我們是否幸福,有10%取決於我們所面對的現實。也就是說,我們是否幸福,有90%都跟世界上發生的一切無關!而是基於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讀完這本書,我更加確信了幸福的含金量,保持幸福的節奏,也是妙不可言的。

一起看看尼爾的幸福公式吧!

幸福:無慾無求+竭盡所能=坐擁一切。

無慾無求,就是滿足;竭盡所能,就是自由;坐擁一切,就是幸福。

尼爾便是圍繞著幸福公式,從自己的經歷談起、從身邊的人故事談起,提出了幫助我們實現幸福目標的九條秘訣:幸福至上、從我出發,莫忘變數、拒絕退休、賦予自我更多的價值、創造空間、只管去做、做自己、不要採納任何建議。

慾望可能是幸福的第一阻力,無慾無求不是讓我們熄滅慾望,而是正確的看待慾望,慾望是我們進步的動力,但是喜悅和幸福永遠來自於內心,不是被數字化和結果化的“慾望”。

我們想住大房子、想有一份高薪的工作、想讓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所以我們認真勤奮,兢兢業業,畢竟夢想成真無疑每個人都在追求的幸福,可是我們真的理清了獲取幸福的順序嗎?我們又為何不能隨心所欲地就有好心情呢?那是因為我們緊盯著目標,卻沒思索目標與幸福之間的關係,那是因為不安於知足,還一心認為快樂在於永不滿足的進取中,我們未曾思考過,幸福的人並不是擁有最好的一切的人,而是把一切都變成最好的人。只有具備讓自己幸福的能力,我們才有本領與父母、子女、朋友、同事共同創造幸福。只有自己領略到幸福,我們才可以看見身在這個繽紛的世界裡是多麼幸福。

學會“加減乘除”,找到幸福之路

何謂竭盡所能,作者說是聽從內心深處的呼喚而採取的行動。這多少指出了我們存在的某些問題,有時候因為有所圖、重回報而失去本真和初心,只是去完成工作或是完成任務。其實不激情,無生活,不管是工作還是人生,都理應以竭盡所能的態度去潛心打磨。

自由始於自律,真正的自由是竭盡所能,我們不必苛求每件事的結果都得到滿分,可是我們在付出時要以滿額的熱情投入。

此外,我們還要學會對幸福加減乘除,加一點好心情,減一點物質慾望,乘一點精神需求,除一點低質量社交,從而獲得喘息的時間和創造閒暇的空間。

尼爾明確指出了工作的重要,工作的社會性是人類幸福的最大動力,新鮮感也是工作賦予我們最大的快樂。同時,他也誠懇地告訴我們,不要被繁忙的工作支配,必須要保持對自我和內心駐足觀望,才能成為幸福的人。這種辯證性力量,讓《重塑自我:如何成為一個很幸福的人》更像是我們身邊的摯友,一針見血又平易近人。

尼爾在全書的第三部分,以什麼是坐擁一切為幸福收尾,那就是做自己以及如何做自己。給我感觸最深的章節是,澳大利亞一名多年從事臨終關懷的護士將病人臨終前的遺憾彙總成五條:沒有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是活在別人期望的生活中;花太多的時間在工作上;沒有勇氣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沒有和朋友時常保持聯繫,沒有讓自己活得更加快樂。細細體會這些遺憾,我們在唏噓之餘也不免察覺到這些遺憾的“共鳴”——沒有勇於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是活在別人期望的生活中。

學會“加減乘除”,找到幸福之路

做自己是最幸福也是最難的事,客觀困難縱然存在,可是這個信念與我們的主觀意願纏繞得更緊密。最關鍵的兩點似乎是,我們是否能無懼世俗的眼光並且無懼他人的批評和建議。尼爾在《重塑自我:如何成為一個很幸福的人》給出了很好的答案,如果說幸福是所思、所言、所為的完美結合,那做自己就是幸福旅程中銳不可當的亮劍精神!

我還記得《紐約時報》2014年度暢銷書《無聲告白》的扉頁赫然印著,“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如何成為一個很幸福的人?那是我們每時每刻,必須對自己忠誠,敢於對自己負責,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接納自己的恐懼與熱愛,知然後行,行然後愛,因為有愛,所以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